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966年,杨东岳成功地设计实施了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为拇、手指再造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Cobbett在1968年首次采用了趾移植再造拇指。在之后的20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采用不同形式足趾移植再造一个或多个拇指与手指的报道。2007年王增涛报道了一组"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病例,手术方式不是简单的足趾移植,而是基于正常拇、手指的结构与形态,设计、再造出一个新的拇、手指再造所需的组织材料来自全身不同部位,足趾仍保留在足部,术后手与足均有近似正常的外形与功能,对此种再造理念拟名为"拇、手指全形再造"。近些年来,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理念与系列术式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开展起来,成为手指再造的国际新趋势。本文介绍我国拇、手指全形再造发展情况和常用的基本术式及对未来的展望。

  • 标签: 手指再造 全形再造 拇指再造 足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本文报告的前臂残端足趾移植再造手指不仅能准确控制单自由度电子假手,这种用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其动作准确率己达100 %,三自由度再造指控制的电子假手重量为760 克

  • 标签: 再造手指 手指控制 控制电子
  • 简介:我院自1994年5月~1998年1月对5例急症病人离断手指、进行了游离足趾再造、全部成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拇指2例、食指2例、中指1例。男4例、女1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16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4例、砸伤1例.损伤类型:碾压4例、砸烂1例、离断手指外形均呈肉饼状。损伤手指:单纯拇指2

  • 标签: 手指再造 游离足趾 显微外科 山东省德州市 断手指 急症病人
  • 简介:摘要手指的缺失会影响整个手的外形以及手部功能,拇指的缺失所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目前已经非常先进,利用足趾再造手指是当下常用的再造材料,对缺失手指进行再造时主要利用的是显微外科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完成多个手指缺失的再造工作,因此,本文针对多指缺失的显微外科再造技术进行了探究。

  • 标签: 手指缺失 显微外科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35例手指缺损患者为对象,均接受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患指与健侧对应指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患指功能评分与健侧对应指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再造与修复方法。

  • 标签: 游离足趾移植 再造修复 手指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例手外伤后手指及拇指再造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手术经验,探讨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至今,我科共进行10例游离组织移植再造手指及拇指。采用手术方法有游离足二趾、游离足母甲瓣或同时进行多趾、足母甲瓣、游离皮瓣移植。结果9例再造成活,1例坏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制定再造手指、拇指功能判断标准,优8,良1,可0,差1。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指缺损选择合适的游离组织移植再造方案是保障有效恢复手功能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拇手指 再造 中远期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缺失异体骨再造联合对侧锁骨下皮瓣修复患指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我科应用患指对侧锁骨下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缺失异体骨再造后皮肤软组织的成形,术前术后做好适当的护理,再行二期断蒂修整。结果5例手指皮瓣修复成活良好,皮下脂肪较少,手指外观满意,随访3个月—3年,再造手指不臃肿,外形大小满意,功能良好,后期皮肤与周围手部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患肢石膏固定置于功能屈肘位,容易固定,体位舒适,效果满意,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指缺失 手指再造 锁骨下皮瓣 护理
  • 简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高.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13例,均获得成功,且功能恢复良好,现将13例病人术前护理,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足趾移植 护理 手指再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皮管和指(趾)甲移植再造手指的方法及功能.方法利用无再植条件的断指指骨或髂骨作骨架固定,置入对侧腋下皮管,将断指甲床或取足趾甲床移植再造手指.结果本组再造42指皮瓣全部成活,移植指(趾)甲全部成活35指,部分成活5指,失败2指.术后经6个月~4年随访,再造手指功能良好,半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外形美观,病人对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设计合理,不需吻合血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外形美观,尤其适于末节指体损伤或缺失,是一种再造手指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皮管 移植 再造手指 指甲 趾甲
  • 简介:1966年杨东岳首先选用第二趾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建立了再造外科的丰碑.相继有Cob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选用(足母)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的个案报道.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最初由单纯粗放型的拇指再造发展到现在施行的精细修饰性再造与修复,使再造手指的外形与功能获得精细的专科修复.Foucher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手外科中心对985例1233个有不同程度缺损的拇手指,选用不同形式的足趾组织移植再造与修复,获得了98.6%的成功率,达到缺什么再造修复什么的程度,使拇手指再造与修复获得了自由.

  • 标签: 修复 组织移植 拇手指再造 足趾 拇指再造 个案报道
  • 简介:第二足趾中段狭细而两端粗大的足趾形态,是许多患者的顾虑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以四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及神经为蒂的[足母]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再造拇、手指。自2003年9月-2005年10月,临床应用14例16指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F。

  • 标签: 拇手指再造 修饰性 趾腓侧皮瓣 急诊 第二足趾 趾底固有动脉
  • 简介:  传统的手指再植或再造手术中多以克氏针贯穿或交叉固定指骨,往往产生晚期关节僵硬或骨折不愈合.我们于2004年4月开始应用微型矩形四叶状钛质指骨板进行再植或再造指指骨内固定8例,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中的应用 再植再造 再造中的
  • 简介:手指末节的外伤性缺损多为切割伤或碾压伤,常常伴有指甲缺损,虽然创面不大,但想完美修复很困难。2005年7月~2007年9月,我们根据手指缺损的情况在躅趾设计以跖背动脉或趾底动脉为蒂,躅甲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及指甲缺损7例,再造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指缺损 手指末节 再造手指 指甲 皮肤 修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拇指和手指缺损270例365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甲瓣切取供区采用植皮、足背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趾供区残端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及微信定期随访,对再造拇、手指的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再造拇、手指270例365指,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12指,静脉危象11例13指,经局部拆线减压或手术探查重建血供后成活。术后3~38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外形与健侧相似,痛、温觉恢复良好,TPD为6~18 mm,平均8 mm。再造拇、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对指、对掌灵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78例256指,良89例105指,差3例4指,再造指优良率98.9%。供区愈合良好,负重、行走及跑、跳均无不适。结论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供区损伤小,不受解剖变异限制,可简化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拇指 手指 再造 趾-指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指甲作为手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备美观作用外,在手捏持精细物体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手外伤的增多,要求修复或再造指甲的患者也随着增加,尤其是年轻患者。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4月,采用静脉动脉化踇趾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指甲缺损5例6指,成活5指,感染坏死1指。术后随访6~18个月,受指与供趾外形、功能恢复满意。该方法免除了因技术条件限制而行末节截指或植皮引起的残疾或外观缺陷,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躅趾甲瓣 再造手术 拇手指 指甲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修复缺损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Ilizaro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者,将入选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达预期指延长长度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Ilizarov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的指缺损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 围手术期护理 Ilizarov指骨延长再造手指术
  • 简介::目的利用足第二趾末节移植再造手指指尖缺损,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1指手指指尖缺损患者,切取足第二趾末节,采用吻合指-趾血管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进行修复。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其中1指于术后36h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塞,经重新吻合后血管危象解除,手指成活。术后经5个月~2年随访,手指外形恢复良好,远侧指间关节活动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4~6mm。结论采用足第二趾末节移植修复是治疗手指指尖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指尖 足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饰性再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收治129例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伴骨或(和)肌腱外露的患者,男1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17~59)岁。甲基质缺损0.4 cm×1.1 cm~1.8 cm×2.0 cm,骨缺损长度0.4~1.8 cm,软组织缺损1.6 cm×1.8 cm~3.2 cm×4.8 cm,采用清创游离趾组织瓣修复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77例趾腓侧皮瓣供区中17例直接关闭创面,60例缩小创面后10例采用植皮、28例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22例采用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52例甲瓣供区创面中49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3例趾甲基质全部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至2022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有无坏死,皮瓣外形、纹理、质地,再造拇、手指甲板外观,再造拇、手指指腹TPD,皮瓣瘢痕及对冷耐受性,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手指指骨骨愈合时间;供区趾外观、感觉、对冷的耐受性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8~24)个月,术后128例皮瓣成活,1例趾腓侧皮瓣发生皮瓣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愈合良好。再造手指外形、纹理、质地及甲板与健侧拇、手指接近。再造拇、手指参照Zook指甲修复评定标准,优127例,良2例。再造拇、手指指腹TPD为4~10 mm,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再造拇、手指的瘢痕平均为0.6分,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再造拇、手指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所有患者再造拇、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27例,良1例,中1例。所有患者X线片示拇、手指指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2个月,无骨吸收、感染、骨不连及应力性骨折。供区趾长度与对侧趾无差别。除了趾甲根为供区外,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多数差别不明显。供区趾趾腹TPD 4~8 mm;趾VSS评分平均为1.4分,VAS评分平均为0.7分;趾趾骨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趾修饰性再造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是一种值得推荐理想的方法,既可以重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获得拇、手指良好的外观及满意的功能,又不会损失趾长度,对供区趾外形、感觉影响较小,且对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 标签: 拇指 手指 修饰性再造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