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穿刺技术改进之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膝关节穿刺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膝关节穿刺技术,对照组应用改进后的膝关节穿刺技术。结果在两组膝关节穿刺手术一次性成功和临床并发症并发情况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地改进应用膝关节穿刺技术,特别是在无关节积液患者穿刺手术治疗过程中。

  • 标签: 膝关节腔 穿刺技术 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骶髂关节穿刺注射的方法.方法对75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50个骶髂关节进行CT引导骶髂关节穿刺注射,记录操作过程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以CT证实针尖在骶髂关节腔内为穿刺成功,总体成功率为100%,一次成功率为92.7%.穿刺层面到骶髂关节下缘的距离约占整个骶髂关节的1/3,进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左侧为(3.4±0.6)cm,右侧为(3.3±0.5)cm;进针深度左、右侧均为(4.9±1.1)cm,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偏离的角度:左侧为23.1°±3.8°,右侧为23.2±3.9°.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骶髂关节中下1/3交界处附近关节间隙较宽、位置浅在且利于垂直进针的层面作为穿刺层面,自后正中线旁开约3.3cm、以偏离矢状面约23°、进针深度为4.9cm可顺利穿刺进入骶髂关节滑膜部.

  • 标签: 骶髂关节 注射 脊柱炎 强直性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穿刺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的 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 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髌下膝关节穿刺术治疗,治疗组 采用改良髌下膝关节穿刺术治疗,治疗后,随访 6个月,观察 2组患者的膝关节炎的疼痛程度、 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 的总有效率( 91.8%)明显高于对照组( 75.5%),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的 1次穿刺成功率( 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5.5%),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的疼痛程度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的并发症发生率( 6.12%)明显少于对照组( 20.4%),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 的 B超示关节腔积液最大前后径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关节穿刺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 关节腔穿刺术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超声处理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作为膝关节最常见疾病之一,透明质酸钠的关节腔注射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此对膝关节穿刺治疗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膝关节穿刺部位、药物选择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搜集国内外近十年来相关文献,并对比其中研究数据,分析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劣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国内对于膝关节穿刺治疗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借助超声等仪器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膝关节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保护关节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是有效的,并可在超声等仪器的辅助下提升有效率。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化脓性关节关节穿刺切开引流术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化脓性关节关节穿刺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的康复率高,48例患者中已经有46里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 患者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在治疗中采取关节穿刺注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共抽取120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序列号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药物的方法,研究组则采取关节穿刺注药治疗方法,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膝关节骨质增生 关节腔穿刺注药 疼痛程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穿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给予温针穿刺术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及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膝关节评分和主观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温针穿刺 临床有效率 膝关节评分 主观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局部膝关节穿刺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患者高频超声下膝关节表现,从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共 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共 200个膝关节纳入研究并进行关节超声检查。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局部关节穿刺前及治疗后,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形态结构变化、关节软骨厚度及软骨下骨质改变,腘窝囊肿变化等声像图的变化特征。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主观疼痛的 VAS评分、骨关节炎功能评分 WOMAC指数,并分析两者与超声下影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60个膝关节积液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后 200个膝关节中 160个膝关节腔未见无回声区;平均髌上囊滑膜厚度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变薄, 120个膝关节软骨及 40个膝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变; 10个腘窝囊肿于治疗后消失, 1个囊肿明显变小。治疗后膝关节滑膜内的血流信号比治疗前的血流信号减少。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 VAS评分、 WOMAC指数均较前减低,且与关节积液的多少、滑膜的厚度、滑膜炎轻重呈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上囊积液、滑膜、软骨及骨质破坏等改变,为临床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提供很好的影像学评价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关节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近1年有无关节穿刺史分为对照组(无进行关节穿刺史)和研究组(有关节穿刺史)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经验性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48小时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A、G、M(IgA、IgM、IgG)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IgA、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及降钙素原均升高,各项免疫检测指标的水平均下降,能够为临床诊断膝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腔穿刺史 免疫指标 血沉 降钙素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穿刺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56例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膝关节穿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可见,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较好,为92.86%,而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为78.57%,两组患者疗效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严重不适感。结论膝关节穿刺治疗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穿刺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关节穿刺+0.5m刃针刀+骨盆压正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9月26日期间在我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确诊为骶髂关节炎,且具有关节穿刺、针刀松解、骨盆正压手法治疗的适应症患者2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6例患者,治愈253例,明显好转20例,3例效差,有效率98.5%。结论关节穿刺、针刀、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较好疗效的综合方法。

  • 标签: 骶髂关节 关节穿刺 刃针刀 骨盆整脊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超声引导下关节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此次选择本院治疗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入组研究成员,共选择2018.2-2020.2期间治疗患者62例,入组后利用双盲法进行分组,探析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关节穿刺注射术治疗方法、比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探析组与比照组对比,各项指标均占据比对优势(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穿刺注射术在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风湿免疫性关节炎 关节腔穿刺注射术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认知、行为护理在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穿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穿刺治疗。按照简单随机法将4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展开心理、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服务用于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穿刺治疗当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

  • 标签: 心理 认知 行为护理 骨关节炎 膝关节腔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竞赛教学在膝关节穿刺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方法将2020年9月进行膝关节穿刺临床技能学习的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技能竞赛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教学完成后1个月,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取90名学员进行考核,其中实验组39名、对照组51名,比较两组学员的技能教学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考核平均成绩为(84.18±7.21)分,对照组为(80.17±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而对各分数段人数构成比进行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竞赛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整体成绩,提升学员的临床技能。

  • 标签: 竞赛教学法 临床技能 膝关节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小夹板用于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固定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小夹板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小夹板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输液方法在临床应用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患者易接受。

  • 标签: 自制小夹板 近掌指关节 穿刺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给予经皮穿刺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组,经皮穿刺臭氧治疗28例作为试验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8.6%,且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经皮穿刺 臭氧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