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视网膜激光(局部光)治疗Coat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6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检查确诊并接受局部光治疗的Coats病患者48例4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平均年龄(32.46±22.41)岁。Coats病分期为2A、2B期分别为9、39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少年组(年龄≤20岁)、成人组(年龄>21岁),分别为18例18只眼、30例30只眼。青少年组18例18只眼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1.17±3.31)岁;平均logMAR BCVA为0.83±0.60。成人组30例30只眼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平均年龄(49.26±15.2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82±0.59。患眼均行局部光治疗。激光参数:波长577 nm,光斑直径500 μm,曝光时间0.5~ 0.7 s,光斑强度弱Ⅲ级。患眼于首次光后3~ 4个月复查FFA,按需再次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36.88±36.92)个月。观察患眼视力、眼底异常血管及硬性渗出(硬渗)的变化。结果48只眼中,接受多次局部光治疗36只眼(75.00%,36/48)。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或稳定者36只眼(75.00%,36/48 ),其中BCVA≤0.32 logMAR单位(小数记录≥0.5)者17只眼(35.42%,17/48 )。青少年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66±0.54,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6,P=0.260 )。成人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96±0.79,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0.482,P=0.630)。48只眼中,异常血管完全或部分闭锁42只眼(87.50%,42/48);其中,完全闭锁29只眼(60.42%,29/48 ),部分闭锁13只眼(27.08%,13/48)。黄斑和周边视网膜脂质硬渗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40只眼(83.33%,40/48);其中,完全、明显吸收分别为11 (22.92%,11/48)、29 (60.42%,29/48)只眼。结论大光斑、长曝光、弱Ⅲ级光斑局部光治疗Coats病,能有效封闭患眼异常血管,减少硬渗,改善或稳定视力。

  • 标签: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激光凝固术 局部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催眠音乐疗法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术(PRP)眼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PR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催眠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进行PRP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疼痛护理的满意度状况(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焦虑(SAS)及抑郁(SDS)状态。结果干预组进行PRP后视网膜4个象限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催眠音乐疗法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PRP术中的疼痛程度,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疼痛 催眠音乐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收治的8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41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采取视网膜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P>0.05;治疗4、12周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P>0.05;治疗4、12周后,观察组中心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12周后,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及眼压,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康柏西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底病治疗中应用视网膜激光术对患者视神经功能、并发症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取87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19.12-2021.01收治眼底病患者),随机分组,行视网膜激光术(实验组,n=43)和常规药物治疗(参照组,n=44),对比总有效率、视神经功能、并发症率。结果:对比总有效率,实验组95.35%比参照组79.55%占比高;对比并发症率,参照组15.91%比实验组2.33%占比高;对比视野平均缺损度,实验组(8.57±1.06)比参照组(10.14±1.55)低;对比平均光敏度,实验组(16.97±2.59)比参照组(13.61±2.17)高,P<0.05。结论:眼底病治疗中视网膜激光术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视神经功能。

  • 标签: 临床价值体会 眼底病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化疗、经眼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激光治疗D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所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D期13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静脉化疗、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和激光治疗。随访6~6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期内,10例肿瘤缩小或完全钙化,眼球保留情况稳定者占76.92%(10/13),3例因病情未能有效控制而行眼球摘除术占23.08%(3/13)。视力情况:4例无光感,2例光感,4例视力为0.02~0.4。并发症:眼睑、结膜水肿9例,轻度骨髓抑制5例,均于1个月左右减轻。结论静脉化疗、经眼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激光治疗D期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效果较好,可致肿瘤消退、钙化,控制肿瘤进展,部分可保存视力,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D期 化疗,静脉 化疗,经眼动脉 光凝,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t=3.395、3.354,-4.427、-4.613;rs:t=2.928、2.807,-4.055、-4.175;e:t=3.437、3.991,2.268、4.355,均P<0.05]。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术后早产儿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形态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术治疗各种眼底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间我院眼科收治的各种眼底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其各自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4%、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22.22%,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视网膜激光术对各种眼底疾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对疾病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显著提升患者的视力,具有很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而且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激光术用于各种眼底病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眼底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视网膜激光术,并对两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PSV、EDV、RI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视网膜激光术对眼底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治疗各种眼底病用视网膜激光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此研究抽取我院2019.2-2020.12内386例眼底病患者,遵从“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91例,药物保守治疗)和观察组(195例,视网膜激光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8.46%,对照组为93.71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色觉以及视野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术治疗各种眼底病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眼底病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临床疗效 裸眼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视网膜大动脉瘤32例(32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多波长激光治疗,B组行单纯多波长激光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均有提高(A组:F=16.109,P<0.001;B组:F=6.145,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下降(FA=63.107,PA<0.001;FB=22.842,PB<0.001);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BCVA及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CVA和CMT早期恢复更快;治疗后6个月,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4, P=0.164),但A组CMT低于B组(t=-2.478, P=0.026)。A组的激光(1.19±0.40)次少于B组的(1.44±0.63)次(t=-2.236,P=0.041)。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及单纯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均有明确疗效,联合治疗早期恢复更快。

  • 标签: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光凝,激光,多波长,视网膜 大动脉瘤,视网膜
  • 简介:【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中,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采取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治的9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激光治疗);实验组(45例,康柏西普+激光)。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2组视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视力水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使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矫正视力水平、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满意度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康博西普 激光光凝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筛选230例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116)受试者仅行视网膜激光术,观察组(n=114)行视网膜激光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通过视功能评价、影像学检查观察视网膜激光术联合和血明目片疗法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果:观察组视功能、视力行数以及视野缺损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激光术对眼底病患者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眼底病患者5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5例为视网膜激光术,对比患者视神经功能、视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野平均缺损、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和平均光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几率高于对照组,视力降低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眼底病患者予以视网膜激光术治疗时可有效改善视神经功能、提升视力,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视神经功能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底病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术进行治疗,探讨其具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的患有眼底病的患者中,选择80例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视网膜激光术;研究组在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视力等结果。结果: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眼底病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复方樟柳碱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32 nm激光视网膜术(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532 nm PRP治疗,研究组予以532 nm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CRA-EDV)、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RA-PSV)、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CRA-RI)、睫状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CA-EDV)、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CA-PSV)、睫状后动脉阻力指数(PCA-RI)、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BCVA、CRA-EDV、CRA-PSV、PCA-EDV、PCA-PS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RA-RI、PCA-RI、黄斑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532 nm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BCVA、眼底微循环、黄斑厚度改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羟苯磺酸钙 眼底微循环 黄斑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S)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PS边缘视网膜激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接受PPV治疗的伴有PS的MHRD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眼随机分为PS边缘视网膜激光组(激光组)、常规手术组(常规组),分别为25、24只眼。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87±0.28、1.8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 ,P=0.551 )。常规组患眼行23G PPV,手术中曲安奈德染色,剥除视网膜前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剥除后极部黄斑区内界膜(ILM ),手术中详查周边部视网膜,如存在视网膜变性区则行激光加固,经黄斑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后硅油填充。激光组患眼除按照常规组手术步骤进行外,于PS边缘行视网膜激光2~3排。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34±3.21 )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BCVA以及两组患眼的手术次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首次手术后,常规组、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分别为17 (70.8%,17/24)、24 (96.0%,24/25 )只眼;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常规组、激光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分别为15 (62.5%,15/24)、19 (76.0%,19/25)只眼;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20±0.47、1.08±0.39;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5.327 ,P=0.001、0.000 );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 ,P=0.506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63±0.88)、(2.08±0.28)次;两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 ,P=0.006 )。结论与常规PPV比较,手术中联合PS边缘视网膜激光可有效提高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降低重复手术次数。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不同出血性眼底病实施视网膜激光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收治的50例出血性眼底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视网膜静脉阻塞,25例)、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例),均实施视网膜激光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视力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术后6月两组视力水平均较术前提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术在治疗不同出血性眼底病均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但对比发现该术式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更优。

  • 标签: 出血性眼底病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诊及非转诊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院出生患儿51例[男38例,女13例,胎龄(29.5±2.2)周],转诊患儿319例[男211例,女108例,胎龄(28.9±2.3)周]。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诊断时胎龄及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及分期。治疗6个月后眼底检查提示解剖学治愈为治疗成功。结果两组患儿行激光术后,总治愈率为77.0%(285/370)。本院出生组患儿及转诊组患儿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4.1%(48/51)、74.3%(237/3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诊组中,3期疾病明显更常见,甚至一部分患儿为4期病变;而在本院出生组患儿中,主要为2期病变,且无一例发展为4期病变。结论转诊患儿中,ROP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治疗时,转诊患儿ROP更严重,转诊患儿治疗延迟所致。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激光术用于各种眼底病临床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眼底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和血明目片进行治疗,研究组60例,采用视网膜激光术进行治疗。持续跟踪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87例,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70.00%;研究组显效4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58例,总有效率96.67%,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20.00%,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5.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视网膜激光术对各种眼底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临床聊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