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欧盟的第2006/122/EC号指令禁止碳氟化(PFOS)应用于多类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及其他涂层产品。指令要求成员国须于2007年12月27日或之前根据指令实施有关法规,禁令将于2008年6月27日生效。

  • 标签: 碳氟化合物 欧盟 电子产品 涂层产品 指令 纺织品
  • 简介:摘要:当前,处理氟化(PFCs)的传统方法,如生物去除技术、光催化去除技术和电催化去除技术已得到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些许弊端,例如低效率、高能量要求和操作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去除 PFCs污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控制 PFCs 污染的排放,这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替代品、优化制造过程以及回收和再利用 PFCs 产品来实现。其次,对水体中的 PFCs 污染进行末端处理,源头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PFCs 的污染。末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和物理去除技术。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水处理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简介: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12个氟化分子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得到其分子零点振动能EZPV、热能校正值Eth、恒容热容CVΦ、标准熵SΦ以及配分函数lgQ等热力学参数,并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m.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电性拓扑状态指数与热力学参数之间的QSP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1.000,1.000,0.999和1.000,采用逐一剔除法得到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99,1.000,1.000,0.999和1.000,利用建构的数学模型得到热力学性质的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43%,0.41%,0.46%,0.41%和0.71%.从方程可以看出,F原子取代基数量是影响氟化分子热力学参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检验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性拓扑状态指数 热力学性质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 简介:管式反应器中,在水蒸汽或氧气氛中,300-1000℃温度下,含C1-6的氟化化合(如CF4,C2F6或C4F10)的废气,与Al,B,碱土金属,V,Nb,Cr,Mn,Fe,Co和/或Ni的磷酸盐反应,反应时间2—24小时,可将该废气处理。

  • 标签: 管式反应器 碳化合物 反应时间 催化裂解 磷酸盐 水蒸汽
  • 简介: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氟及多氟类化合(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环境中PFASs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地区的污水和地表水样品中,PFASs污染均以短链同系氟丁酸(PFBA)和氟丁基磺酸(PFBS)为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中PFASs总浓度分别为11.8~12700ng·L^-1和19.1~9970ng·L^-1。在城区15个湖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21.0~10900ng·L^-1;在流经城区的4个江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4.11~4.77ng·L^-1,比湖水样品中PFASs浓度水平低1~2个数量级。与污水中PFASs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湖泊水样中PFASs总体水平呈现汉口〈汉阳〈武昌的趋势,表明城市工业布局与人口密度程度直接影响城市PFASs污染空间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氟辛酸(PFOA)和氟辛基磺酸(PFOS)为主不同,武汉地区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短链同系为主,表明短链替代效应已经渐渐在中国化工领域出现,中国氟行业在响应国际组织规范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对于短链PFASs的污染特征、迁移运输以及生态风险等科学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 武汉 水环境 分布
  • 简介:摘要:氟化是一类工业有机化合,因为 PFCs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疏水性、疏油性和表面活性,使其在纺织、皮革、装潢、包装、表面活性剂、聚合添加剂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PFCs还是一类多器官毒性的污染,会损坏肝脏、心血管、免疫系统,使甲状腺功能降低,还具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具有内分泌干扰性以及潜在的致癌性。不仅如此,氟化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难以降解,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

  • 标签: 固相微萃取技术 纺织品 全氟化合物 探讨
  • 简介:摘要氟化(PFCs)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化合,现有检测纺织品中氟化含量的常规方法普遍存在前处理耗时长、灵敏度低、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多个领域的主要应用和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分析纺织品中氟化相比传统方法的优势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纺织品
  • 简介:数十年来,全球氟化工产业稳步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作为性能独特的新材料对汽车、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生命工程等尖端产业、支柱产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预测今后10年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在3%以上。

  • 标签: 制备应用 含氟化合物 氟化工产业 日常生活用品 电子电气 航天航空
  • 简介:氟化(PFAS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因具有持久性、可长距离传输、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等POPs特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鱼样品中包括氟辛烷磺酸(PFOS)、氟辛酸(PFOA)、氟丁酸(PFBA)、氟丁烷磺酸(PFBS)等在内的12种PFASs的含量。利用同位素法确定了不同种类鱼的营养级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级中的PFASs浓度及生物放大效应,重点对氟辛烷磺酸(PFOS)与氟辛酸(PFOA)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水源地的鱼体中的PFASs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氟辛烷磺酸(PFOS)、氟辛酸(PFOA)、氟壬酸(PFNA)、氟癸酸(PFDA)、氟十一酸(PFUdA)和氟十二酸(PFDoA)的检出率均达到100%,PFASs总量浓度达1.70~14.32ng·g(-1)wetweight(w.w.),PFOS和长链氟羧酸PFCAs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同位素鉴定水库鱼的营养级层次范围在2.11~4.10,且肉食性鱼类营养级大多高于杂食性鱼类,PFOS沿着食物链生物放大的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基本同步。此外,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dailyintake,ADI)评估得到PFOS与PFOA的风险值分别为1.16ng·kg^-1·d^-1和0.31ng·kg^-1·d^-1,整体低于人均每天可承受摄入量(tolerabledailyintake,TDI),结果表明,北京水源地鱼体中PFOS和PFOA含量未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

  • 标签: 全氟化合物(PFASs) 营养级 暴露水平 健康风险 水源地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显示手段,对于电子产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氟化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性能,在新一代的液晶材料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有机氟化对提高液晶材料性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氟化在液晶材料创新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未来液晶技术的创新和电子产品的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 标签: 有机氟化合物 液晶材料 创新 应用
  • 简介:综述了清凉化合的化学结构,清凉感的作用机理,影响清凉感的因素,新研究开发的清凉化合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清凉化合物 化学结构 作用机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液晶技术作为光电器件的核心技术,其性能的优化与适应性的提高对于各种应用至关重要。有机氟化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液晶显示中具有广泛且前沿的应用,能够大大改善液晶环境的适应性,提升液晶产品的功能与显示效果。本文探讨了液晶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有机氟化对液晶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氟化在改善液晶环境适应性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为液晶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性提供新的技术方向与理论支持。

  • 标签: 有机氟化合物 液晶显示 环境适应性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液晶响应时间成为改进显示器性能的迫切需求。有机氟化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在液晶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子结构上的改变与调控,可以有效改进液晶响应时间,设计并生产出性能优越的液晶产品。本文探讨了有机氟化提高液晶响应时间的机制,分析了有机氟化在液晶响应时间改进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液晶显示技术的性能提升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撑。

  • 标签: 有机氟化合物 液晶显示 响应时间 应用
  • 简介:摘要氟化是一类工业有机化合,因为PFCs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疏水性、疏油性和表面活性,使其在纺织、皮革、装潢、包装、表面活性剂、聚合添加剂等领域被广泛应用。PFCs还是一类多器官毒性的污染,会损坏肝脏、心血管、免疫系统,使甲状腺功能降低,还具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具有内分泌干扰性以及潜在的致癌性。不仅如此,氟化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难以降解,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

  • 标签: 固相微萃取技术 纺织品 全氟化合物 探讨
  • 简介: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吕华,姜聚慧摘要:概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展望了该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不同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钛化合物 制备方法 文摘 环保领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