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只有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达到医护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作者从护士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沟通技巧、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要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恰当的护理艺术以及良好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护士 建立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尿酸酶紫外法测定冠心病组164例患者和对照组150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在冠心病组中将不同亚组患者的血尿酸浓度进一步加以比较,明确血尿酸与冠心病以及与冠脉斑块的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和不稳定心绞痛亚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尿酸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探讨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62例病人均来自我院1998~2001年确认的住院病例,为随机取样,男67例,女95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人分成三组,FBG(空腹血糖)正常,PBG(餐后血糖)升高者107人(66%),其中男43人,女64人。FBC升高,PBG升高者46人(28.4%)。男22人,女24人。FBG升高,PBG正常者9人,男2人,女7人,尿糖阳性157人(96.9%)。全部病例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当控制饮食,开始未用降糖药物。结果经抗甲状服药物治疗后,FBG正常、PBG升高组,2-4周103人血糖恢复正常,4例糖耐量减低持续存在。FBG升高、PBG正常组,1-2个月血糖全部恢复;FBG升高;PBG升高组,2~3个月41人血糖恢复正常,5人未恢复,但血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诊断为甲亢合并糖尿病,尿糖24周转阴性。结论经观察,糖代谢紊乱特点:①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甲亢控制后,血糖易恢复正常。少数病人糖耐量减低持续存在。②空腹血糖增高,餐后血糖亦升高,甲亢控制后,血糖需较长时间恢复正常,甚至不恢复。可确认为甲亢合并糖尿病。③空腹血糖增高,餐后血糖正常,甲亢控制后,血糖较长时间恢复正常。④出现尿糖,甲亢控制后,尿糖很快阴性,未恢复者均为合并糖尿病。⑤甲亢时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T3,T4不成正比,可能与甲亢病程有关。⑥甲亢病多见女性,男女比例为1:4,但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时,男女比例为1:1。⑦甲亢时糖代谢紊乱与有无糖尿病家庭史关系密切。

  • 标签: 甲亢 葡萄糖代谢 胰岛素
  •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充填质量与根管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已行根管治疗至少一年的牙,运用X线的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摄根尖片,检查根管充填情况及根尖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调查239例患者的351颗根管治疗牙,成功率为81.2%。结论:根管充填质量对根管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 标签: 根充位置 根充致密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征是表皮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血露(点状出血)现象^[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需脂肪酸(EF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依赖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2]。它在维持表皮细胞膜的结构和保证表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皮组织是EFA缺乏后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3],所以银屑病的发生与EFA之间有必然的联系,EFA缺乏可能是银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必需脂肪酸 银屑病 多不饱和脂肪酸 表皮组织 炎症性皮肤病 点状出血
  • 简介:肾间质纤维化(RIF)常因各种原因引起肾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致多种巨噬细胞激活并释放各种因子,使静息状态的细胞外基质产生细胞转化为成纤维母细胞(MFB),并有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堆积,终致RIF。研究表明,疾病状态下缺血、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向MFB转分化,在RIF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RTEC损伤与RIF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巨噬细胞激活 成纤维母细胞 炎症反应
  • 简介: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战争等)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殊应激源,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的应激处境,它远远超过了受灾者的应付能力,并使受灾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反应。国内外灾害事件心理调查的结果表明。重大应激事件可使人罹患焦虑、恐惧、抑郁、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各种心理创伤。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地震,伤亡惨重,灾难中的幸存者,经受了躯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本文对68例于地震后半个月转入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灾区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尊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

  • 标签: 自杀意念 地震 重大应激事件 灾害事件 心理创伤 精神失常
  • 简介:目的:确定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1.0mg(R。)组、1.5mg(R2)组、2.2mg(Rj)组及3.3mg(R4)组,每组25名。有效镇痛的标准为蛛网膜下隙注射Rop10min内产妇宫缩时VAS评分0~2cm。运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Probit法),建立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蛛网膜下隙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并计算Rop的E%及E%。结果: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为:Probit(Z)=-1.00478±5.67816(10g剂量);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95%可信区间:1.31~1.70mg),ED。为2.93mg(95%可信区间:2.42~4.16mg)。结论: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ED95为2.93mg。

  • 标签: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隙 分娩镇痛 剂量 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及颈内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血压水平(1、2、3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每组的血尿酸(S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颈总动脉内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S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血压升高SUA升高;各组血生化比较,TG、Tc(P〈O.01)以及LDL(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POA1、HDL、APOB及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I,Ⅱ组间:TG(P〈0.05)、LDL(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间:SUA和颈总动脉内径(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Ⅲ组间SUA、TG和颈总动脉内径(P〈0.01)以及TC、LDL(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的程度与高血压的临床分级及脂质代谢有关,与颈总动脉内径有相关性.但不密切。

  • 标签: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颈总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抗Clq、Anu—A、抗核抗体(ANA)、抗dsDNA、ANCA、抗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抗Cl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抗Clq、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IN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C1Q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不但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抑制作用。研究表明,PTEN是继p53基因之后发现的人类肿瘤中最易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人类许多肿瘤中存在着PTEN功能的失活。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癌基因PTEN 临床病理特征 组织芯片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地区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型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分型、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显示:B型7例,HBV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型11例,HBV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1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10例(90.91%),S29例(81.82%)。C型82例,其中ASC29例,HBV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53例,HBV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型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分析,并考察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已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使用含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作为化疗组患者;从住院病历中筛选出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或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发出随诊函,在患者自愿回访时采集血标本,作为回访组;采用HPLC法测定患者DPD活性(以二氢尿嘧啶/尿嘧啶比值表示,即UH2/U),分析DPD活性分布特点。在前期研究DPYD基因型的基础上,考察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结果:共有130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参加研究,化疗组105名,回访组25名。化疗组患者的UH2/U比值为(7.91±3.23),回访组比值为(7.46±2.00),均近似呈正态分布,但个体间变异程度较大。携带DPYD^*2杂合子变异和C2303A杂合子变异患者的UH2/U比值低于DPD活性均值的70%,表明DPYD^*2和C2303A杂合子变异与DPD活性缺乏相关;DPYD^*9变异与DPD活性未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中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存在与DPD活性缺乏相关的DPYD^*2和C2303A突变者,但发生频率可能低于1%;DPYD^*9、A720C和A2670C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但未见与DPD活性降低相关。

  • 标签: 二氢嘧啶脱氢酶 基因多态性 酶活性 氟化嘧啶类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