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催化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催化剂表面结构对催化性能和选择性具有关键影响,而深入理解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催化机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催化剂设计和开发更高效的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催化剂表面结构的调控方法,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对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总结了一些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催化机理研究的典型案例。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催化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催化剂表面结构 催化机理 活性位点 选择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从催化剂的分类入手,然后着重分析了几种不同活性成分的环己醇脱氢催化剂,进而详细分析了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的一些催化机理,以及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 标签: 环己醇 环己酮 脱氢催化剂 催化机理
  • 简介:摘要:化工反应的高效、环保及选择性是实现绿色化工生产的关键。而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旨在通过合理设计与调控,优化其性能以适应特定反应。同时,深入了解催化剂的运作机制,揭示反应中的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生成与解离过程,有助于揭示反应的本质和优化催化剂性能。通过全面了解新型催化剂的性能特点和催化机理,可以为催化剂的开发和合成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化工反应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型催化剂 化工反应 性能 催化机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铁钼法在甲醛制备中的催化机理。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和分析,我们揭示了铁钼催化剂在甲醛合成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铁钼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甲醛的合成,提高产率,并降低副产物的生成。催化机理的研究揭示了反应中关键的中间体和反应路径,强化了对铁钼催化剂在甲醛制备中的理解。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甲醛生产工艺,还为可持续化学工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锰氧咔咯催化环己烷氧化成己二醛的反应,讨论该催化过程的多态反应活性.计算表明,该反应经历两步羟基化和一步C—C键断裂过程.两步羟基化都是由氢转移开始,形成碳自由基中间体,接着迅速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形成二醇的中间体.C—C键断裂过程由氢转移开始,先形成氧自由基中间体,氧自由基单电子和邻近环C—C键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该C—C键活化断裂和第二个氢的协同转移.反应的速控步是第二步羟基化过程,因此碳自由基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该反应的难易,这也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叔碳的活性大于仲碳的活性顺序.

  • 标签: 锰氧咔咯 环己烷氧化 催化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摘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说,氨合成催化剂研究项目的进步与工业实际相结合,对于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氨合成熔铁催化剂,氨合成钌催化剂的迅速进步。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氨合成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原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就氨合成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机理的实际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研究。

  • 标签: 氨合成催化剂 催化反应 机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甲烷催化燃烧剂中活性成分、载体和添加剂的种类,以及催化燃烧剂制备方法和条件对其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甲烷催化燃烧剂失活的原因和甲烷反应机理。指出床层温度和积碳是导致催化燃烧剂失活的主要因素,必须从甲烷催化燃烧剂和工艺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开发高比表面积复合载体、添加稀土元素、开发新型耐硫、热稳定性高的甲烷催化燃烧剂、改进流化床甲烷技术是甲烷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甲烷 催化燃烧剂 反应机理
  • 简介:提出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H2S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电池电子转移机制,即借助于催化剂分子自身歧化所形成的催化电池M(Ⅰ)Pc-PcM(Ⅲ)实现底物(HS-)与分子氧间的电子转移,其反应过程为阴极反应:O2+M(Ⅰ)Pc→O2-+M(Ⅱ)Pc,阳极反应:HS-+M(Ⅲ)Pc→HS·+M(Ⅱ)Pc。这一电子转移过程也是决定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催化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 标签: 双核金属酞菁 催化电池 反应机理
  • 简介:甲醇属于一项重要的基础的有机化学品,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可以利用甲醇生产醋酸、甲烷等多种其他的有机化学品。随着近几年我国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大量的CO2,导致全球的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不断地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CO2与氢反应制作甲醇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甲醇合成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失活因素考察展开讨论。

  • 标签: 甲醇合成催化反应机理 催化剂失活因素 直接碳源 中间物种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稠油分子键断裂的难易程度,将稠油分子键分成杂原子键和C-C键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分子键断裂之后的后续反应。关键词:稠油水热裂解层内降粘引言高粘度的稠油能够在催化裂解的作用下将粘度降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分子的沥青质、胶质分子裂解成2个或多个小分子,并减少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长链之间的缠绕交叉作用、使得沥青质、胶质分子不缠绕成团,而是相对于以前更加均匀的分散在原油之中,从而使得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在沥青质、胶质大分子的裂解过程中,键的断裂主要为2种:(1)杂原子键的断裂,包括C-S、C-N、C-O等C-R键的断裂。(2)C-C键的断裂。下面从这俩个方面对大分子键的断裂进行阐述。一、杂原子键的断裂在稠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杂原子断裂由于C原子与S、N、O等杂原子极性不相同,所以属于极性反应。跟据大量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分析,杂原子键中C-S键最易断裂,根据分析有以下3个原因:(1)从S、N、O的原子结构上分析。C、N、O原子属于第二周期,S原子属于第三周期。S原子电子层比N、O原子多一层,使得S-C键健长在3种杂原子中最长,相对原子核对成键电子的束缚力小……

  • 标签: 催化降 反应机理探索 水热
  • 简介:氢水液相催化交换(LPCE)是从水中分离氨同位素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可用于重水提氚、含氚废水处理及重水生产等,疏水催化剂制备是LPCE的关键技术之一。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提高活性金属分散度,或在Pt中部分掺入其他金属,制备Pt基二元疏水催化剂,均可提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催化剂成本。已证实,Pt中适量掺入Ir,Ti和Cr等金属,可提高疏水催化剂活性,而对Pt-Ru疏水催化催化LPCE反应的研究,目前无文献报道。

  • 标签: 疏水催化剂 液相催化 反应机理 交换性能 金属分散度 催化剂制备
  • 简介:摘要:有机合成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准确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有助于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控制和优化。同时,催化剂的设计对于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若干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研究和催化剂设计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其在有机合成和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有机合成 反应机理 催化剂设计 选择性 有效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P450酶活性中心铁卟啉CpdI催化二乙基亚硝胺(NDEA)代谢活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dI催化NDEA羟基化的过程包含氢抽提反应和回弹反应2个步骤.其中,氢抽提反应为控速步骤,氢自由基从NDEA转移到铁卟啉的FeO上,是典型的氢原子传递(HAT)过程;紧接着铁卟啉上的羟基经历无能垒的反应过程回弹到NDEA自由基上,形成羟基化代谢产物.NDEA羟基化过程中高自旋态(HS)和低自旋态(LS)均参与反应,整个羟基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双态反应性(TSR).研究比较了NDEA分子侧链上C^αH和C^βH羟基化反应的差异,得到C^αH和C^βH羟基化所需跨越的能垒分别为57.7/57.7kJ/mol(LS/HS)和76.4/74.3kJ/mol(LS/HS),表明C^αH比C^βH更易于在P450作用下发生羟基化;此外,C^βH羟基化所需克服的能垒并未过高,使得C^βH羟基化在生理条件下完全也有可能发生.本研究为深入揭示亚硝胺经代谢活化导致癌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亚硝胺 细胞色素P450 羟基化反应 代谢活化 密度泛函理论.
  • 作者: 李园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机构: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 简介:摘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催化剂会出现失活现象,导致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催化活性。了解催化剂失活机理以及开发有效的再生技术对于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催化剂的失活机理与再生技术探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催化剂 失活机理 再生技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在聚合反应中的机理。通过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型催化剂在聚丙烯合成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揭示了催化剂与聚合反应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其组成、形貌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还深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包括引发剂的作用、反应动力学以及产物结构的演化。这项研究为聚丙烯生产领域的催化剂设计和聚合反应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指导。

  • 标签: 聚丙烯催化剂 聚合反应机理 催化活性 选择性 反应动力学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在B3LYP/6-311++g(d,p)和B3LYP/aug-cc-PVTZ理论水平下,系统研究了无水和水催化的OH自由基与HBrO反应,即HBrO+OH和HBrO+OH+H_2O2个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给出了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并指出能量最低的反应通道.对于没有水参与的反应,由于OH自由基进攻HBrO方式不同,存在顺式方向和反式方向2种进攻方式的反应路径;当有一分子水参与反应时,考虑HBrOH_2O复合物与OH自由基的反应和HBrO与H_2OOH复合物2种反应情况,共发现4条不同的反应路径.这2种反应的所有路径均是在OH自由基提取氢之前以氢键复合物形式存在,反应过程均为无势垒加合过程,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水对目标反应起催化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反应的势垒,可以加快OH自由基和HBrO的消耗速度.

  • 标签: HBrO 自由基 反应机理 DFT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烷化反应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 在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有 CO 中间体生成, 在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形成的反应中间物种主要有碳酸盐、甲酸盐或羰基化合物。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化学两个方面上考虑,甲烷化反应过程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剂;反应机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烷化反应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在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有CO中间体生成,在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形成的反应中间物种主要有碳酸盐、甲酸盐或羰基化合物。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化学两个方面上考虑,甲烷化反应过程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标签: 甲烷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
  • 简介:在B3LYP/6-31G(d)水平下研究了HIV-1PR催化水解反应关键性的一步,即第3步反应.模型体系包括了活化位点的3个残基,Asp25(25′)-Thr26(26′)-Gly27(27′)主要参加反应的基团,构建了由69个原子组成的较大模型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Thr26(26′)和Gly27(27′)在水解反应中只起到保持活化位点平面构型的作用,并未直接参与水解反应.另外,详细分析了第3步反应的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

  • 标签: HIV-1 PR 抑制剂 Asp25(25′)-Thr26(26′)-Gly27(27′) 第3步机理 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