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发病机制,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非侵袭真菌鼻-鼻窦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行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1~3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异常是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窥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真菌性 非侵袭性 鼻-鼻窦炎 鼻内窥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39例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经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4年,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并反复冲洗术腔后治愈。结论:非侵袭真菌鼻-鼻窦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术腔清理及鼻腔冲洗可减少术后复发,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鼻窦炎 真菌病 鼻内镜手术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的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的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的CT和MRI诊断 。方法: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MRI诊断即为研究组,CT诊断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研究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技术和CT技术都能够有效诊断 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疾病,结果均理想,医院可结合实际的医院技术、患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

  • 标签: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CT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的CT和MRI诊断 。方法:本次研究笔者收集文献资料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均接受MRI、CT和病理金标准检查。MRI诊断即为研究组,CT诊断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研究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误诊率、漏诊率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病症的诊断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技术和CT技术都能够有效诊断 慢性侵袭真菌鼻窦疾病,结果均理想,医院可结合实际的医院技术、患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式。

  • 标签: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CT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对侵袭真菌鼻-鼻窦治疗的成效。方法选择侵袭真菌鼻-鼻窦患者6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负压置换治疗(对照组,n=30)与采用扩大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侵袭真菌鼻-鼻窦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侵袭真菌鼻-鼻窦患者,应用扩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总有效率,具非常重要的应用成效。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鼻窦扩大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诊治非侵袭真菌鼻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侵袭真菌鼻窦患者应用鼻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结合术后病理检查进行讨论。结果17例患者经1—3年随访无复发获治愈,1例未定期随访复发,后经再次手术治愈。讨论在本组病例中笔者认为鼻内镜技术具有良好的视野,可全方位的开放各组鼻窦,清除病灶。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侵损操作,并缩短诊治时间。定期随诊可避免和减少复发。该技术可作为治愈非侵袭真菌鼻窦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窦炎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解剖异常是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鼻窦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 标签: 真菌病 非侵袭性 鼻-鼻窦炎 鼻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非侵袭真菌鼻窦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为了分析功能鼻窦你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对于对照组(8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侵袭真菌鼻窦的治疗中使用功能壁咚内窥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荔花鼻窦片治疗急性鼻窦与慢性鼻窦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检查确诊为鼻窦的患者分为A、B组,A组(急性鼻窦患者,50例);B组(慢性鼻窦患者,50例)给予荔花鼻窦片口服,3片/次,3次/天。7天为1疗程。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B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结论荔花鼻窦片。治疗急性鼻窦与慢性鼻窦都有效,但荔花鼻窦片对急性鼻窦疗效较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真菌鼻炎及鼻窦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在术后5个月~3年内仅2例复发,治愈率达到了97.06%。结论鼻内镜手术治愈率高,且复发率很低是一种优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侵袭真菌鼻窦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与手段。方法分析我院行鼻窦内窥镜技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42例手术径路及使用抗真菌药物对愈合的影响。结论鼻内窥镜技术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的有效方法,术后注意定期换药及术腔清洗,是否应用抗真菌药对疗效影响不大。

  • 标签: 鼻窦内窥镜技术 真菌病 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真菌鼻窦采取鼻内镜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非侵袭真菌鼻窦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VAS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edy评分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LundKened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例患者治愈率为96.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鼻泪管阻塞并发症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同时腔内没有产生脓状分泌物以及真菌团块,此外患者的头痛、鼻塞以及脓涕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除。结论针对非侵袭真菌鼻窦采取鼻内镜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的临床研究。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非侵袭真菌鼻窦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手术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鼻内镜手术之后,再加入鼻腔冲洗液,之后开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面颊疼痛和头痛等各种症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真菌类鼻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症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7例非侵袭真菌鼻窦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36例一次治愈,1例上颌窦炎于术后3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年,鼻内镜下窦腔黏膜均为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黏性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能彻底清除病灶,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定期复查及术腔清理,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