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个班级的班风班是这个班级学生精神面貌的展示,在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视班风班建设,力求展示出班级文化和学生精神,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似小学生那么服从教师安排,也没有高中那么具有自控能力,正是叛逆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初中班级班风班建设就需要班主任加强探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分组管理,希望通过分组管理促进初中班风班建设。

  • 标签: 分组管理,初中班级,班风班貌,建设措施
  • 简介:摘要视皮层是大脑视觉信息的处理整合中心,灵长类动物的视皮层存在背和腹流2条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平行视觉信息通路。笔者总结了视皮层背通路(即where+how通路)、腹通路(即what通路)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二者的联系,并从视觉通路临床应用角度系统梳理了视觉皮层背、腹平行通路的研究进展。目前2条通路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对视皮层视觉通路的视觉信息分拣处理、相互作用及通路信息传递过程编码和神经整合处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此外,关于2条通路的临床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研究结果分歧较大,今后需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深入研究视觉疾病视通路损害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通过对视皮层背通路、腹通路做—综述,以期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加工和相关临床眼病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视觉皮层 背侧通路 腹侧通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22年大理供电局110kV某变电站110kV线路1开展线路改道工作后,投运过程中发现主变低压断路器两电压相位差较大的异常情况处理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主变高压相序接情况下,对低压电压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核相 低压侧电压相位差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力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零售商和需求者利益的目标优化模型。目标函数是零售商利益最大化和用户效用最大化之和。需求弹性和用户响应性被添加到约束中,而不是实时的。 分别从并网电价、价格体系、计量通信、需求引导以及终端用户几方面对电力营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对智能电网下电力营销做出了展望。

  • 标签: 智能电网 电力营销 影响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生长棒技术(dual growing rods,DGR)治疗早发性脊柱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DGR治疗EOS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为(9.0±1.4)岁(范围6.3~10.8岁);术前凸Cobb角为59.0°±16.8°(范围41.2°~103°)。主要观察指标为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T12高度、T1~S1高度、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及坎贝尔空间供肺比(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28.07±14.30)个月。初次住院时间为(20.56±8.28)d,初次手术时间为(211.70±39.80)min,初次手术出血量为(255.00±149.50)ml,手术撑开为(1.60±0.51)次/例。主弯Cobb角自术前59.00°±16.80°降至初次术后的33.40°±11.80°,术后1年为29.67°±11.67°,末次随访时为29.40°±11.30°;术前胸椎后凸角为41.39°±6.06°,初次术后减少至31.72°±3.56°,术后1年为30.32°±4.26°,末次随访时为30.24°±4.23°;术前腰椎前凸角为45.90°±8.03°,初次术后减少至42.65°±9.05°,术后1年为41.55°±7.84°,末次随访时为41.53°±8.21°;术前T1~S1高度为(31.76±4.42)cm,初次术后增加至(34.64±3.96)cm,术后1年为(36.73±3.87)cm,末次随访时为(37.28±4.36)cm;术前T1~T12高度为(17.38±2.76)cm,初次术后增加至(19.39±2.86)cm,术后1年为(21.77±2.71)cm,末次随访时为(21.91±2.74)cm;术前冠状面平衡为(1.52±0.73)cm,初次术后减少至(0.87±0.38)cm,术后1年为(0.81±0.38)cm,末次随访时为(0.77±0.37)cm;术前矢状面平衡为(1.94±0.78)cm,术后减少至(1.42±0.56)cm,术后1年为(1.28±0.55)cm,末次随访时为(1.26±0.57)cm;术前AVT为(4.33±1.85)cm,初次术后减少至(2.16±1.47)cm,术后1年为(1.63±1.17)cm,末次随访时为(1.61±1.23)cm;SAL自术前0.88±0.05增加至初次术后0.94±0.03,术后1年为0.96±0.01,末次随访时为0.97±0.01;以上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仅SA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01),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5%(5/20),包括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横突钩脱钩及1例近端交界性后凸,均经翻修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双生长棒技术可有效控制EOS进展,保留脊柱纵向生长潜能,为患儿胸廓发育争取时间,能提供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生长和发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双会阴阻滞麻醉在降低会阴切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并且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产妇各10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单会阴阻滞麻醉的方法,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双会阴阻滞麻醉的方法,以此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会阴切率以及产程、产后盆底肌的损伤程度,分娩时、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分娩时的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产妇的会阴切率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产妇分娩时以及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通过采取双会阴阻滞麻醉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产妇减轻会阴受损程度,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以及产妇盆底的损伤程度,降低产妇的会阴切率,缩短产妇第二产程,减少产妇分娩以及产后的出血量,因此,双会阴阻滞麻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双侧会阴 阻滞 麻醉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凹撑开与凸切除治疗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的技术差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为(12.5±4.5)岁(范围6~20岁)。C7楔形椎1例,T1半椎体及不对称蝶形4例,T2半椎体2例,T1-2后方小关节融合、椎板楔形变1例,均有不同程节段融合。2015年前采用凸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4例;2015年后采用凹撑开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松解、椎间隙和关节突间隙撑开、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4例,其中2例患者行双节段凹撑开。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结构弯Cobb角、头尾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颈部倾斜角、肩平衡角及头部偏移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凸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201±100)min(范围113~300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294±153)ml(范围100~450 ml),住院时间(14±3)d(范围11~18 d),随访时间(51±11)个月(范围36~60个月)。凹撑开组单椎手术时间(117±14)min(范围101~129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119±36)ml(范围85~167 ml),住院时间(17±3)d(范围14~20 d),随访时间(28±21)个月(范围12~60个月)。凸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凹撑开组明显增加(t=1.66,P<0.001;t=2.22,P=0.041)。凸切除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45.1°±21.0°,术后22.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3,P=0.038),矫正率54.8%±30.9%;头代偿弯Cobb角术前22.1°±8.2°,术后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49),矫正率66.8%±15.1%;下颌倾斜角术前7.8°±3.1°,术后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P=0.018),矫正率51.0%±29.7%。凹撑开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32.2°±27.2°,术后16.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P=0.024),矫正率59.0%±24.7%;尾代偿弯Cobb角术前18.9°(17.2°,32.1°),术后9.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P=0.049),矫正率64.0%±24.1%;肩平衡角术前3.9°±2.3°,末次随访时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P=0.040),矫正率97.0%(48.5%,99.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矫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头颈肩部外观较术前改善。凸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为凸症状,1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肱三头肌肌力减弱。凹撑开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凸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均予脱水、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肌力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凸切除或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凸畸形均安全、有效,凹撑开术具有更加安全、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和手术难度较低的优势。

  • 标签: 颈椎 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入路联合背小切口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1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先行掌入路复位,并以掌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再行背小切口,对背骨折块或关节塌陷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2例骨折块较小予以复位,缝合骨膜维持骨块位置;余11例根据骨折块大小情况进行钢板螺钉、单纯螺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4例,中1例。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入路结合背小切口适用于治疗部分背粉碎、桡尺远关节不稳定、关节面塌陷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胃癌手术中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吻合术并放置空肠营养管与单纯应用Bill-roth Ⅱ毕罗氏二式(BⅡ)胃肠吻合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胃癌手术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按2016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国际抗癌联盟(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ICC)分期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A期11例、ⅠB期14例、ⅡA期13例、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13例、ⅢC期16例。其中胃窦癌51例、胃体癌26例、胃幽门癌16例,其中乳头状腺癌27例、管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22例、印戒细胞癌9例、腺鳞癌7例、鳞癌2例。按是否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吻合术并放置空肠营养管方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3例患者术后腹痛发生率为18.3%(17/93)、腹胀21.5%(20/93)、恶心23.7%(22/93)、呕吐17.2%(16/93)、胸腔积液18.3%(17/93),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0.4%(5/48)与26.7%(12/45)、12.5%(6/48)与31.1%(14/45)、15.6%(7/48)与33.3%(15/45)、8.3%(4/48)与26.7%(12/45)、8.3(4/48)与28.9%(13/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4.77、4.52、4.27、5.27,P值分别为0.043、0.029、0.033、0.039、0.02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吻合口出血、坠积性肺炎、切口裂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WBC分别为(7.02±1.83)×109/L与(8.39±2.27)×109/L(t=3.22,P=0.002),TNF-α分别为(2.44±0.70)μg/L与(3.56±1.14)μg/L(t=5.71,P<0.001),IL-6分别为(235.31±41.72)μg/L与(365.91±73.16)μg/L(t=10.66,P<0.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CRP、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88±2.81)d与(22.78±2.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7,P<0.001)。结论胃癌手术应用空肠吻合术联合空肠营养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坠积性肺炎、恶心、呕吐、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 标签: 空肠侧侧吻合术 空肠营养管 直线切割闭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双同时内镜手术(SBES)治疗双上尿路结石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24例双上尿路结石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施双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结石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BES手术,术后血红蛋白、血肌酐、胱抑素C指标均更低于术前,比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高达87.5%(21/24),且仅有4例出现非严重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给予双上尿路结石疾病患者实施双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红蛋白与肾功能指标,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患病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同时内镜手术 双侧上尿路结石疾病 手术治疗效果 俯卧分腿位 肾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文章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单说明,并从风力发电系统与技术、太阳能发电系统与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这几方面入手,分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给的关键技术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能源电力系统需求响应技术与操作,主要包括应用多类型需求响应、新能源电力系统需求测资源的利用、搭建源荷聚合互动响应平台、新能源并网的需求管理支撑技术,一起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技术升级。

  • 标签: 新能源电力系统 供应侧 需求侧响应 发电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异时性双肾盂癌患者,女,55岁。2011年因左侧肾盂癌行左肾输尿管切除术,2014年因血尿确诊为右肾盂癌,先后接受右侧输尿管镜肾盂肿瘤钬激光剜除术、右侧肾盂部分切除+肾造瘘术+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2018年因右侧肾盂癌复发行根治手术,术后每周血液透析3次,术后随访17个月无肿瘤复发。本例采用多种微创和药物治疗,实现了控制肿瘤的前提下对肾功能的保护,延迟透析53个月,可为高级别肾盂癌的保肾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脏疾病 双侧 尿路上皮肿瘤 保肾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本文提出了轨道客车墙检修工艺过程,分析了修复过程各个要点,为铁路客轨道客车墙检修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铁路客车 侧墙 修复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管开窗钻即用专用工具将老井眼套管磨铣出一个与地层连通的窗口而后进行钻。套管开窗钻工艺技术主要应用在分支井、事故井处理和老井二次开发等。本文以川西气田为例,探讨大斜度井定向钻技术。

  • 标签: 超深大斜度定向井 套管开窗 裸眼侧钻 多层多增式井眼轨道
  • 简介:摘 要: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依靠需求和供给的双向突破。需求体现为对外开放,通过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突破需求约束。供给体现为对内改革,通过人口红利、技术溢出、市场化突破供给约束。综合来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需求刺激乏力,供给低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供给改革是解决当前挑战的一剂良方。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国家及经济体尝试以供给改革摆脱危机或济滞涨,回顾并分析这些成败经验为中国的供给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乘用车领域,SUV(Sport Utility Vehicle, 运动型多功能汽车) 由于质心较高,导致动态稳定性较差,在急转弯、急变道等工况发生翻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车辆的倾稳定性是提高道路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防翻功能(ARP,Active Rollover Protection)的系统架构、逻辑策略以及测试方法,为防翻功能的研究和测试奠定基础。

  • 标签: 防侧翻功能(ARP) 控制策略 测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行双输尿管单皮肤造口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10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根治术后行双输尿管单皮肤造口术(单组),38例行双输尿管双皮肤造口术(双组)。单组男53例,女13例;年龄(71.8±9.8)岁;体质指数(23.3±3.2)kg/m2。双组男33例,女5例;年龄(75.1±10.8)岁;体质指数(22.7±3.0)kg/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生存状况、远期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患者填写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单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46例(69.7%),淋巴结转移15例(22.7%),远处转移7例(10.6%);双组MIBC 24例(63.2%),淋巴结转移6例(15.8%),远处转移2例(5.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组中位随访时间31.6(3.7~84.8)个月,31例死亡,其中28例死于肿瘤进展;双组中位随访时间28.2(4.1~131.2)个月,23例死亡,其中16例死于肿瘤进展,两组疾病特异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单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组[43.9% (29/66)与63.2% (24/38),P<0.001],其中单组肾盂肾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双组[16.6%(11/66)与42.1%(16/38),P=0.006]。单组与双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单组躯体功能评分[(54.9±7.1)分]和情感功能评分[(63.1±6.4)分]均高于双组[(49.2±6.7)分和(59.9±6.7)分,P < 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双输尿管单皮肤造口的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输尿管单侧皮肤造口 并发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