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义务来源作为认定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依据,在整个不作为犯罪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范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中,作为义务来源问题常常引发争议。深入研究作为义务来源,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标签: 作为义务来源 形式化 实质化 路径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作为义务来源并没有实质依据,这说明我国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尚需创新。德国关于作为义务来源的实质依据包括保证人说、实质违法观、整体考察法、刑法独立观、公共福祉说。这些学说的引荐与分析可以为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作为义务来源之实质依据的创新,提供比较法意义上的借鉴以及资料性的启示,以推动我国刑法理论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上的理论创新。

  • 标签: 作为义务来源 实质依据 不纯正不作为犯
  • 简介:摘要刑法上的不作为针对作为而提出,它是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关键在于对作为义务来源的界定。本文遵从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有四类,并对此逐一进行分析。

  • 标签: 不作为犯罪 义务来源 四来源说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场合,为了保护法益,对于国民的自由和权利施加更多的限制,对处罚哪些不作为必须进行慎重的检讨,严格限制其处罚范围。[1]就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而言,最有争议的是先前行为。[2]先前行为,又称危险前行为、先行行为,是指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导致某种法益具有遭受侵害的危险,行为人有义务采取积极行动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发生法益侵害的结果。[3]最早将先前行为视

  • 标签: 义务来源 否定说 来源否定
  • 简介:刑法中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由形式来源说向实质来源说转变的背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刑法的自觉或者说刑法的独立观,是作为义务实质化的直接动因;实质的违法概念和整体的考察方法,是作为义务实质化的深层理论背景;纳粹时期的全体刑法、政治刑法则为作为义务实质化探讨提供了客观环境的助力.

  • 标签: 不纯正不作为犯 形式义务 实质义务
  • 简介:道德义务能否作为刑法中不作为犯罪中作为义务来源,应当分情况具体讨论,在一般情况下,道德义务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应当由道德规范进行调整;但在特殊情况下,某些道德义务应当由刑法进行规制,并且应当在刑法分则中创制“见危不救罪”。笔者将在本文中具体阐述。

  • 标签: 不作为义务 中犯罪 中国实际
  • 简介:作为犯罪义务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犯罪理论,同时也是我国刑法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作为犯罪义务的界定有着非常复杂的认定体系,而且认定标准也难以用某种固定的或者数据性的内容作为参考。不作为犯罪义务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先行行为,对先行行为进行全面的讨论是完成不作为犯罪义务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先行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首先分析了先行行为在作为义务来源角度的理论依据,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其次从不作为犯罪的角度对先行行为进行深层分析,最后深入研究了先行行为的范围界定。

  • 标签: 不作为犯罪 先行行为 义务来源
  • 简介:澳门刑法典虽然之规定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四地都承认法律规定为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大陆与港澳台之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  (一)大陆之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  大陆刑法典不像澳门和台湾刑法典那样

  • 标签: 不作为犯 义务来源 大陆港澳台
  • 简介:特定的作为义务的存在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也是认定不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旨在探讨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建议通过立法将其明确加以规范,以真正贯彻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

  • 标签: 犯罪行为 作为 不作为
  • 简介:作为义务是不作为成立的逻辑前提,对于正确认定不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义务在不作为犯构成的体系性地位问题应该从"因果关系说"、"违法性说"、"构成要件相当性说"三种学说的嬗变中加以考察。作为义务经历了一个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的演进过程。实质的作为义务论不是对形式的作为义务论的否定,二者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位阶关系。形式的作为义务是存在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形式判断;实质的作为义务是价值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实质判断。

  • 标签: 不作为 作为义务 形式义务论 实质义务论
  • 简介:作为犯以行为人违反作为义务为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而作为义务的地位及其与故意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不作为犯中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识内容及其法律评价。而行为人对作为义务发生认识错误时,如何正确评价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仅关乎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成立问题,同时也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轻重。

  • 标签: 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认识错误
  • 简介:和传统的作为侵权责任相比较,不作为侵权责任是行为人的一种消极侵权行为。不作为也要承担侵权责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们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而产生的。目前,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完善不作为侵权是我国侵权立法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不作为侵权 作为义务 立法完善
  • 简介:台湾刑法中将先行行为规定为作为义务,犯罪行为能否作为先行行为引起作为义务,(三)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 标签: 不作为犯罪 中先行 先行行为
  • 简介:<正>在刑法理论上,不作为犯的义务根据是探讨不作为犯领域中最早的一个问题。早在19世纪初,法国刑法学者费尔巴哈即对防止结果发生的法义务,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认为不作为义务的根据,仅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契约为限。后来在判例和学说中,又陆续加上了先行行为以及亲密的

  • 标签: 先行行为 费尔巴哈 刑法理论 契约 判例 法律义务
  • 简介:可以作为责任自愿承担使行为人承担作为义务的理论根据,行为人的这种自愿承担而又放弃的不作为才具体地引起刑事作为义务,责任的自愿承担可以使行为人承担作为义务

  • 标签: 中自愿 刑法中 引起义务
  • 简介:据2006年4月国务院政研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76.4%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可以说缺乏一定的教育基础将影响他们受培训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提升。通过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他们代际改变自身,增进发展机会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农民工子女教育 资金来源 义务教育 技术培训 农村劳动力 文化程度
  • 简介:道德规则科予义务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法律下的义务性是否会是来自于道德规则就变得很关键。而如果否认法律义务是来自于道德,那么它必须有着自身的义务来源,于是产生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命令说理论,并且产生了与命令说有密切联系的预测论理论。所以《法律的概念》要发现"法律科学的真正关键"就必须处理法律下的义务观念与道德、命令说以及预测论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 标签: 义务观念 道德 自然法 法实证主义
  • 简介:如果违法行为给国家财产及环境公益造成损失,对遭受损失的财产和环境负有监管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既未进行行政处罚,也未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那么在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人提起的公益诉讼中,法院能否判决该行政机关履行相应的作为义务?又如何界定其作为义务的内容?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行政管理过程 诉讼主张 违法行为人 检察机关 农林局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过失犯的作为义务与刑事责任的边界,重点关注过失犯罪的主体在行为上应承担何种义务,以及在承担义务的过程中何时应负刑事责任。首先,文章对过失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接着,探讨了过失犯罪的作为义务,包括常见的专业、监管、照顾等方面,以及不同义务层次之间的关系和权衡。文章还讨论了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边界,即何时应当视为过失犯罪行为达到刑事责任的标准。最后,文章总结了过失犯罪作为义务与刑事责任的关系,认为应当充分考虑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所承担的义务程度以及行为结果等因素,确立过失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边界。本文对于完善刑法学理论体系、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过失犯 作为义务 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