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每组在抢救中除了采用止血、输血、输液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M,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结果:治疗组血压回升、心率降至正常、尿量和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时间均明显提出前,较对照组少(P〈0.01)。

  • 标签: 休克患者 高氧液 静脉输注 重度 急救 复方乳酸钠
  • 简介:休克蛋(Heatshock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protein,SP),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的生物蛋白,对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在各种应激原刺激伤害生物细胞时,HSP基因激活,编码合成增多,是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及细胞的内源性保护蛋白。目前,HS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们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心血管疾病 protein 内源性保护蛋白 生物细胞 细胞应激反应
  • 简介:患者男,32岁,农民。因被毛毛虫蛰伤85分钟于下午4点25分被抬来我院急诊室。追问病史,患者85分钟前在枣树下乘凉时被树上落下毛毛虫蛰伤。随后即感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曾找村医给予地塞米松5mg,im,st,未见效,此类症状持续加重,患

  • 标签: 毛毛虫蛰伤 过敏性休克 并发症 治疗 苯海拉明 抗过敏
  • 简介: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药物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极为有限。再灌注治疗方面,经过筛选的老年人早期进行血运重建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即使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案总体结局也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尚需谨慎。尽管新型循环辅助装置尽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老年人 心源性休克
  • 简介: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hemorrhagicshock)是没有确切止血之前的出血性休克。有报道认为出血性休克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近二十多年来对创伤以及其后出现的心跳骤停的抢救没有太大的进步。据国际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院前的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避免心跳骤停上。随着研究的深人,大家认识到未控制与控制出血后的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液体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液体治疗 HEMORRHAGIC shock) 心跳骤停 控制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ICU)死亡率、治疗24h后的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化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抑郁症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于治疗后12h、1d、2d不断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不断升高;观察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6h成功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垂体后叶素应用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使患者休克状态较快得到逆转,提高6h成功复苏率,缩短垂体后叶素应用总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垂体后叶素 氢化可的松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3~2003年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的病例,以24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衰竭为标准,比较其住院期间死亡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统计分析标准的患者共172例,其中51例(30%)于24h内出现急性肾衰竭.有无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其住院死亡率分别为90%(46/51)和56%(68/12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6.7,95%可信限2.5~18;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与其住院死亡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病死率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