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对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方法将7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2组均进行相同的基础治疗(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观察组采用TOT。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评2组患儿的智商。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智商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OT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治疗6个月后效果更明显。

  • 标签: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性瘫痪 智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 60例伴有肩痛的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任务导向训练,治疗 4周。采用 Fugl—Meyer运动量表和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 Fugl—Meyer评分及 Holden步行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膝关节任务导向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

  • 标签: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7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训练干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BI评分及E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值得临床重视.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任务导向训练;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2月脑瘫高危儿患儿80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任务导向训练,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采用GMFM、FMFM、PDMS-2的GMQ、FMQ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MFM、FMFM、GMQ、FMQ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能够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脑瘫高危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任务导向训练,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参与能力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脊髓损伤患者行任务导向训练有利于提高其参与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损伤 任务导向性训练 参与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在社区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患者,38例在康复过程中采用常规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任务导向训练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康复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Brunnstrum分期评价患者肢体功能,采用Bobath法平衡功能评定表评价患者坐站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手、下肢Brunnstrum分期,Bobath法坐位、立位平衡功能分级以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Uc=5.037、4.567、5.228、2.538、6.508,t=36.215,均P<0.05;对照组:Uc=2.483、2.311、2.335、2.200、4.102,t=29.260,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592、2.243、2.897、2.018、2.825,t=8.375,均P<0.05)。结论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卒中 社区康复 Bobath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在社区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患者,38例在康复过程中采用常规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任务导向训练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康复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Brunnstrum分期评价患者肢体功能,采用Bobath法平衡功能评定表评价患者坐站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手、下肢Brunnstrum分期,Bobath法坐位、立位平衡功能分级以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Uc=5.037、4.567、5.228、2.538、6.508,t=36.215,均P<0.05;对照组:Uc=2.483、2.311、2.335、2.200、4.102,t=29.260,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592、2.243、2.897、2.018、2.825,t=8.375,均P<0.05)。结论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卒中 社区康复 Bobath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在肢体功能的康复阶段,采用镜像治疗和任务导向训练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11月-2024年1月共计100名患者进行实验,将其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实验数据。结果:经过临床实验数据可得,观察组患者的试验结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试验结果。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像治疗结合的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促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躯功能完善,提升患者生存水平和效率。

  • 标签: 镜像疗法 任务导向性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评估联合肢体功能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脑卒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P<0.01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评估联合肢体功能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尽大可能地恢复身体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功能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院内近期内(2020.1-2022.8)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共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后的FMA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无差异(P>0.05),训练后比较FMA评分可见,观察组更高,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用任务导向性功能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任务导向 功能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Complete、SPORTDiscus、PsyclNFO和Cochrane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公开发表的、观察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共364例患者。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效应值0.39~1.04);随访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疗法在干预后3~6个月内仍具有维持效果(效应值0.11~0.42)。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在脑卒中早期及时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相较于长训练周期,每周增加训练次数并配合短期、适度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更好。

  • 标签: 脑卒中 任务导向型训练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任务导向训练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方法:以我院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任务导向训练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半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大大高于对照组的70%,因此,磁性治疗法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治疗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 标签: 周围神经 肌电图 手功能 关节活动度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对 脑卒中患者 采用 EMS 联合任务导向训练 后的康复效果 。方法: 现随机 选取 201 6 年 12 月至 201 7 年 12 月 我院 神经外科收治 的脑卒中患者共 70 例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35 例、实验组 35 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的是 使用任务导向训练 的 治疗方法,实验组在采用 任务导向训练 时增加了 神经肌肉电刺激 ( EMS ) 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 3 个月, 3 个月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任务导向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运动控制理论,任务导向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其不只是单一的康复训练而是以功能性训练为主要任务,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辅助器械改善患儿的功能活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