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典故训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尤以语典的训难度较大。笺注者往往会因未能察觉原文所用语典而以常语之,或未能准确理解原文所用语典以及误解作者用典意图而出现误校或误的情况。试以清人对《荀子》语典的校情况为例,对此略作论说。

  • 标签: 语典 用典意图 《荀子》
  • 简介:诂》《释言》《训》的特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今字古字;训具体语境的比喻义。

  • 标签: 《尔雅》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词 体例
  • 简介:罪,是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框架下,运用罪刑均衡原则解释罪刑规范的思维方法。结合我国刑法的法定刑配置不合理的现实,其具有相对合理性。在这一思维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重法条优先","刑法实质解释论","正犯理论的实质客观化"等各种主张。不过,承认罪思维的合理性,不等于无视罪思维泛化后的隐患,也不等于全面肯定学者们依据该思维提出的具体主张。

  • 标签: 刑罚 法定刑 罪刑法定 罪刑均衡 以刑释罪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7
  • 简介:则《文赋》是在洛阳或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创作的,《文选》卷十七陆机《文赋》云,《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云

  • 标签: 中区玄览 伫中区 释伫
  • 简介:“中国哲学”的概念与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研究,首先出现于欧洲的法国、德国,其次出现于亚洲的日本、中国。“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形成于日本。“中国哲学”概念在东亚的出现,语境与欧洲迥然不同。它是近代化的产物,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研究 近代意义 近代化 必然性
  • 简介:《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间,加之师旅,因之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关于“师旅”,朱熹集注云:“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杨伯峻《论语词典》及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都从此说,然均不确。刘宝楠...

  • 标签: 战争 《古代汉语》 《论语》 千乘之国 安徽阜阳 韩非子
  • 简介:文章讨论"扰阻泥之",主要通过字词意义、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认为"扰"通"糅"、"阻"通"苴","扰阻泥之"的意思是"杂糅枯草于泥来涂泥户牖"。

  • 标签: 《大戴礼记》 扰阻 词义 训诂学
  • 简介:《经传词》十卷,清王引之撰,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乃独绝千古之作①。笔者通过对《经传词》""字条的梳理,试图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此外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说明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

  • 标签: 假借 引申
  • 简介:一吉安市河东,距城二十余里,有一古刹净居寺,端居在青原山。吉水人杨万里,曾自豪地夸耀该山,为'山川第一江西景'。我在日本电影《感官新世界》,看到男女主人公在平原上分手,背景是隐隐的富士山,周围田野平旷,寺院耸立,河川静流,主人公在雨中握着油纸伞,穿着木屐——黑白画面,给人怦然心跳的忧伤和感动。我想,过去的吉安,也是这样的宁静和文气,有着电影里相似的画面:楼阁素朴静雅,寺庙林立,平原种着稻黍,赣江蜿蜒沉静,充满宗教感和别离

  • 标签: 净居寺 青原山 日本电影 黑白画 油纸伞 男女主人公
  • 简介: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天》至《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 标签: 《释名》 句法结构
  • 简介:处身于万花筒似的变幻莫测的世界,心被妄想所吞没,总想独辟蹊径地抹点精彩,让世人过目不忘。这就是他,1867年诞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琴托城的路易吉·皮蓝德娄的艺术的一生。还在大学时代,他就以游荡于梦幻边缘的几部诗集,献给了喧嚣的世界。可惜的是,大学生过分张扬的大呼小叫,马上被世界的喧嚣所淹没了。在1892年他进入25岁的时候,和真实主义流派的理论家卡普安那的结识,使这位写了几部诗集的大学生由诗歌转向了小说,而且从此成为真实主义流派的一员,而且初期创作就以西西里

  • 标签: 西西里岛 路易吉 皮蓝德娄 大学时代 下层人民 卡普
  • 简介:在农村初中担任地理和语文两门课的教学二十多年,其中地理课常遭尴尬,中考有时取消,有时恢复,在教师专业结构尚不完善的农村初中学校,地理学科边缘化就不足为奇,然而地理学科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如何让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这就需要各位地理教师各显神通了.本文就如何巧用中学古诗文来解释地理现象,谈一些个人的做法.一、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诗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正因为我国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江河都自西向东流.

  • 标签: 文释理理 昭文彰 理理昭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流通的钱币,早在汉朝就形成了钱--陌--贯三级货币单位制。钱是基本单位,钱一枚又称文;陌是中间单位,百钱为陌,陌又有通用字百、佰伯;贯是最高单位,十陌为贯,贯又有同义词千和缗:计数为千,穿成串叫贯,借穿钱的绳索之名来指称这外单位叫缗,千又有通用字仟。贯是大串,主要用于贮存;陌是小串,主要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的贯,每陌两端打结,分隔成十段。这个三级货币单位制沿用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 标签: 短陌 单位名词 货币单位 数词 量词 通用字
  • 简介:诗词的“平”字辨魏耕原“平”字本来平平无奇,在散文中使用频率不大,其义一望即知。但在诗词不仅频频露脸,而且含义丰富,而诗词注本每多略而不注。如王维《观猪》“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诗和王诗的选本,均缺略无注,似待之常见义。但若用其“平静”、...

  • 标签: 引申义 刘禹锡 《唐宋词鉴赏辞典》 陈子昂 《九家集注杜诗》 故国平居有所思
  • 简介:“彼其之子”是《诗经》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句子,前人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彼其”是一个双音节指示代词,即“那个”,“彼其之子”即为“彼其子”,其中,“之”是助词,作插入成分,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彼其之子”整句意为:“那个人啊”,是民歌口语的典型例子。

  • 标签: 《诗经》 彼其之子 指示代词 助词
  • 简介: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以西是主要的方法,而以评西是次要的方法。牟宗三兼用这两种方法。他以西中最突出的是以康德哲学来解释中国哲学;他评西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中国哲学来批评康德哲学。面对中国的崛起,以西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为了让中国哲学作出更大的世界性的贡献,更多的中国哲学家应该运用以评西法。

  • 标签: 牟宗三 康德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中医后期临床教学是指在完成基础的理论教学以后,面对临床一线工作进行的,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学习各种临床实践技术为目标的教学阶段。经典的后期临床教学主要是指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过程。2015年后,我国全面推行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也是后期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后期临床教学 中医专业 应用 临床思维方式 规范化培训 理论教学
  • 简介:《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为全象,又为圆象,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即人合天之旨。

  • 标签: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 简介: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儒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儒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儒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