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颁布了新的DILI指南,明确了可以导致固有性和特异质性DILI 种类,确立了DILI 的诊断标准和发生危险因素。由于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学者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包括作用机制,临床表现,易感因素和治疗药物等,是确保DILI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人主要依靠声音与他人进行交流,而交流的过程中都会传递一些情感,不同的情感则就会有不同蕴藏着不同的讯息,对人能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语音情感识别则就变得十分重要,其是识别人情感变化重要“工具”,是加强人际交流的不可缺的基础。本文重在研究基于语音情感的心理咨询和性格分析算法,侧重分析情感信号识别处理、人类语音情感特征及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并做出准确预测,最后在给出不同的相关的心理分析与建议。

  • 标签: 语音情感 心理咨询 性格分析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DILI报告进行收集,共计216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DILI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DILI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居多(70.37%)。导致DILI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36.79%)、治疗精神障碍药(16.98%)和心血管系统药(16.35%)。发生DILI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多在8周内,最快在用药后6d,最慢在用药后7个月余。经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和保健品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比例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研究 药物种类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8年3月—2019年12月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护肝药预防治疗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结核药物同时使用护肝药治疗。追踪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后肝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55.00%,观察组随访后肝损害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护肝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生肝脏损害的现象,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预防性 护肝药 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