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2019年4月至10月期间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成功完成介入技术治疗3例三尖生物瓣膜毁损的临床经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评估提示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中/高危风险,EuroSCORE Ⅱ评分为19.50%~25.45%。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输送器撤离时出现瓣膜轻度移位,同时置入第2枚瓣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无介入移位或脱落。术后抗凝方案使用华法林抗凝6个月,6个月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瓣膜流速和反流情况。术后随访26~32个月,无死亡事件,无脑血管事件,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Ⅱ级。肋间切口右心房穿刺使用J-Valve介入技术可成功治疗三尖生物毁损,为再次开胸手术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可行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心脏受累称为Löeffler心内膜炎,表现为血栓形成、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及限制型心肌病等。该文报道1例因Löeffler 心内膜炎引起二尖重度关闭不全而行机械置换的患者,尽管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但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时,新置换的机械仍有血栓形成并导致卡。因此,对于HES以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罕见病合并瓣膜病变且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术后严格抗凝和积极控制原发病对于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极其重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可提供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信息。

  • 标签: 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人工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环内径与人工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血管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瓣膜置换术.手术后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成功手术,另一方面取决于精心的护理,而在护理中出院指导是不容忽视的.我院自1985~2000年对48例换患者进行了出院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机械瓣置换 出院指导 心脏瓣膜疾病
  • 简介:【摘要】单叶卡是二尖机械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机械行三尖置换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三尖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置换机械与生物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应用机械行三尖置换术的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的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机械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结论三尖置换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还是生物,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长期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32例(52.46%)、27mm双叶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置换术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狭窄患者20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主动脉狭窄患者经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三个月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置换可消除或显著减少由主动脉狭窄引起的左心室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收缩压及后负荷的显著减少,从而提高了射血功能和心排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瓣膜替换术
  • 作者: 范瑞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9
  • 机构:14262119800214001X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包括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有关需求正不断地进行着,所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其中机械视觉、专家系统等都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无论它的目标是什么,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计算机可以自主地学习,并不断地改进它的自动控制能力。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从而不断地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扩大其应用领域,并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 标签: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 关系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均是有所涉及的。当前针对人工智能的相关要求正在深入展开,而且涵盖的领域是较多的,机器视觉、专家系统等均是研究的重点。不管是针对哪个方向进行研究,基本特点均是相同的,就是让机器能够主动学习和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并将其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加以应用,这样可以使得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应用范围切实拓展,同时能够实现技术创新,这对科技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 关系
  • 简介:  摘要:近年来,各个国家高度重视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以提升本国的生产力竞争水平。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各个学科交叉综合之后的成功尝试,将其融入到机械电子工程中,能够提高机械电子的工作效率。机械电子工程是传统机械工程与现代电子工程的有机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工程由传统的能量连接向信息连接转换,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机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机械电子工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智能控制水平,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 应用
  • 简介:摘要:机械工程在发展中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我国工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机械工程在发展中加入电子信息技术,不但使得工业生产水平再次得以突破,同时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还打破了传统机械工业的部分局限性。而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完善并大力度普及推广。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当中。当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时不仅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时还可以攻破机械电子工程中的部分技术难关,促使机械电子工程迈向智能化。

  • 标签: 机械电子工程 人工智能 应用
  • 简介:通过对无海桑人工林进行修枝,并在林下种植木榄,在林区内挖掘沟渠网,同时根据生态位理论,采用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和中度干扰等技术措施,人工养殖沙蚕、星虫、贝类、虾蟹和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结果显示实验区水生经济动物的存活率和个体的平均重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说明该生态养殖方式能在不破坏已经恢复的无海桑人工林前提下,有效降低无海桑某些生物学特性对水生经济动物的影响,实现将无海桑人工林沼泽作为鱼虾蟹养殖业基地.

  • 标签: 无瓣海桑 水生经济动物 生态养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卡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此类患者需再次行非心脏手术时,该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报道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及术后发生卡的管理过程,最后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麻醉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讨论,供临床借鉴。

  • 标签: 二尖瓣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卡瓣 俯卧位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生物置换术后;(2)二尖重度关闭不全、三尖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