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2例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2位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训练被动体位,术后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加强体位护理、断蒂试验及术后康复锻炼。结果22例均成活,外观满意。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康复锻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组织缺损 交腿皮瓣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当不能进行局部移位或游离修补时,可将一段肌肉或肌肉与深层皮下组织一并切除,制成复合组织,用于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交腿皮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小腿软组织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的手术18例,术前加强对患者心里护理及术后重视病情观察。结果经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对术后愈合比较满意。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的恢复,帮助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 标签: 小腿外伤 交腿皮瓣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自制体位垫在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 40例以修复软组织缺损术患者,术后应用体位垫进行体位摆放。结果 应用自制体位垫使压疮的发生率降低了 97.5%。结论 在术后应用自制体位垫,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 标签: 自制体位垫 交腿皮瓣 压疮
  • 简介:大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有时难以行同侧肢体修复术,用健侧带血管蒂的修复患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克服了传统的石膏/克氏针贯穿固定术的弊端。两者联合应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得到不断提高。笔者收集整理我院2003年1月以来22例应用“AO”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病例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资料 外固定支架固定 小腿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和游离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架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架固定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外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架固定及修复术。11月9日存活,行断蒂术。

  • 标签: 交腿皮瓣移植术 外固定架固定 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用健侧带血管的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临床,克服了传统的应用石膏、克氏针固定的弊端。我院从2004年12月—2007年7月应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19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外固定支架固定 护理报告 小腿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1例下肢软组织缺损行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灵魂的需求。结论舒适护理使得患者获得最佳舒适状态,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小腿内侧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小腿内侧桥式连接,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切取面积(15cm×10cm)-(35cm×15cm)。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30例,小腿内侧全部成活,及供肢血运及患肢外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临床上小腿内侧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交腿皮瓣 桥式移植 小腿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大腿相结合修复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改善足底站立负重功能的临床技术和方法。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健侧大腿扩张的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右足4例,左足3例,双足1例。瘢痕溃疡4例,贴骨性瘢痕4例,骨外露1例。病变区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16 cm~12 cm×29 cm,扩张获取面积11 cm×18 cm~14 cm×30 cm,全部均以带蒂方式固定,1个月后断蒂。结果本组8例9个转移,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次扩张修复。供区均线性瘢痕一期愈合。均获6~24个月随访,足底形态良好,均能负重行走,无破溃;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保护性感觉和触觉。结论采用健侧大腿扩张,不但能修复全足底皮肤缺损,且能提供足够厚度软组织,增加足底负重耐磨功能。在穿支及游离转移受限情况下,扩张是修复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交腿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对13例中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切取面积5cm×9cm~8cm×18cm。结果术后13例完全成活,其中2例边缘有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创面均1期愈合,经2-18个月随访,外形满意,耐磨,质地、弹性良好。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隐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 隐神经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带血管移植修复治疗多指皮肤缺损34例﹙67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3年,感觉恢复。方法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患者采用舒适护理,通过护士精心的心理护理,体位舒适护理,疼痛的规范治疗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功能恢复的舒适护理;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最大可能的获得舒适,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手指功能的康复。

  • 标签: 皮肤缺损 ?交腹皮瓣? 皮肤移植?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修复手部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等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后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