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3h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110次/min,律齐,无杂音.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心腔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酷似交接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食管心电图(图1下行,食管电极深度36cm),P波呈正负双相与T波重叠,P-R间期为0.32s,心律失常得到明确诊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窦性心动过速 合并症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误诊 交接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质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室心动过速(室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男28例,女5例,年龄(51.49±12.39)岁。11例患者存在由ATP引起的室速加速。通过分析其1 056次ATP事件,发现ATP所致的室速加速发生率为3.8%(40/1 056)。同时,ICD/CRT-D记录的室速的种类数可以作为预测ATP加速的相关因素,其最佳切点为1(AUC=0.791,敏感性72.73%,特异性77.27%,P<0.001)。此外,短室速周长(OR=0.981,P<0.001)和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OR=1.062,P<0.001)亦可预测ATP后室速加速。室速周长最佳切点为347 ms(AUC=0.665,敏感性82.50%,特异性47.64%,P<0.001),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最佳切点为7.33 ms(AUC=0.659,敏感性77.50%,特异性56.69%,P<0.001)。周长<347 ms的室速,脉冲数多的短阵快速刺激容易引起室速加速(OR=3.312,P<0.001)。结论器质心脏病ICD术后患者中,多种室速类型,室速的周长短及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可导致室速加速,其中室速周长<347 ms的室速在短阵快速刺激下易引起加速,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抗心动过速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患者女性,44岁。因咳嗽1周,心累、气促2天,加重6h入院。查体:体温36.9℃,心率16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0/70mmHg。查心脏彩色超声示:左房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查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635Iu/L,肌酸激酶同工酶67Iu/L,α-羟酸脱氢酶296Iu/L,乳酸脱氢酶394Iu/L,肌钙蛋白定性阴性。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宽QRS心动过速。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V1~V3为1/2mV)。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 磷酸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形性室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为恶性,常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伴有意识丧失或转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根据发作前后心电图特点,可分为长QT依赖的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和非长QT依赖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两者在病因、电生理机制、发作前后心电图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是临床需要鉴别的重要问题。该文总结两者的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更准确地诊断和干预。

  • 标签: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c间期延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动过速,是指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跳加快又分为快而规则,以及快而不规则两种,前者往往是心动过速,后者常见于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剧烈运动、饮酒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这是人体对机体未能活动的一种调节和代偿,是正常现象。相对比较常见的病理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甲状腺 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心动过速积分应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均接受室心动过速积分法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心动过速患者室心动过速积分评价结果。结果:8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中,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室心动过速积分多集中在0分,室心动过速患者室心动过速积分多集中在2分及以上(P

  • 标签: 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积分 鉴别诊断
  • 简介:例1患者男,48岁.阵发性心悸反复发作10年,多次治疗,予以异搏定、心律平等静脉注射均可恢复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2000年7月1日因心动过速发作来院记录心电图,P波频率36次/min,与QRS波无关,心室率111次/min,节律规则匀齐,宽QBS波,时限0.14s,呈RBBB型,电轴左偏-80°,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标签: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心律失常 病例 右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 简介:3月12日是SuperJunior三辑的开始,一切如未知数般续写他们的偶像生活,在节目里捕捉他们的欢笑和泪水,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故事,也许很多次,在不经意中,他们一句话一个动作立刻让你心动过速。——其实,这就是他们的与众不同。

  • 标签: 演员 明星 艺术工作者 表演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支心动过速(FVT)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分支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分支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且伴有电轴偏移,电轴右偏9例,电轴左偏14例。当心动过速终止后,下壁和前壁导联呈ST段压低,T波倒置图形,易误诊为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结论分支心动过速(FVT)起病急骤,需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诊治 研究室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就诊.T36.8℃,P92次/min,BP110/70mmHg.心肺体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特点.图为V1导联:P波直立,为异位P波.p-P及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0.42s及0.35s,互差0.07s,平均0.385s,频率156次/min.R-P间期固定.为起源于交接心动过速.QRS波呈rsr'型.P及R形态一致.上述现象为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分别经快、慢2条径路同步、传导速度比例恒定(R-P间期恒定)的顺传、逆传所致(见梯形图).P-及R波形态一致,系2条径路分别到达心室及心房前,均经共同通道到达心室及心房之故.

  • 标签: 交接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诊断 P-P间期长短交替 R-R间期长短交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心动过速积分法(室速积分法)与增加阳性标准的室速积分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W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46例WCT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室速积分法、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及增加阳性标准"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起始激动速度(Vi)/终末激动速度(Vt)≤ 1"的室速积分法诊断价值。结果室速积分法第1~5和7项阳性标准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均较高,符合室速积分法的原则。室速积分法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51.4%比83.6%和80.8%、34.6%比92.5%和93.5%、35.2%比74.2%和72.0%),特异度明显高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97.4%比59.0%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室速积分法增加阳性标准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后敏感度明显高于室速积分法(61.7%和65.4%比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特异度未降低。结论室速积分法对WCT诊断特异度较高,敏感度较低,应用室速积分法仍不能确诊时,可以增加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阳性标准,能提高室速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心动过速 诊断 回顾性研究 室速积分法
  • 简介:摘要室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心律失常,频率>100/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至少连续6个室搏动,根据室心动过速持续发生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分为①持续心动过速,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未达到30s但患者已发生意识丧失,须立即复律者。②非持续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的室心动过速,常能自行终止。根据室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形特征分为单形心动过速,QRS波行一致的室心动过速。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即QRS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室心动过速。③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即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阵发性发作,可自行终止,心室率一般为200~250/min,R-R间隔不齐,QRS波的极性每经过数个心动周期沿轴线发生一次扭转,常伴有Q-T间期延长。

  • 标签: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