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交感神经反射AHR是高位脊髓损伤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认为AHR是由于高位(T_6以上)脊髓损伤病人,损伤平面以下植物神经系统内部调节平衡障碍所致。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支配区受到刺激,可发生交感神经反射,主要表现: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变慢、头痛、视物模糊、呼吸困难、出汗、鸡皮疹、神经功能正常部位皮肤潮红等症状。但由于交感神经反射发作时症状繁多,又缺乏特异性,给护理观察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或处理不当将导致血压急骤升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甚至死亡。结合本组病人的护理,我们的体会是,正确认识AHR,消除易引起AHR各种诱发因素,是预防和治疗AHR,消除易引起AHR各种诱发因素,是预防和治疗AHR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脊髓损伤 交感神经过度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选择本院30例脑卒中伴发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脑卒中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创伤与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PSH)发生的关系以及对PSH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以颅脑外伤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资料共127例,分为颅底创伤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出院ICU后12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颅底创伤对PSH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作为基线水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底创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颅底创伤组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随访颅底创伤组12个月后GO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创伤可能是导致外伤患者发生PSH的原因之一。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远期预后,颅底创伤对合并有PSH的外伤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底创伤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临床结局 预后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研究证实,交感神经激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卒中后交感神经激活途径及交感神经如何通过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免疫系统,旨在探讨卒中后感染发生的机制,为预防卒中后感染的发生和改善卒中病人预后提供思路。

  • 标签: 卒中 感染 免疫抑制 交感神经
  • 简介:近年来经导管肾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catheter-basedrenalsympatheticdenervation,CRSD)成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热点,大量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表明肾脏去交感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血压。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即有外科切除内脏神经治疗难控制性高血压的研究,通过切除胸腰部内脏神经、肾交感神经达到降压目的[1],但因严重并发症限制其进一步发展。Krum等[2]创立了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研究,大大拓宽了治疗高血压的新视野。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肾脏去交感化并不局限于降压,对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岛素抵抗、睡眠呼吸功能障碍等均有一定改善。

  • 标签: 经导管射频消融 去交感神经 射频消融术 肾脏 顽固性高血压 睡眠呼吸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因肺癌淋巴结肿大压迫周围组织,侵犯颈胸交感神经链导致由右手掌发起的全身灼热症,给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个月,上肢及全身灼热症状未再出现。

  • 标签: 肺肿瘤 胸交感神经链 灼热 射频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颈交感神经对于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患者行颈交感神经交替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经过10-30天的治疗后,患者面神经麻痹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8mg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后,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颈交感神经阻滞 神经麻痹 治疗
  • 简介:脸红(rednessoftheface)可以因很多因素引起,如害羞、温度升高、喝酒、皮肤病(如酒糟鼻)等。颜面潮红(blushing)主要是由情绪紧张引起的频繁发作的脸红;颜面潮红完全不能被人的意愿所控制。这种不受意愿控制的表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社交恐惧、回避社交行为、药物滥用和出现自杀观念,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和工作而成为一种病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这种病症属于:社交恐怖症(社会焦虑恐怖症)(F40.1)。颜面潮红是社交恐怖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亦称赤面恐怖症。颜面潮红治疗相对困难,药物与心理治疗远期疗效并不明确。近20a出现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颜面潮红的方法,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颜面潮红 胸交感神经阻断术 胸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中,6例伴发交感神经兴奋综合征(PSH)患儿的临床特征、花费及预后,发现伴PSH的抗NMDAR脑炎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中位评分7.5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中位天数53 d)、住院花费高(中位花费23.0万元)、起病时神经功能损伤重(入院时mRS中位分数4分)、神经功能恢复时间长(mRS恢复至0~2分,中位时间7个月),与不伴PSH的抗NMDAR脑炎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应重视抗NMDAR脑炎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早期识别并干预PSH,以期减少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及经济负担。

  • 标签: 儿童 抗NMDAR脑炎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免疫细胞在机体各部位之间不停地迁徙,对于抗原识别和启动快速有效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和身体应激可引起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分布改变,而交感神经在调节应激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再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神经和免疫相互调节机制研究表明,交感神经活化时通过释放儿茶酚氨类神经介质,一方面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对免疫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分布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参与调节慢性应激时淋巴细胞数目下降。

  • 标签: 交感神经 淋巴细胞 分布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交感神经性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随机选取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药、牵引、以及推拿、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在上述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然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因此需要对所选患者进行长达半年的随访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了11例,有5例患者好转,剩余4例患者未愈,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了12例,有6例患者好转,未愈2例。最终得出结论由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较少,因此其诊断与治疗都比较苦难,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排出其他类似疾病的干扰,治疗时尽量不采用手术疗法,尽量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

  • 标签: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又称颈动脉外膜剥离术、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等,目前尚无统一命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术式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数十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及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现将该术式的历史沿革、相关解剖、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护理。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到2018年5月本科室本人所在区共收治的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4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精心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针对手汗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精心护理的治疗比起常规护理的治疗,在显效上更加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胸腔镜 交感神经 切断术 研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将3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施以温针灸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牵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针刺治疗好。

  • 标签: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温针灸 牵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有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衰患者参与该临床研究并完成RDN治疗。研究过程中,主要评估术前及术后6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并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月发现RDN可改善LVEF,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炎症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结论RDN可安全有效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量。RDN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或许与降低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肾动脉消融术 心力衰竭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阵发性交感神经兴奋综合征(PSH)是一种以阵发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发热、大汗、姿势异常或肌张力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好发于中重度脑损伤、脑缺氧、脑积水、脑肿瘤及脑炎等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癫痫。文中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迟发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患者男性,43岁,在MELAS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发作性肢体不自主运动、多汗、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症状,最初诊断为症状性癫痫,但长时程脑电监测未见同步化放电,给予抗癫痫治疗亦无效,头颅磁共振成像发现左侧岛叶及岛盖新发病灶,给予右美托咪定、巴氯芬及加巴喷丁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药物有效,故诊断更正为PSH发作。既往文献中尚无MELAS伴发PSH的报道,可能与PSH的临床知晓率较低有关。本例在发作期间出现新发岛叶及岛盖区的病灶,提示可能与PSH发病有关。

  • 标签: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MELAS综合征 交感神经系统 岛叶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