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21世纪初中国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中国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是从1953年开始的,几十年以来,新中国工业发展形成了与别国不同的七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工业的步伐显著加快,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四大绩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 标签: 特征 发展 绩效 中国 工业化
  • 简介:一、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严格地说,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是从1953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才开始的.中国工业的目标和道路曾经受到前苏联的很大影响,但无论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 工业化 发展 影响因素
  • 简介:一场突如其来的投资热潮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发展道路纷争。围绕“重化工业新阶段论”的这场大论争,因关系重大而空前激烈。尽管参与者多为学者,但这并非一个抽象的学术争论,而是涉及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中国经济政策乃至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们的共识是,原来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代价、重生产轻环保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道路。但新型工业道路是什么?在不同理论前提和不同现实约束条件下,争论各方的全面交锋,将这场围绕着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理论争辩进行得越来越彻底,也越来越深刻

  • 标签: 中国工业化道路 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发展模式 重化工业 发展前景
  • 简介:现代经济中,工业是信息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工业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才是新型工业.信息技术推动工业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发展迅猛,但基础不牢,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速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路径选择
  • 简介:各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的工业起始时间不同、历史条件不同、进展速度和深度各有差异。它们都属于传统工业。我国将要完成的工业,既不是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也不是传统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而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我国新型工业道路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走新型工业道路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 标签: 工业化 中国 信息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 制造业 轻纺工业
  • 简介:中国农村的工业城镇道路李百汉各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各国城市道路的选择。从中国的国情看,我国的城市直接表现为农村的工业、城镇。在一个时期内,我国农村工业城镇、现代的最现实选择应当是加快发展小城镇,走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的城市道路,理由主要...

  • 标签: 小城镇 农村的工业化 城镇化 乡镇企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发展
  • 简介:在经济全球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现代建设已同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国际大环境愈来愈密切地联为一体.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唯一的战略选择就是要根据新实际,从人类历史趋势的必然走向中拓宽认识的视野、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逐步融入国际主流的经济体系中,以知识资源共享和科技全球的新观念,利用"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 标签: 新科技 跨越式发展 先导作用
  • 简介:党的十六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命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体现了十六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对指导中国在新世纪初的工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六大确定的走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路,标志着在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策略上的一次大的调整,将会更加有效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工业命题的提出是一个理论创新,它既与中国所经历的传统的工业不同,又与发达国家实现工业的道路具有明显区别,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发展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 标签: 中国 工业化 经济发展
  • 简介: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这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中国 工业化 信息网络技术 经济结构 科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简介:新型工业'新'在哪里新型工业的'新',首先体现在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的比较上。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实现之后推进信息的。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推进工业的进程中,信息的浪潮汹涌而至。我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先按部就班地实现工业,然后再推进信息,要么把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我们的选择显然是后者。因为,不这样选择,必然错失推进信息的大好机遇,我们既定的现代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就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生产力 中国 计划经济 资源消耗
  • 简介: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摘自“中共十六大报告”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特点 中国
  • 简介:历史上,苏北曾有过辉煌的岁月,经济发展水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于苏南,而且越向北越发达。西汉时,江苏境内80%的人口集中于苏北。秦代在江苏境内置县17个,其中10个在苏北。南宋时期,由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在南方萌芽和发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从绍熙五年黄河南徙夺淮入海之后,苏北陷入了多灾多难的困境。

  • 标签: 江苏 新型工业化 苏北地区 产业竞争力 工业投资 工业园区
  • 简介:本文所称苏南,是指习惯上的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省辖市所属区域。2000年土地面积17513平方公里,是中国土地总面积的0.17%,人口1354.26万人,是中国总人口的1%。该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是江苏现代实践的先发区域。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合计3341.51亿元,占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674元。

  • 标签: 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村工业化 区域现代化 实证分析 苏南农村
  • 简介: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道路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论述了科技革命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两条腿走路方针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的简单回顾--精英之路我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之所以出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那一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譬如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国有企业蓬蓬勃勃,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少数人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生产力受到了外来力量的冲击,90年代中期之后,乡镇企业大批倒闭,在外部商品的竞争下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导致我国第一阶段的工业运动宣布告终.随之而来的是外资的大批涌入,进一步抑制内部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国有企业纷纷垮台,在这种毫无保护的发展下,只是沿海一部分地区发展发达起来了,内陆一大片遭到抑制,因此,90年代后期经济速度上不去便是自然的.回顾20多年走过的道路,我们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是:中国在自己的现代工业过程中并未忘记排斥农民.

  • 标签: 中国 工业化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GDP 经济结构
  • 简介: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定量研究我国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多样,结构转换不同步;整体发展梯度推进,区域不平衡性显著;农村工业目前的主要表现形式仍是乡镇企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关联度较高,农产品加工成为新的增长点。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环境 中国 区域不平衡性 农产品加工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