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标签: 阿司匹林 常见不良反应 特殊不良反应 凝血障碍 瑞夷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药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监测药品合理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致50例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和预防降低ADR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出现50例ADR,记录其一般资料、用药资料、ADR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患者血药浓度情况、ADR转归情况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50例患者中年龄≦10岁共38例,占比76(38/50);≧10岁共12例,占比24(12/50)。ADR多发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体质量、毛发等ADR类型则偏少。ADR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出现的ADR共34例,占比68.00(34/50)。发生于服药1周内和6个月后出现的ADR共16例,占比32.00(16/50)。50例ADR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比74.00(37/50);另有13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内,占比26.00(13/50)。50例ADR中,除1例出现头发变白合并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未得到显著缓解,1例出现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仅部分缓解。其余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10岁以下患儿是丙戊酸致ADR的主要危险人群,且ADR多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内。建议加强对丙戊酸的合理用药管制。

  • 标签: 丙戊酸 不良反应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种流感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在我院接受流感疫苗接种的3000例学生,记录其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随访调查,若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及时进行治疗。结果学生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4例,占总接种例数的1.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乏力等症状。其中2例出现发热情况,体温高于38摄氏度。结论在3000例接种人数例,出现不良反应约占1.13%,不良反应情况较少,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流感疫苗安全性较高,可进行普遍接种预防流感。

  • 标签: 流感疫苗 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 11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者不良反应报告。 结果: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中有关应用红花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红花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为主,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与不同反应发生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在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时,临床医生或药师应重视其易引发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标签: 红花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阿莫西林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学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16例出现过敏反应,10例出现消化系统反应,4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1例出现血液系统反应。其中,27例患者用药时间超过7天,5例患者用药时间不超过7天;30例患者口服用药,每天给药3次,每次给药量为0.5克,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给药,每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量为0.3克。结论 阿莫西林所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危害性较大,需要避免对患者长时间用药,并尽可能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提高安全输血意识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输注各种血液制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2473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反应4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其中发热反应28例,占60.87%,过敏反应18例,占39.13%,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反应率最高为3.12%,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发生率最低为0.91%。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采用去白细胞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用万古霉素的75例住院患者,分析其用药资料,对万古霉素基本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价。结果75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全部为治疗用药,无预防用药。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52.00%),治疗无效例数为19例(25.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师和药师的培训,建立医院万古霉素特殊使用的限制性措施,严格控制适应症,减少经验性用药,才能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万古霉素 合理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比例方面,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高(p<0.05);在年龄阶段方面,年龄越大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越高(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方面,得知使用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p<0.05)。结论: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需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的对药物进行控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特殊人群包括生产工艺不完善,包括用药不规范等等,所以日常的使用方案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