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DWT)在评估神经膀胱(NB)患者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78例因脊髓损伤引起的成年NB患者为病例组,以40例正常成年人群为对照组。超声测量DWT、尿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BC)、残余尿量(PVR)及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等指标。统计学分析比较DWT与MCC、BC、PVR及ALPP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膀胱容量分别在50、100、150、200、250、300、400、500 mL时测得的DW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人群(P<0.05)。与低DWT组相比,高DWT组BC明显较低,而DLPP明显较高(P<0.05),组间PVR、M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WT与BC呈明显负相关(r=0.635,P=0.001),与DLPP呈明显正相关(r=0.621,P=0.003),而与PVR、MCC无相关(r=0.422、0.331,P=0.158、0.341)。结论NB患者DWT增加,DWT与膀胱顺应呈负相关,而与DLPP呈正相关。应用超声评估NB患者DWT有助于反映NB尿路功能障碍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逼尿肌厚度 排尿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神经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引起的尿路功能障碍。所有患儿进行影像尿动力学和尿常规检查,并依据影像尿动力结果分为4组:尿动力结果正常者(Normal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者(DO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DSD组)和逼尿肌活动低下者(DU组)。分析4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尿动力学结果、尿路感染(UTI)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比例等。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03例、女70例,年龄(7.2±3.3)岁。Normal组46例(26.6%),DO组63例(36.4%),DSD组39例(22.5%)和DU组25例(14.5%)。DSD组和DU组VUR比例均高于Normal组和DO组[18例(46.2%)和11例(44.0%)比7例(15.2%)和14例(22.2%),均P<0.05],DO组VUR患儿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12例(32.4%)比2例(7.7%),P=0.020];DSD组和DU组UTI比例均高于DO组[16例(41.0%)和12例(48.0%)比12例(19.0%),均P<0.05],Normal组、DO组和DU组UTI患儿中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9例(45.0%)比4例(15.4%)、8例(30.8%)比4例(10.8%)和7例(87.5%)比5例(29.4%),均P<0.05]。DSD组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Normal组、DO组和DU组[(95±47)比(43±18)、(56±18)和(12±9)cmH2O,均P<0.05,1 cmH2O=0.098 kPa];与Normal组和DO组两组相比,DSD组和DU组两组残余尿量均较多[(58±38)和(70±62)比(8±8)和(8±7)ml],两组低顺应膀胱比例均较高[15例(38.5%)和11例(44.0%)比1例(2.2%)和10例(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组、DSD组和DU组最大膀胱容量均低于Normal组[(178±61)、(184±81)和(194±93)比(256±92)ml,均P<0.05]。4组患儿之间尿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13例(28.3%)、41例(65.1%)、22例(56.4%)和11例(44.0%),P=0.001];4组患儿之间排尿困难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5例(10.9%)、18例(28.6%)、20例(51.3%)和15例(60.0%),P<0.001]。结论儿童NNLUTD 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像尿动力学特征。DSD和 DU患儿VUR和UTI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膀胱顺应降低和残余尿量增多相关。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为临床诊治难治NNLUTD患儿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非神经源性 影像尿动力 症状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护理、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54例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护理,1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9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实施清洁导尿;其余33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均可进行自主排尿。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源 膀胱功能 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NBD(神经肠道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9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N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前便秘症状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NBD中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脑卒中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尿动力检查,在此期间通过有效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60例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上腹疼痛、反酸、呕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21/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7%(2/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1例,反酸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6.7%(8/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2例,反酸患者有3例,呕吐患者有3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护理措施应用在神经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检查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尿动力检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电刺激技术对患有神经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器质尿路功能障碍(nLUTD)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患,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此类患儿经常共患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多见的精神疾病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同时,ADHD患儿出现nLUTD的比率也较正常儿童显著增加,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缺乏。本文就ADHD和nLUTD之间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下尿路功能障碍 共患病 诊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进行训练数据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共39例,主要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共31例,采用神经肠道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运用肠功能训练技术的价值高,显著改善肠功能,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 便秘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缺乏健康儿童泌尿道症状的相关信息,但该信息对先天性泌尿道疾病患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问卷调查来评估尿路功能障碍(LUTD)的情况。方法基于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关于泌尿道功能的定义,对4~15岁未患有胃肠道或泌尿道疾病的儿童进行15项问卷调查,该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问卷答复率为82%(311/377),50%为女孩(n=155)。儿童分为3.5~7岁组(n=136)、8~12岁组(n=127)和13~15岁组(n=48)。女孩泌尿道感染比例高于男孩(20% vs 3%,P<0.001),尿失禁和遗尿的患病率男女大致相等。小年龄组最常见的症状是遗尿(11%),其次为日间尿失禁(10%)。较大年龄组报道较多的是泌尿道感染史(两组分别为12%和17%)和日间尿失禁(两组分别为9%和6%)。结论经LUTD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后发现,日间尿失禁在所有尿路症状中最为常见;女孩泌尿道感染显著高于男孩。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尿路功能障碍(LUTD)临床多见,可表现为各种下尿路症状、发生泌尿系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LUTD多由先天性脊髓发育不全等引起;神经LUTD则主要由尿路功能发育成熟延迟和不良排尿习惯等多种因素所致。LUTD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尿常规、尿流率-残余尿和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病情严重者需要膀胱压力/流率或影像尿动力等评估。尿动力检查是诊断和制定治疗LUTD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对LUTD症状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 症状 诊断 尿动力学 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的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为OAB,2例诊断为间质膀胱炎(IC),1例诊断为神经膀胱。所有患者升级为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的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的尿频症状较前加重,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的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的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电刺激 恒频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脊髓损伤神经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以脊髓损伤神经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133例,采取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的特点,总结护理干预后各项肠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肠道功能评分腹胀程度评分(3.53±0.46)分,便秘情况评分(2.84±0.23)分,药物依赖评分(3.12±0.33)分,排便时间(3.12±0.33)分。生活质量评分(87.38±9.6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反之,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67例非常满意,59例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率=94.74%。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神经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肠道功能障碍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现状,本文笔者采用文献查阅法,即以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学术网站可以检索到关于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现状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材料。共查阅了 36篇相关文献,本文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电刺激方法最主要是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电刺激,能够促进患者体内蛋白质的进一步合成,会改善患者的局部流血情况,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得到刺激,从而来提高肠道对粪便的控制力。通过进一步促进患者肠道内部分粪便进行排空,进一步加强肛门等组织的力量,来实现对脊髓损伤后神经肠道障碍的改善。本研究的结论证明,电刺激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肠道功能障碍。但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后该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

  • 标签: 电刺激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障碍 临床现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神经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2 例神经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6 )综合干预,对照组( n=46 )常规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综合干预在神经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