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初著名诗人伟业,其墓碑题“诗人吴梅村之墓”,此可能与金源元好问有关。或将“诗人”写作“词人”并理解为狭义的“词人”,有意拉到词学上来,则与实际不符。其诗《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有关本事在已有注解之外尚可补充。又《木棉吟》一诗,或以为伟业“逸稿”,作于明末,而实际其集内尚存,并且作于清初。

  • 标签: 清诗 吴伟业 墓碑 诗歌 札记
  • 简介:《梅村诗话》以记叙明清之际的诗人事迹为主,萦旋着伟业史家的意识和诗人的心绪,借摘章引句的诗话形式以说史、存史,在清初诗话中别具一格,受到读者重视。本文只就《梅村诗话》的一些文献问题,开展讨论,提出看法。

  • 标签: 吴伟业 《梅村诗话》 明朝 清朝 诗人事迹 诗话
  • 简介: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初文学家.不仅以诗歌著名一代,而且擅词曲,工书画,并有传奇和杂剧行世.氏的专集,最早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的十卷本,后有《梅村集》四十卷,由他的学生顾湄编定,刻于清康熙九年(1670),收进《四库全书》.清末宣统年间,董康在北京购得一部《梅村家藏稿》抄本,共六十卷,其中有朱笔校注,称'先大夫'云云,显然是伟业之子的手笔.

  • 标签: 吴伟业 十七年 诗歌 杂剧 传奇 文学家
  • 简介:伟业,字骏公,晚年号梅村,别题灌隐主人,明清之际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顺治九年(1652)四五月间,两江总督马柱国疏荐,以病力辞;顺治十年九月,应召人都,授秘书院侍讲;顺治十三年,迁国子监祭酒,寻丁母忧归。伟业撰有《秣陵

  • 标签: 吴伟业 明清之际 传奇作品 顺治 兴亡之感 创作时间
  • 简介:伟业在中国诗歌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创造了许多堪称为“一代诗史”的叙事诗,其叙事诗的形式美表现在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叙述方法,整齐流动的语言句式。

  • 标签: 吴伟业 叙事诗 形式美
  • 简介:在清诗为数不多的当代选注本中,黄寿祺等先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诗选》,是出版较早、质量较高、影响也较大的一种。书中很多篇目此前从未有人注释或解说过,颇具原创价值。但也正由于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很少,注释、解说的难度甚大,其间不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兹就其伟业《过吴江有感》等七诗注释与解说中的疏误,加以辨正。

  • 标签: 解读 吴伟业 《清诗选》 《过吴江有感》 注释辨正
  • 简介:沈新材著1998年间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李渔的家世生平”、“李渔的思想品格”、“李渔的创作”、“李渔的文化建树”四章组成,计326万字。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诗人。词人,还是卓有成就的戏曲理论家、史论家;此外,他在编辑出版、园林艺术、戏曲活动、旅游、教育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地位不高,思想复杂,过去对他的文化艺术成就评价偏低。本书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发表李渔研究论文数十篇。在出版专著《李渔与无声戏)、(李渔新论)之后,又推出(李渔评传),作为李渔研究的阶段小结。

  • 标签: 李渔 评传 戏曲活动 中国文化史 编辑出版 白话短篇小说
  • 简介:赵声是辛亥革命早期的重要性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多次组织发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在争取、掌握、转化、改造新军,变统治者军队为革命军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具体策划、组织并领导了举世闻名的黄花岗起义。他短暂一生中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均对后来武昌起义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 标签: 赵声 革命活动 武装斗争 改造新军 黄花岗起义
  • 简介:陈星教授致力于丰子恺研究近30年,新近出版的40万字的《丰子恺评传》可谓迄今为止关于丰子恺生平资料最为详细,论述最为严谨、可信的力著,为国内外丰子恺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文献资料,并真正做到了评与传的结合。评的部分归纳了作者对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基本观点;传的部分则系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发现的史料。

  • 标签: 丰子恺 评传 简介 生平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者
  • 简介:刘敬评传吕扬汉高祖刘邦建国伊始.为汉王朝提供国都选址、和亲匈奴和抑制豪强等重大决策的人物.却是一位来自齐国的戍卒.此人就是被刘邦称为一"以口舌得官"的齐人刘敬。一、入仕即封侯的官运刘邦登皇帝位后.对征战多年的将领论功行封.但是"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 标签: 刘敬 刘邦 司马迁 匈奴 治国方略 和亲政策
  • 简介:<正>自十五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五百年时间,为中国戏剧理论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者有十人:朱权、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潘之恒、金圣叹、李渔、梁启超、王国维。按时间先后为序,朱权为第一人。朱权也是明、清两代被称引得最多的戏曲理论家之一。他的戏曲理论专著是《太和正音谱》。然而台湾学者曾永义先生提出了一个颇耐思考的问题,题目是《太和正音谱的作者问题》,他列举李开先、何良俊、王世贞、王骥德、沈德符、徐复祚等人有关《太和正音谱》的引述后说:“以上诸家皆为明人,李、何、王三人都生于嘉靖间,可见那

  • 标签: 朱权 朱元璋 正音 王骥德 王国维 戏曲理论
  • 简介:1949年5月,吕骥奉调从沈阳到北京,在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后,负责中央决定成立的国立音乐学院筹建工作。中央任命马思聪为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吕骥、贺绿汀为副院长。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是全国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开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在音乐方面是全面...

  • 标签: 民间音乐 音乐语言 说唱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 群众歌曲 社会主义
  • 简介:第三部分1949-(二)李业道在《人民音乐》发表评论贺绿汀的观点的文章以前,1954年《文艺报》第16期发表了江明的对贺绿汀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文章。从1954年12月号开始,《人民音乐》陆续发表了夏阳、马紫晨、张非、王百乡、杜矣之(李凌笔名)、张洪岛...

  • 标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音乐 贺绿汀 民族音乐 资产阶级 自我批评
  • 简介:道道绿水似琴弦,座座青山似琴盘;人民拥护十五大,歌声响彻彩云间;奋斗纲领指方向,战略部署闯雄关;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勇登攀。承前启后创伟业@农达贤

  • 标签: 承前 启后 战略部署 纲领 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