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得只够我们惶恐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台湾社会犹如一个色彩变幻的万花筒。笔者访台归来已有一年了,但万花筒里变幻的色彩仍时时在脑海中浮现。企业老板爱开餐馆在台湾,最为难的是朋友们请我们吃饭,应接不暇。有时为了不伤朋友的面子和感情,晚上10时以后还外出吃个"便餐"。吃得多了,发现台湾的一些企业老板开餐馆的不少。我们在台南时,鹿耳门圣母庙管委会成员轮流作

  • 标签: 自动售货机 台湾社会 万花筒 台北市 餐馆 老板
  • 简介:<正>一天,朋友聚会,我走进餐馆,只见大厅里的餐桌上几乎都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谷丰登"。所谓"五谷丰登",就是在一个篾竹编成的篮子里装满了芋艿、玉米、咸花生、熟荸荠、紫山芋之类。看来食客们对"五谷丰登"颇感兴趣,一个个都在啃玉米,吃芋艿,剥花生,吃得津津有味,满面笑容。每当目睹"五谷杂粮",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1951年盛夏,当我们这批刚穿上军装、吃惯大米饭的南方青年踏上东北黑土地的时候,吃的第一

  • 标签: 大米饭 东北黑土地 满面笑容 杂忆 红薯干 东北大米
  • 简介:这篇不是事先有什么规划,而是由一家报馆于1987年6月间约稿引起的。报馆为《河南青年导报》,其“摇篮版”在征求一些作家的“处女作”,我因写了如下的头一段寄去。不记得被采用过没有,但底稿我存留了,接着就把当时一些思想和事情又写了几段,便凑成了这篇《》。

  • 标签: 太原 山西 报馆 兵工厂 学校 青年朋友
  • 简介:又到了新学期开始的日子,不禁回望办学路上的艰难坎坷,更忆起往昔求学时的艰辛岁月。人生往往如此,愈是苦难,愈是记忆深刻,苦难甚至化为生命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在察哈尔右翼前旗煤窑中学就读初三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永远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刻骨铭心的感觉就是——饥饿.虽然那已是1985年,与父辈度过的难熬的20世纪60年代相比已无法同日而语,但饥饿仍是那一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当时,住的宿舍是很有历史感的土坯房,门

  • 标签: 杂忆 求学杂
  • 简介:二十四小时家里有五六十幅画。有时在壁龛前,有时在堆房里,抑或在晾晒东西时,我曾轮流看到过。于是,我独自蹲在字画前,默然打发光阴,引为乐趣。至今与其看那像是把玩具箱翻倒了一般色彩花花搭搭的戏,不如面对着自己中意的画,心情要愉快得多。

  • 标签: 课外阅读 文学 优秀文章 经典美文
  • 简介:2018年11月7日,08:46,我们大学同班学友王绍新在微信群“未名湖1956”里说:“早晨打开手机,忽见张仁健女儿报来的噩耗,简直不敢相信。”绍新随后转发仁健女儿报来的噩耗:“阿姨,我老爸昨天早上突然离世了。”08:53,我看到这两条微信,立即在群里发出微信吊唁:“噩耗传来,令人悲戚,学友里走了又一位君子,好人,不胜唏嘘!仁健兄一路走好!请绍新转致仁健兄家人。并望家人节哀!庆瑞遐秋”。09:01,遐秋又发微信:“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人,这么纯洁的友谊,这么主持公正的人!仁健学兄,我们永远怀念你!遐秋。”

  • 标签: 女儿 友谊
  • 简介:黎明公鸡一声'咳',将胸腔内赭红的鲜血,溅上天幕。一张皱纹纵深的脸,从血的背景中爬上山坡。锅——盆——碗;铁锄——弯刀——犁铧碰撞的声音,惹怒了正在沉睡中的茅屋:冒出了青烟。生活开始之时,一只垂死挣扎的猫,从一扇破旧的门板缝里爬过。

  • 标签: 忆录 故园杂 杂忆
  • 简介:人和圩在广州市正北24公里,历史上,属番禺县鸦湖乡管辖,与同文乡的高增圩相连。人和圩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农村贸易集市,每逢圩期,鸦湖、同文、蚌湖、竹料以至花县清潭、白鳝塘一带的村民,都到这里贸易。人和周围农村,是高田区,土地脊薄,人多田少,生活清贫,所以男士多出外谋生,到港澳海外的也不少,逐渐形成侨乡。华侨多了,反过来又带动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使人和很自然地成为这小地域的经济中心。

  • 标签: 人和圩 广州市 农村 历史发展 中国
  • 简介:<正>由于这次刊庆活动,我才突然意识到《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已经二十岁了。当我在北大读书时,这份刊物曾给我很多新知和启迪。另外,《学志》还慷慨地接纳我,使我在编辑部做了几年微薄的服务。借此刊庆,回顾1997-2000年间我和编辑部同仁的点滴工作,算是对《学志》二十岁生日的献礼吧。

  • 标签: 学志 大学研究生 杂忆 编辑部同仁 综合刊物 主题研讨
  • 简介:几位在乐山沙湾鸣兴达号生活过的郭沫若亲属以集体回忆的方式,充实丰富了郭沫若家世及其兄弟姊妹间亲情的回顾,涉及了抗战期间和建国前后郭开佐、郭开运等人在沙湾民生建设中的作为。对沙湾鸣兴达号建筑特点的由来加以说明,对此前"口述史"整理中某些有待商榷的提法进行了澄清。

  • 标签: 郭沫若家世 鸣兴达号 集体回忆
  • 简介:兴隆桥坐落在苏州城西南盘门外的大运河上。京杭大运河流过胥门万年桥以后,往南就到了苏州最高的单孔石拱桥——吴门桥。过了吴门桥,大运河分成了两叉,一股主流往东流向人民桥,一股支流往东南流向龙桥。兴隆桥是大运河支流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道光年间。当时的兴隆桥是交通要道,是从葑门到胥门的必经之路。从葑门出发,顺着大马路(现在的盘门

  • 标签: 兴隆桥 盘门 苏州城 万年桥 门桥 杂忆
  • 简介:我与邮票结下不解之缘,屈指算来已经整整五十年时间。五十年一瞬,亦如白驹过隙,许多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虽然于此锲而不舍,然而只是陶娱身心而已。五十年过去了,还是个"攒邮票的"。1957年,我在王府大街的培元小学升入二年级,当时班上有几个同学开始集邮,大家还常常将集邮册带到学校来,中午休息时就拿出来观赏。那时中国集邮公司刚开业不久,地点就在东安门大街路南,五十年前的中国集邮公司对我们这些同学来说是最想去的地方,一想到那儿,上课也会走神儿。好不容易盼到下午放学,就结伴去集邮公司盘桓一阵。

  • 标签: 邮票 集邮公司 五十年 文学艺术 东南亚 解放区
  • 简介:<正>西双版纳之花《赶摆》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现州民族歌舞团前身)创作演出的优秀歌舞节目,1959年参加思茅地区文艺汇演,引起极大的轰动。后来去昆明参加全省的汇演,获得成功,被选为国庆十周年优秀文艺献礼节目之一。这个民族歌舞,通过傣族人民"赶摆"的热烈场面,艺术地反映

  • 标签: 杂忆 召树屯 民族歌舞 康朗英 赶摆 思茅
  • 简介:人们有个普遍的误解,认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其实不然。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重申了“不准包产到户”的政策。当然,在农村工作方面政策有一些松动,尤其是果断决定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建议国务院粮食统购价标“从一九七九年夏粮上市的时候起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等等,这个步子跨得很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标签: 包产到户 工农产品价格 十一届三中全会 生产积极性 农村改革 人民公社
  • 简介:<正>嘴短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我当知青那些年就干了几次“嘴短”的事儿,至今想起来还愧悔难当。普及样板戏那年,生产队里有个叫二黑的小伙子,和我的年龄相仿、嗓子不错,也很爱唱,我们就常在一起学唱样板戏,学会了又轮流着教社员们唱,二黑就和我成了好朋友。那年秋天,二黑结婚。既为朋友,就不能不送礼。当年的礼,薄得很,凑份子随个三毛、五毛的就说得过去,单独送礼能买个脸盆、镜子、花上三五块钱,这礼就不薄了,能送百八十元大礼的,除非是近亲至交。

  • 标签: 杂忆 四类分子 贾平 民兵营 民兵连 鸡鸣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