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数学在古代被称为“数”、“算数”、“算术”,意即“算数之术”。唐宋时期,数学的地位提高,被称为“”。“敦煌”指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一批手写书(表),其中直接与算学相关的文书目前发现有21件,分藏于英、法、俄、中、日等国。“敦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社会信息,是中史、教育史、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研究“敦煌”.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宋初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数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及应用范围。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唐代算学。

  • 标签: “敦煌算经” 唐代算学 数学教育
  • 简介:敦煌帙方广锠,许培铃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皮”、“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皮,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唐代国子监内设立算学馆,置博士、助教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周髀》、《九章算术》、《孙子》、《五曹》、《夏侯阳》、《张丘建》、《海岛》、《五算术》、《缀术》、《缉古》十部为课本,用以进行数学教育和考试,后世通称为十书。

  • 标签: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孙子算经》 学习数学 《缀术》 数学教育
  • 简介:《张邱建》与《夏侯阳》在唐代已列入学官为习者必读的书,规定各读一年。但两书的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俱不可考。张邱建和夏候阳各著书三卷,《畴人传》把他俩列为东晋时人,只言张邱建是清河人,未言夏候阳是何处人,据张邱建自序称“夏侯阳之方仓,孙子之荡杯,此等之术皆未得其妙”,由是知夏侯阳当在张邱建之前。但夏侯阳自序称“五曹、孙子述作滋多,甄鸾、刘徽为之详释”,故又知甄鸾当

  • 标签: 张邱建算经 甄鸾 夏侯阳算经 方仓 言夏 五曹
  • 简介:史上,除《九章算术》外,还有许多名著。经过历代数学家的传抄和注释,至唐朝李淳风等人注释审定的十部数学教材为:《周髀》、《海岛》、《九章》、《孙子》、《五曹》、《张邱建》、《五算术》、《辍术》、《辑古》和《夏候阳》。《数术记遗》和《三等数》是课外读物,系参考书之类,后来因《缀术》失传,以《数术记遗》替补,号称《十书》。《十书》自唐代始,是国子监规定的必修教材。“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一岁,《九章》、《海岛》》共三岁,《张邱建》、《夏候阳》各一岁,《缀术》四岁,《辑古》三岁,《记遗》、《三等数》等皆兼习之”。除规定学时外,还规

  • 标签: 算经十书 张邱建算经 缀术 《九章算术》 数术记遗 海岛算经
  • 简介:敦煌道场用纸量巨大,为了有效管理纸张,避免浪费和偷盗,写道场从最初纸张发放到写经过程中纸张的兑废,以及最后写完毕佛经的收回和剩余纸张的追回,每一个环节均有严格的纸张出入记录。这些纸张出入记录前后关联,是写道场纸张管理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敦煌 写经 纸张
  • 简介:《白伞盖》是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视的密宗经典,最早译白于吐蕃时代。目前,发现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白伞盖》有两种译本;后弘期编纂的藏文《大藏经》中有四种译本,本文重点对《甘珠尔》中的各译本之间及与敦煌本之间进行了比对,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解读《白伞盖》的内容,探讨《白伞盖》之所以受到吐蕃社会重视的原因。

  • 标签: 敦煌藏文 密宗 《白伞盖经》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手》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手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摘要《灸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是首次发现而未见传世的古医籍内容上也与其它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它组方取穴多少、艾灸壮数多少皆因病制宜,开创针灸史上以整体观为原则的辨证施治先河;它对于大病、重症治疗大都根据人体器官的重要主次,首选头部穴,按头体四肢顺序来布穴,尤如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头体四肢穴主次分明,各司职守,互相配合,共保人体和谐康泰;这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对症治疗形成鲜明对照;它记录了秦汉隋唐前后时代先民用针灸治病的经验。中医是实践医学,来自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它独具的整体观思想丰富和填补了针灸学的內容,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 标签: 敦煌《灸经图》/ 整体观 探讨
  • 简介:敦煌本《老子说法食禁诫》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 标签: 敦煌遗书 《老子说法食禁诫经》 道教
  • 简介: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并渗透到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等艺术中。今天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流变,敦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统计,敦煌遗书5万余件,而大部分为佛经,全部为手写体。这些手抄经书,静穆、神圣、安详、自然,是境界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经卷都流露出纯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生

  • 标签: 写经体 敦煌遗书 中西文化交流 书风 唐楷 戒本
  • 简介:敦煌陈写本《佛说生》残卷(P.2965)的研究,显示了该卷内容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但是在书写风格、时代特征等方面,仍然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就是在这些方面的一点努力。

  • 标签: 敦煌 南朝陈 写本 《佛说生经》P.296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28
  • 简介:  《周髀》中上述关于寒暑五带的知识,  《周髀》中有相当于现代人熟知的关于地球上寒暑五带的知识,《周髀》中天与地的距离是八万里

  • 标签: 域外学 算域外 髀算
  • 简介:敦煌”,旧时“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多元艺术在此融合重构。敦煌大厦地面以上层数为20层,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如何充分利用“敦煌”的品牌效应来提升大厦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打造出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智能化办公建筑,这是本案的重点。

  • 标签: 敦煌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 建筑面积 文化内涵 品牌效应
  • 简介:敦煌《老子变化》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 标签: 老子变化经 道教 天师道
  • 简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三种唐碑拓本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题为柳公权所书《金刚》拓本最为完整,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史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拓本缺字现象及书法风格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碑拓为后人伪托之作。

  • 标签: 敦煌 柳公权 金刚经 拓本 伪作
  • 简介:《道行般若》在后世的传抄或刊刻的过程中,经文有被删削改动之处。文章将《道行般若》的敦煌写本与其不同的刊本进行比勘,校正写卷和刊本中存在的"脱文""误文""衍文"三个方面的错误。

  • 标签: 《道行般若经》 敦煌写卷 刊本 同经异译 校勘
  • 简介: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90分以上的和80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80分以上的和70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急不躁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 标签: 幽默 中学 课外阅读 《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