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也层出不穷。现代社会,教育也越来越信息化,信息技术逐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又具有形象性,主观性,直观性这些特点,而高中的地理教学的课堂也充满了丰富的时空变化与各种各样的人文风光,运用信息技术,给高中的地理课堂带来了趣味与活力。而如何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是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作一简要探究。

  • 标签: 信息技术 地理 教学 应有
  • 简介:烟草种质资源的繁种更新是烟草中期库保种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保持其在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完整性,从烟草的遗传特性出发,对繁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遗传漂变、遗传漂移以及混杂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讨论;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烟草种质资源长期研究所形成的繁种更新理论与技术,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设想。

  • 标签: 烟草 种质资源 繁种更新 技术
  • 简介:有效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是保持作物异位保存种质资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首要工作.降低贮藏种子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控制种质资源繁殖更新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选择和污染所引起的遗传改变,对制定科学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自花授粉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更新种质资源活力、繁殖群体规模和种子收获方式对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进行讨论.

  • 标签: 繁殖更新 种质资源 作物 自花授粉 遗传 种子基因
  • 简介:以50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对12个农艺性状鉴定和30个SSR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3,数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0.15%,30个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5.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1,参试材料遗传距离平均0.869。利用Bayesian模型将参试材料分为4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或不同熟期类型间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大豆 多样性 遗传基础
  • 简介: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制度存在种种不足,作为一名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基础医学 教育 改革 制度 中国 理论
  • 简介: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的资源量和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稻种多样性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变化规律看,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减小,反之亦然。籼粳亚种的多样性与稻种多样性呈现同样趋势。早、中、晚稻多样性在南温带、北热带和中亚热带相对较大;水、陆稻多样性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相对较大;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粘糯、特种稻多样性富聚区主要集中在北热带地区。③根据稻种多样性在各气候带中的分布可分为:低富聚气候带(指中温带和北温带)和富聚气候带(指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④稻种多样性在各类稻区中呈现:水、陆稻区〉单、双季籼稻区〉一季粳、籼稻区〉一季粳稻区。

  • 标签: 稻种资源 多样性 生态地理分布
  • 简介:中国大型担子菌单种属113个,隶属于48科,10目,其中一部分是世界单种属,另一部分为中国境内目前只报道一个种的属。单种属的分类学地位独特,区系分布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因此,单种属的亲缘关系和菌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担子菌 单种属 真菌区系
  • 简介:本文综述了有关“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有很大参考价值。由于篇幅有限,分别在本刊第五、六期登载。

  • 标签: 基础研究 干细胞 参考价值 可读性
  • 简介:本文综述了有关“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有很大参考价值。由于篇幅有限,分别在本刊第五、六期登载。

  • 标签: 基础研究 干细胞 参考价值 可读性
  •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 标签: 生物地理学 间断分布 石耳属 疱脐衣属 地衣
  • 简介: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医学高职及高专教材,笔者注意到一些基础医学课程教材的名称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例如;将《人体解剖学》取名为“正常人体结构”或“人体结构学”,《人体生理学》取名为“正常人体功能”或“人体机能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取名为“正常人体学”或“人体结构生理学”,

  • 标签: 基础医学 课程教材 名称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结构 人体解剖学
  • 简介: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治疗性血管新生为这类疾病的攻克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由其分子基础,谈到临床应用,综述了血管生成的过程与机制,促进血管新生的主要因子,以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策略,进而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对治疗性血管新生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前景等方面略作探讨。

  • 标签: 临床应用 治疗性血管新生 缺血心肌 分子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 血管生成
  • 简介:信息时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高效实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翻课堂模式,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

  • 标签: 翻转课堂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 简介:“从肠抑胃素的基础研究到瘦素的药用开发”一文,原在《生理学报》第65卷第5期上刊登,本期《生理通讯》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药用开发 基础研究 瘦素 生理
  • 简介:纳塔尔实蝇CeratitisrosaKarsch属双翅目实蝇科腊实蝇属,为害30余种经济植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运用CLIMEX3.0及ArcGIS9.3对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为18.250°N-30.250°N,其中,华南和东南地区为高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2020和205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北界分别移至31.250°N和32.250°N,且中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北移明显;210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北界移至33.750°N,且高度适生区北移明显。因此建议目前应加强纳塔尔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监测网点主要设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应对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应对湖南、贵州、江西、湖北、江苏、安徽等省进行定期监测,严防该虫入侵。

  • 标签: 纳塔尔实蝇 潜在地理分布 CLIMEX ARCGIS
  • 简介:“与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国际舞台上。所以说,基础研究的论文应该尽可能在国际干U物上发表,而临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对某个病例介绍与分析,或许在国内发表后的影响力更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作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将“视线”放在国际上。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础研究 国际 科研人员 临床
  • 简介:【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的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在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在广东省的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的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人的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的占20.00%,云南省的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的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粵西地区相对次之,粵北和粵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广东省 外来入侵昆虫 地理分布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 简介:[背景]青檀绵叶蚜是近几年在山东枣庄市发现危害青檀的新物种,该蚜虫对青檀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方法]2013年对山东和安徽青檀分布地实地调查确定青檀绵叶蚜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青檀绵叶蚜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青檀绵叶蚜潜在高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山东,江苏和北京有零星分布;中风险区大面积集中在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低风险区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结论与意义]青檀绵叶蚜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青檀分布地区预防青檀绵叶蚜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檀绵叶蚜 MAXENT AUC 潜在地理分布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高温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高温的水稻品种是防止高温热害最简便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和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为水稻耐高温遗传机制的剖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机理和耐高温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耐高温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以期为深入剖析水稻耐高温的分子机制和培育耐高温的新品种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水稻 耐高温 热害 QTL定位与克隆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