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恋"可划分为"网恋Ⅰ"(通过网络恋爱)和"网恋Ⅱ"(纯粹的网恋)两种类型,由"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可分为"问题Ⅰ"、"问题Ⅱ"和"问题Ⅲ".这种区分有助于分辨网恋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伦理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网恋及其问题,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

  • 标签: 网恋 网恋Ⅱ 网络成瘾 网络伦理
  • 简介:"性命先后"是道教内丹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内丹学文献出发,梳理"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在内丹学南北宋中的确切意义,并从理论上指明其中可蕴含的哲理意义,说明两者内在相通与辩证统一.

  • 标签: 内丹学 道教 辩证统一 辨析 哲理 北宋
  • 简介:马克思的哲学是基于实践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思辨哲学的革命。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普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本体论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化会导致哲学的工具化,从而离开了哲学的本意。马克思实践哲学来自人类生活世界,它既要努力解释当代社会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又应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生活的伦理和政治实践问题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实践哲学思辨哲学
  • 简介:围绕赵岐《孟子注》,后世学者对告子其人展开争论。就争论内容而言,涉及告子与浩生不害、告子与《墨子》中的告子是否为同一人,告子与墨子、孟子等是否为师生,告子是否为杨朱学派等问题。本文论证告子与浩生不害、《墨子》中的告子不是一人,与墨子、孟子无师生关系;告子不是道家人物,更不是杨朱学派或宋钎、尹文学派中人。

  • 标签: 告子 赵岐 孟子 墨子
  • 简介:<正>词语训释一直是传统易学的核心之一,古人通过注释来探求《周易》本义,同时也寓著于注,借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然而,在近十年的《周易》热中,注译本大量出版,但在训诂方面的创获则很少,可谓普及有余,提高不足。在普及和提高两方面都做得不错的,笔者以为首推刘大钧、林忠军两位先生所著的《周易古经白话解》,该书的训诂成就主要在于引证帛书《易经》探求词义。在《周易古经白话解》出版之前,刘大钧先生撰写了长篇论文《疑难卦爻辞辨析》,见于《周易概论》第2版。像刘大钧先生这样潜心于《周易》训诂的学者在国内还不多见。笔者是研究汉语史的,近些年留心于《周易》训诂,做了一些札记,今仿

  • 标签: 周易 学术见解 词语训释 注译本 近十年 训诂
  • 简介:我们在西方最高理论的语境和视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 标签: 崇高 中国文化 西方美学 阳刚美 崇高美 崇高感
  • 简介:一、《道德经》有无慈爱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有十分有名的一章,文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5章①)。刍狗,指结草为狗,是祭祀中象征性代用品。圣人,指圣明的统治者。橐龠,即风箱,因为虚空通畅,能运气生风,功用不竭。这里老子两次提及“不仁”,王弼注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有恩有为,则不具存。物不具有,则不足以备载”。王弼注预设了道家慈爱和儒家仁爱、天道和人道高低优劣的区分,有心为仁,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全面;天地没有目的和偏向,

  •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仁者 天地 代用品 象征性
  • 简介:“卦变”说辨析常秉义一《周易·彖传》中言刚柔上下往来之语,历代治《易》者有的用“卦变”解释,有的以“错综”明义,可谓众说纷纭,人言人殊。所谓卦变,就是指六十四卦之间某种变化关系。汉易卦变说认为,在六十四卦中,此卦是由彼卦变化而来,他们把这种变化关系称...

  • 标签: 彖传 《易》 六十四卦 《周易》 阴阳二气 《系辞》
  • 简介:“审美理念”是康德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重要概念,它关涉到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解康德美学主要命题的关节点。但对“审美理念”的理解,除了从康德对这个概念的直接规定入手外,还应辨明“理性理念”、“美的理想”、典型等概念与“审美理念”的关系,以此廓清它的内涵。

  • 标签: 康德 审美理念 理性理念 美的理想 典型
  • 简介:<正>薛邑与徐州,是战国中晚期比较有名的两个地方。前者是齐田婴及其子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后者为齐威王与魏惠王相会并互致王号的所在,也是楚威王七年大败齐师的战场。长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薛邑、徐州实为一地,是同一城邑的不同名称。但若核查汉代以前的文献记载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时期关于徐州的记载,大约有四项,即:一、齐威王23年(前334)“与魏会徐州,诸侯

  • 标签: 徐州 孟尝君 薛县 汉晋 汉代 汉魏六朝
  • 简介:李先波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撰文认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有关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的论述,被有的研究者冠之以“民主手段论”,这实际上存在脱离语境、特定指称对象和历史背景之嫌。事实上,毛泽东《正处》一文的相关论述涵盖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两个范畴。

  • 标签: 民主与集中 毛泽东 手段论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学学报 矛盾问题
  • 简介: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儒学与儒教之争已逾20年。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儒教 儒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简介: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 标签: 人文地理 道教 道教地理学 古代科技 地理学
  • 简介:本文旨在对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概念》发表后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自由概念与观念的争论作一综合评析。本文评介了麦卡勒姆的三要素自由概念,分析了哈耶克、阿伦特以及米勒等人对自由观念的划分,以揭示自由这一复杂的政治哲学概念的多重维度及其关联。

  • 标签: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伯林 概念
  • 简介:在《毛泽东年谱》和其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相关文献中,对当年到底是谁去请毛泽东为“韶山学校”题写校名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毛泽东的族兄和私塾老师毛宇居;另一种说法是当年韶山地下交通员的老党员毛月秋。那么,这两种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为弄清楚该问题,韶山精神研究会从很多调研采访材料和相关细节的反复比较中,得出了毛泽东的题名“韶山学校”应是毛宇居从北京带回而与毛月秋无关的结论。

  • 标签: 毛泽东 “韶山学校” 题名细节
  • 简介:'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当前人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从多个维度对'现实的个人'进行全面深入的辨析,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根本特征,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维度 资本家 工人 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定光佛信仰在闽台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有人将其宗教性质定为摩尼教绪遗或摩尼教师僧,本文通过详赡的考证,驳斥了定光佛信仰属摩尼教的说法,论定定光法师是兼修密教的云门宗禅僧,流行在闽台客家地区的定光佛信仰属于带有浓厚密教色彩的民俗佛教。

  • 标签: 定光法师 定光佛信仰 摩尼教 禅密兼修 民俗佛教
  • 简介:中国自商周以来就特别重视父系血缘关系,随着儒家学说的盛行,血缘观念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民间风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观念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本文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分析了血缘观念的不合理性,指出姓氏区分和血缘传统并没有基因学依据。对个体来讲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有心理学意义,而没有生物学意义。同时根据文献史实论证了过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私爱的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道家和墨家思想对淡化私爱、强化公德、构建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性作用。

  • 标签: 血缘观念 分子生物学 道家 墨家 现代公民意识
  • 简介:<正>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家。其一生哲学思想有一个从唯心主义理木论到唯物主义气本论、由信奉程朱理学到激烈的批判程朱理学的转变与发展过程。而作为这一转变的标志是:《孟子私淑录》与《绪言》二书的问世。故弄清二书孰先孰后,对于我们把握戴震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孟子 戴震哲学 中华书局 绪言 程朱理学
  • 简介:本文将关于良知坎陷论的批评归纳为以下几种:泛道德主义;化约主义;内圣外王不可通;良知坎陷论无力;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得出结论认为,前四者基本上都有层次错置的问题,导致其批评无效;当然,这些批评也指出了良知坎陷论在现实操作层面的致思不足,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而对于第五种批评,笔者除了根据牟宗三哲学的文本外,同时也基于牟宗三后期的圆教思想,进行了辨析,认为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论属于别教,通过进一步向圆教而趋,则可以较好地回应该批评。

  • 标签: 牟宗三 良知坎陷论 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