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反馈一直是学习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反馈的研究逐渐深化与综合化。一方面从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模型出发,考察了反馈的不同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情绪、学业成绩等个体因素以及目标定向、任务难度等情境因素对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部反馈信息以及学习者元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结合个体和情境因素揭示反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的影响,并设计出促进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馈方案。

  • 标签: 反馈 自我调节学习 元认知监控 作用机制
  • 简介:现有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工具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依据心理测量学原理随机抽取了1115名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学习量表的施测和修订。结果表明:(1)修订后的量表由三个维度构成:动机,策略,意志;(2)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心理测量学标准,有较好的适用性;(3)修订后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适用的年龄范围较以往研究工具更为广泛。

  • 标签: 认知 动机 策略 量表
  • 简介:考察139名五、七年级学生在逐次阅读10组图文材料的过程中对阅读测试与媒体信息的关系的自我监察并据此对阅读时间分配模式的自我调节过程,结果发现:(1)二年级被试能够监察阅读测试和图文之间的相倚关系,并据此对图文阅读时间分配模式进行自我调节,分配更多时间在与测试相关的材料上;(2)五、七年级被试的图文时间分配均呈现逐步调节的模式。(3)七年级被试比五年级被试对阅读测试与图文的关系的监察更为准确、时间分配模式调节出现的时机更早,时间分配调节策略的使用更合理,测试成绩更高。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多媒体学习 外在暗示线索 时间分配
  • 简介:探讨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高低不同的2种学习目标要求(作文目标与测验目标)要求与大小不同的2种时间压力(无时间限制提示与有时间限制提示)是如何通过61名被试的临场情境评估状况而影响其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的。结果表明,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无论学习目标高低还是时间压力大小,被试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临场动机控制状况(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情绪状态)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临场主观目标(目标方向与准备付出的努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目标要求与时间压力对实际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的影响是以被试的临场主观目标为中介的。

  • 标签: 学习目标 时间压力 临场情境评估 自我调节学习活动
  • 简介:采用家庭功能与同伴行为模式问卷和学习自我调节问卷,对913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考察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的发展特点.以及同伴行为模式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对学习支持度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随年级升高,青少年在学习自我调节各维度上及总分的平均分越来越低;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调节,并在家庭功能与学习自我调节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家庭功能除直接影响学习自我调节外,还通过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自我调节

  • 标签: 家庭功能 学习自我调节 同伴行为模式
  • 简介: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理解监控研究的经典实验范式——错误检测法来测量其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成绩、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理解监控能力较低;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理解监控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 标签: 理解监控 阅读成绩 自我调节学习 五年级学生
  • 简介:探讨冲动性、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性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性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性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性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探讨流动儿童自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的差别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问卷法以73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在自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表达抑制在自卑与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均显著,并且N-宣泄越高自卑对基本能力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P-宣泄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认知重评仅在自卑与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P-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而N-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

  • 标签: 情绪调节策略 流动儿童 自卑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 简介:以547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家庭富裕量表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探讨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JLN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语文成绩;(2)自我控制调节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儿童网络社交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我控制中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增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的促进作用.并且减缓网络社交行为对儿童的语文成绩的消极影响。

  • 标签: 人格 自我控制 网络行为 学业成绩
  • 简介:采用父亲忽视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自我同一性量表,对52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研究父亲忽视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感距离和认知重评对高中生同一性有较强的预测力,认知重评在情感距离与同一性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在父亲参与与同一性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亲忽视 自我同一性 情绪调节 中介.
  • 简介:目的:探索中小学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结构,并编制教师学习调节模式问卷。方法:根据访谈研究的结果,在参照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编制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初测问卷;根据523份有效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62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和层次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由自我导向、任务导向和外部导向三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构想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教师学习调节模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结论:教师学习调节模式是一个三因素的结构。

  • 标签: 教师 学习调节模式 自我导向 任务导向 外部导向
  • 简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乐观性对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被试为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568名大学生,所采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有:个人自我意识量表,乐观性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主要研究结果为:(1)乐观性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2)乐观性可以调节内在觉知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乐观性对于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得到部分支持。

  • 标签: 乐观性 心理健康 自我反思 内在觉知 调节作用
  • 简介:以参与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 标签: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 简介:为考察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的显著优势,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的变异;(3)男生和女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初中生 班级环境 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压力 性别
  • 简介:本研究以随机选取某中学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共254人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LSD最小显著差法,考察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实施新课标教育提供指导与借鉴。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从总体上表现显著,其层次与年级的交互显著;初一学习自我效能感最高,与初二、高一的差异显著,三者一直呈下降趋势;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因素。

  • 标签: 学习自我效能感 现状差异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业自我设限 完美主义倾向
  • 简介:1.“从反映角度亦即从思维科学观点上来观察思维,思维的基础性规律在我看来就是上述三个。而脑科学则会从物质运动的角度上,并且在微观粒子水平上揭示出与此不同的思维规律,这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基础思维规律。”(《思维论》第15页)改为:“从思维科学角度上来

  • 标签: 《思维论》 “自我挑错” 思维规律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