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词语训释一直是传统易学的核心之一,古人通过注释来探求《周易》本义,同时也寓著于注,借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然而,在近十年的《周易》热中,注译本大量出版,但在训诂方面的创获则很少,可谓普及有余,提高不足。在普及和提高两方面都做得不错的,笔者以为首推刘大钧、林忠军两位先生所著的《周易古经白话解》,该书的训诂成就主要在于引证帛书《易经》探求词义。在《周易古经白话解》出版之前,刘大钧先生撰写了长篇论文《疑难卦爻辞辨析》,见于《周易概论》第2版。像刘大钧先生这样潜心于《周易》训诂的学者在国内还不多见。笔者是研究汉语史的,近些年留心于《周易》训诂,做了一些札记,今仿

  • 标签: 周易 学术见解 词语训释 注译本 近十年 训诂
  • 简介:(七十一)"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他们为银子卖了义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摩2:6—7)公元前第八世纪的先知阿摩司在北国以色列耶罗波安二世统治的短暂繁荣时期,他亲眼目睹以色列社会由于经济腾飞造成的两极分化现象:富豪权贵穷奢极侈;倚仗财势对贫困穷人巧取豪夺;"为银子卖了义人,

  • 标签: 词义研究 以色列人 希伯来 原文 穷人 耶利米
  • 简介:(六十八)"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必赏赐你。"(箴25:21-22)这句箴言出现在《箴言》书的第四部分(即第25-29章)。这部分题首为

  • 标签: 词义研究 原文 译本 祈祷 旧约 公元前
  • 简介:(一一八)"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

  • 标签: 公元前 塞琉古王朝 公山羊 亚历山大 原文 公绵羊
  • 简介:(一二五)耶和华上帝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3:1-5)《创世记》三章一至五节记录了始祖时代,狡猾的蛇与世上第一个女人的一段对话。当蛇

  • 标签: 上帝 创世记 希伯来 果子 圣经 原文
  • 简介:(一一三)"以色列全会众从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间、汛的旷野。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出16:1—2)"以色列全会众都遵耶和华的吩咐,按着站口从汛的旷野往前行,在利非订安营。"(出17:1)"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民33:11—12)上面的《圣经》引文记载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西奈半岛的经过。《出埃及记》第20章,记录以色列民出埃及后的第一高

  • 标签: 以色列人 古埃及 词义研究 圣经 希伯来 旷野
  • 简介:(七十六)"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传11:1)《传道书》中有不少难解的经句,这就是其中的一节。传道者劝人要把粮食撒在水面,目的是日后还能得着。这里指的是类如农夫的撒种吗?为什么是撒在水面,而不是撒在土地里?"日久必能得着"究竟是得了原撒在水面的粮食或是将有更多倍的收益?这些都是经文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由于原文不够

  • 标签: 词义研究 粮食 和合本 圣经 传道书 希伯来
  • 简介:佛教在汉地传播和翻译的早期,往往依傍于道家思想和词语。虽然二者在用词上看似有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佛教词语及其词义生成的角度,试举“清净”、“守一”、“守真”、“无为”、“自然”诸词来管窥早期汉译佛经用语在汉地的产生轨迹。

  • 标签: 道家词语 佛教词语 词义生成
  • 简介:(一五一)"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6-27)《创世记》第1章与第2章是上帝创造世界的两个不同的记载。根据《五经》的底本学说,认为这是出自两个不同的底本,称为"第一

  • 标签: 上帝 词义研究 希伯来 创世记 旧约 原文
  • 简介:(一○九)"谁从东方兴起一人,凭公义召他来到脚前呢?耶和华将列国交给他,使他管辖君王……。"(赛41:2)《以赛亚书》从第40章开始与前面的1—39章不同,其历史背景进入一

  • 标签: 以色列人 希伯来 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 东方 原文
  • 简介:(一五四)"大祭司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约西亚王听见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说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 标签: 耶路撒冷 西亚 词义研究 公元前 革新运动 希伯来
  • 简介:(一五九)“摩西对上帝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上帝打发我到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出3:13—15)

  • 标签: 《旧约》 《圣经》 原文词义研究 基督教 宗教思想 宗教文化
  • 简介:《一○一)"约西亚年间,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攻击亚述王,约西亚去抵挡他。埃及王遇见约西亚在米吉多,就杀了他。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王下23:29—30)上面是一段被称誉为犹太国一代好王的约西亚于公元前608年阵亡沙场的历史记载。但是,这段记载的一个重要情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所出入。这是由于早先原文翻译时发生的错误,有待于今后中文和合本圣经修订时,加以订正。南国犹大的约西亚王于公元前638年登基,在位长达三十年。在他为王的第十八年,

  • 标签: 词义研究 西亚 公元前 亚述帝国 和合本 原文
  • 简介:对“如来”和“藏”义的词义研究是印顺的如来藏思想的基础。印顺认为,“如来”一词最初是“ātman”的异名,但由佛教摄入缘起空义;而“藏”义以“依止义”为核心,是佛教缘起因果的一种表述。

  • 标签: 印顺 如来 方便 空义
  • 简介:采用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任务,考察了双语信息加工对偶词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偶词呈现的空间位置对词义记忆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只出现在延迟记忆中;(2)在延迟记忆任务中.变换词对呈现的空间位置,对对偶词记忆的效果要显著地优于固定空间位置条件;(3)对偶词的呈现背景不同对词对记忆没有影响。

  • 标签: 双语信息加工 即时记忆 延迟记忆 空间位置 对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