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逐步深入,官兵的意志品质成为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直接因素,如何帮助官兵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随之成为当前军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利用国家、军队和个人三级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军人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途径。

  • 标签: 军人 意志品质 实现途径
  • 简介: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原本隶属于哲学领域的自由意志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资料显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这一研究结果给哲学带来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问题。

  • 标签: 自由意志 神经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 科学研究 临床观察 重新思考
  • 简介: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难题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科学史、宗教史、伦理史等领域。在对这个难题的探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决定论,即从因果性、必然性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二是非决定论或自由意志论,即从偶然性或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三是相容论,即肯定自由不是别的,恰恰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第四种观点是:这个难题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自由意志的部分内容超出了与决定论相关的问题域。而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超出部分的内容,即自由意志与共同体内的道德、法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的难题已被自由意志的限度问题所取代。

  • 标签: 自由意志论 非决定论 当代科学技术 哲学史 科学史 宗教史
  • 简介: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实验技术的精细化,意志自由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视,认可意志自由的现实存在的哲学家与持质疑态度的神经科学家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立足于这一背景,从对李贝特实验的解析出发,我们试图批驳将包括自主决断等复杂的精神活动在内的人的所有行为均可还原为大脑的物理化学反应机制的“神经过程决定论”及“生物主义的还原论”;基于“精神活动依赖于生理学意义上的物质基础,但并不等同于这一物质基础”以及“行为的原因不同于行为的理由”等鲜明理据,有力地论证人的意志自由、人的自主决断之客观真实的存在,并揭示这种开放性的决断并非取决于因果先定的大脑活动,而是具有不受自然界因果必然性支配的特征。

  • 标签: 神经科学 意志自由 因果必然性 实验技术 精神活动 物质基础
  • 简介:继量子力学问世后,自由意志定理的提出再次抨击决定论,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定理利用SPIN、TWIN和MIN三条公理清晰地证明了粒子行为的非决定论性,为最终理解自由意志观念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学界也有质疑,认为自由意志定理证明的只是非决定性,而不是自由意志。大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实验揭示了知觉与自由意志并非人类独有,而是从人到单细胞生物呈现出由繁至简的渐变过程。单有非决定性显然尚不足构成自由意志,具有知觉能力是粒子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自主选择与知觉能力共同构成了粒子自由意志的基本涵义。

  • 标签: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定理 非决定论性 知觉能力 单子论
  • 简介:<正>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主体的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必然要发生各自的作用。研究这些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是认识论的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试探讨“意志”对主体认识的影响。

  • 标签: 认识活动 意志力量 认识过程 主体认识 意志努力 活动过程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初的汉译本是1938年由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译本,关于郭译本的翻译时期问题,学界存在争论,笔者对比了《译者弁言》《郭沫若年谱》与1947年群益版《序》的记述,推测郭老1931年在日本千叶县的家中译完了此书.通过实例考察郭译本的译注、翻译术语与误译,发现郭译本的翻译底本非郭老在《译者弁言》中所称的梁赞诺夫版德文本,而是栉田民蔵与森户辰男翻译的,1930年作为《我等丛书》第4册出版的日译本,并提出中日学者在《费尔巴哈》章编译史研究中应共同解决的课题.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梁赞诺夫版 栉田+森户译本 郭沫若译本 翻译术语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手稿作为遗作,以其不完整的结构编排引导着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求索。该手稿自1924年问世以来,历经梁赞诺夫版1、阿多拉茨基版2、新德文版3和MEGA24四个版本。通过对以上版本的比较和分析,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5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重新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首次采用'双联页排印'的方式,以阿版为蓝本,对手稿的初始文本与修订内容进行了区分,在考证的基础上用异体字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文本中的写作。虽然广松涉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部分内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其进步性不可否认。学术研究需要百家争鸣,由此才能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活力,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广松涉重新编辑方法的严谨性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学习。

  • 标签: 广松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编辑方法 进步性 缺陷
  • 简介:1996年10月24—26日,来自德、俄、法、日、韩等国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专家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召开了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编辑讨论会。会议围绕陶伯特领导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版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哪些文本可以收入MEGA^2I/5((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文本的编排顺序原则、卷次的题目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激烈争论,各国专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此次讨论会加深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编辑原则上的分歧。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MEGA^2 编辑原则
  • 简介:常进楼堂馆所开会,便常见白壁上的龙飞凤舞,而见得最多的——就是“宁静致远”。这其中的意思,一是安宁沉静下来,才可以获得辽远的境界;一是要学问做到渊深博大,则必须宁心静气地学习,否则不然。基本上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就连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末代皇帝溥仪,也知道“静以养浩然之气”。故,他将天津原来陆宗舆的宅邸“乾园”,更名为“静园”之后,才搬进去住。

  • 标签: 静园 品质 二三十年代 末代皇帝 浩然之气 溥仪
  • 简介:毫无异义,历史概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并非毫无疑义,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很少直接由其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切入,多是由物质生产、交往形式等概念切入,这就导致了对历史概念本身的逻辑某种程度上的忽视。本文从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逻辑向度切入,认为在《形态》中,马克思研究历史概念的思路是在三重逻辑向度中蜿蜒前行的,一是客体向度,二是主体向度,三是批判向度。这三种向度是相互缠绕的,在批判中厘清历史与自然、历史与社会等客体的关系,在批判中廓清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现实关系,在批判中划清与所谓人本主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的界限。这种逻辑向度上的全面覆盖,保证马克思凝练出了科学的历史概念。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概念 客体向度 主体向度 批判向度
  • 简介:优越的生活环境无意间造就了薄弱的意志。大家都知道,艰苦的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往往是对一个人意志最好的考验和锻炼,也最能培养人。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许

  • 标签: 意志品质 学生 成因 对策 生活环境 社会责任感
  • 简介:在20世纪的人类道德思想史中,施韦泽的敬畏生命及其论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敬畏生命确实是一个极为合理和深刻的道德原则:而且其“世界观念和生命观念二元论”的道德论证方法.也为人们在20世纪哲学——伦理学的思想和语境中,探寻一种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道德信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尝试。鉴于施韦泽的伟大榜样及其敬畏生命原则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道德论证方法。

  • 标签: 施韦泽 世界认识 生命意志 道德论证
  • 简介: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文原文的考察,我们发现中译本对于生活、需要、生产等概念的翻译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这些地方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一些核心术语的忽视甚至误解。从概念还原入手清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种尝试。

  • 标签: 唯物史观 生活 需要 生产
  • 简介:毛泽东的伟人品质具体体现在经国济世之“大志向”、好学善用之“大智慧”、高瞻远瞩之“大谋略”、心系人民之“大情怀”、舍我其谁之“大自信”以及海纳百川之“大胸襟”。六大品质缺一不可,既是毛泽东能够成为一代伟人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其伟人形象在世人面前全面、立体的呈现。这些伟人品质,过去曾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现在和将来也必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宝库的无价之宝,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的崇高人格榜样和强大精神力量。

  • 标签: 毛泽东 伟人 品质
  • 简介:义务教育新大纲把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的纳人了基础知识的范畴,这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创举,因为在形成知识的同时,也凝集了形成知识所经历的思维方法、规律及逻辑过程。如果说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那么数学思想则是思维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教材字里行间看不到的“奇珍异宝”;采取教育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反复渗透数学思想;

  • 标签: 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 辨证 培养 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部十分重要的历史手稿,长期以来,一直笼罩着三大疑团:1.手稿是否真的没有完成?2.这部手稿主要是针对何许人的?3.这部手稿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由于国内外文献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现在是弄清问题的时候了。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墨子的政治伦理是先秦思想界的一种独特存在。他从自然哲学入手,最后又回到自然哲学。这是先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天志”和“明鬼”为自然哲学基础;以泛道德主义“兼爱”和“非攻”为社会道德规范;以“尚贤”和“尚同”为政治伦理制度保障原则。墨子的政治伦理一直强调无差别、无等级的功利主义,没有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突破,也没有实现政治伦理的超越,最终走向了式微和衰落。

  • 标签: 墨子 政治伦理 自然意志 伦理秩序
  • 简介: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将人从传统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所谓理想世界中唤醒过来,开始独立地面对世界和人生。然而,意志的局限性又使人陷入存在的暧昧和自我的分裂、矛盾状态,使人因丧失目的而迷失和寻求自己。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意志 人学 觉醒 迷失 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