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正>据医药科学家们测定,银杏中含有170余种黄酮类和内酯萜类等化合物,另外还含有25种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这些药用成分的临床实践表明,是治疗脑血管和心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各种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首选药物。同时这些药用成分又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解

  • 标签: 银杏叶 老年性痴呆 药用成分 保健茶 人体新陈代谢 家庭制作
  • 简介:<正>60年代中期,医药科学家们就测定出,银杏片中含有170余种黄酮类和萜内酯类等化合物,另外还含有25种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其药用成分是治疗脑血管和心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各种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首选药物。同时这些药用成分又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

  • 标签: 银杏叶 保健饮料 药用成分 老年性痴呆 提取液 黄酮类
  • 简介:<正>(一)主要工具:冷藏箱、口径80cm电热手工锅、口径80cm炉灶手工锅、细砂纸、饭帚、炒茶专用油、温度计、擦布等。(二)工艺流程为:原料采收、低温处理、选清洗、杀青、揉捻、搓团、摊晾、干燥、包装贮存等工序。(三)操作步骤及要点:(1)原料采收,选用银杏圃的叶子,采时间为7~8

  • 标签: 银杏叶 低温处理 绿茶 银杏采叶圃 工艺流程 采叶时间
  • 简介:<正>银杏早期黄化病在我省濮阳、新乡、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平原市、地较常见。据1997年抽样调查,发病率62%~85%。银杏黄化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叶片早期黄化病;二是苗期茎黄化现象。一、产生原因(一)叶片早期黄化病5月中旬至6月上旬,呈零星不规则块状分布,之后逐渐增多,7月为高峰期,主要危害2-3年生的移植苗。

  • 标签: 防治措施 黄化现象 银杏叶 黄化病 产生的原因 叶黄化
  • 简介:1原料处理1.1玉米秸的处理在收完玉米后,要早一些收集玉米秸,尽量减少淋雨的次数,这样可以防止玉米秸中养分的流失。收集后的干玉米秸用筛孔直径为5mm的粉碎机粉碎备用。1.2银杏的处理收集后的银杏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收集后的银杏落叶直接用筛孔直径为5mm的粉碎机粉碎,这种含有一定水分的银杏碎屑,需尽快拌料栽培,以防其发生霉变;另一种是晒干后用筛孔直径为5mm的粉碎机粉碎,这种含水量低的叶子碎末可以长期保存备用。

  • 标签: 干玉米秸 银杏叶 金针菇 技术 瓶栽 筛孔直径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415nm。经计算得到芦丁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8.3684×C+0.0049,相关系数R2=0.9996,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040%(n=6)和0.138%(n=6),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28%(n=5),样品的稳定性试验RSD为1.201%(60min)。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沙棘黄酮含量测定的切实可行方法。结果表明,大通县沙棘鲜重黄酮含量为95.87mg/g,高于其他研究人员对沙棘黄酮含量的所有报道;与见报的其他植物叶片中黄酮的含量相比,大通沙棘黄酮含量也较高。

  • 标签: 沙棘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 简介: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 标签: 萎凋方式 银杏叶茶 品质改进 杀青 保健茶
  • 简介:目的:研究山西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各类沙棘黄酮的含量,为评价与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中的黄酮含量。结果:5月-7月份沙棘黄酮含量相对较高;沁源和方山产区的沙棘黄酮含量较高。同时看到,普遍沙棘桔红果黄酮含量高于橙黄果;沙棘雌株黄酮含量高于雄株。结论:6月份沙棘黄酮含量最高,沁源和方山地区可能为山西沙棘的最佳产区。

  • 标签: 山西 沙棘叶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银杏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茶香、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对春嫩叶和秋成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最符合银杏茶加工特点的干燥工艺。

  • 标签: 银杏叶茶 品质形成 初制加工 干燥工艺
  • 简介: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为我国特有的银杏科植物。为了研究银杏提取物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1日龄商品代樱桃谷肉鸭,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成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银杏提取物(EGB)处理组。每组50只,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EGB,处理1~3组日粮中EGB的添加量分别为200、400、800mg/kg。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樱桃谷肉鸭 生产性能 前期 EGB 添加量
  • 简介:本文对沙棘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水解3h,每克叶子能得到槲皮素1.562mg,山奈素1.496mg,异鼠李素2.398mg。提取的槲皮素仅是水解得到的0.2%。由此可见,沙棘中的黄酮配基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都是如此。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糖苷 黄酮配基 甲醇 乙醇 HPLC
  •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沙棘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对沙棘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并呈规律性变化,此项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沙棘的选种、育种和适宜采摘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 含量 变化规律
  • 简介:作为北京市主要城市绿化树种之一,银杏树夏季焦问题近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园林专家和绿化养护人员。本月初,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承担的“北京市银杏夏季焦原因分析研究”课题正式结题。整个课题历时四年,对问题的原因和缓解措施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北京市 银杏树 夏季 专家 城市绿化树种 绿化养护
  • 简介:试验目的初探从分蘖葱头中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采用醇冷浸,有机溶剂萃取再以DiaionHp20及硅胶柱层析方法(Ⅰ)与SephadaxLH-20法(Ⅱ),比较结果:2种方法均可选用,但Ⅱ法省时方便。

  • 标签: 分蘖葱头 黄酮 花生四烯酸
  • 简介:对沙棘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确定了水解后样品中甙元含量换算成黄酮甙含量的转换因子r=2.03.

  • 标签: 沙棘 黄酮甙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以抗坏血酸(VC)和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做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力、抗氧化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体外抗氧化活性模型,评价费菜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费菜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高浓度时,费菜黄酮的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及亚铁还原能力试验(FRAP)值均显著大于BHA;当费菜黄酮浓度高于54.8μg·mL^-1时,对DPPH·的清除率极显著大于VC;当浓度为48.6-68.0μg·mL^-1,OH·清除率与VC差异不大。此外,其他抗氧化指标在测定范围内活性均显著小于VC。费菜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健康食品原料开发及利用。

  • 标签: 费菜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测定菜豆豆荚黄酮含量,优化菜豆中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将回流法、超声法、煎煮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进行对比,采用正交法优化了超声提取工艺。用最佳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结果提取次数对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85%乙醇、超声60min、提取3次,菜豆中黄酮含量为158.86mg/100g。

  • 标签: 菜豆 芦丁 最佳提取工艺
  • 简介:选用超声法提取柑橘皮中的黄酮,将单因素试验分析与正交试验相结合,得到超声法提取柑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5,提取液pH值8,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2.68%。

  • 标签: 柑橘皮 总黄酮 超声提取 影响因素
  • 简介:对盆栽银杏和臭椿苗木经100mmol·L-1和200mmol·L-1NaCl胁迫处理后,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技术,对叶片表皮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不同部位Na+、K+、Cl-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臭椿和银杏片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Cl-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K比上升.银杏Na+主要积累在液泡中;臭椿Na+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细胞质Na+含量高于液泡.银杏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Cl-在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Cl-未被液泡区隔化;臭椿在NaCl胁迫下,细胞大量吸收Cl-的同时液泡未对Cl-区隔化.NaCl胁迫下,银杏对Na+的吸收大于对Cl-吸收,而臭椿对Cl-的吸收大于Na+的吸收

  • 标签: NACL胁迫 X射线微区分析 离子区隔化
  • 简介: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的沙棘游离黄酮和部分样的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的沙棘分析表明:沙棘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的游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中游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的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的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中槲皮素的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 标签: 亲本群体 子代群体 沙棘叶 黄酮 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