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诱变育种有幅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两个方法。它是通过电离幅射或化学的作用去影响鱼类组织内化学遗传物质(如核苷酸染色体),引起染色体的局部丧失或造成染色体易位、倒拉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化。这些影响能使鱼类的性状产生变异,通常称为突变。这样,从突变的个体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鱼类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的品种。这种方法就叫人工诱变育种。

  • 标签: 人工诱变 育种 鱼类 化学诱变 性状 培育
  • 简介:本试验旨在利用秋水仙素化学诱变的方法,得到虞美人的变异品种,使之生长势增强,单朵花期延长,花朵直径增长,花柄增粗。提高虞美人的观赏价值,并渴望能成为切花材料。

  • 标签: 虞美人 化学诱变
  • 简介:本文研究了秋水仙素加DMSO对赤霞珠、无核白等6个品种的葡萄试管苗进行不同方法,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经秋水仙素加DMSO处理后,所有品种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如叶序紊乱,茎间缩短,叶脉二叉,叶面皱缩,叶面呈披针形等变异,这些变异与染色体变异并非一致。且在第二代后基本消失。经过处理后生根能力大大降低,而成活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处理效果方面,以欧洲种效果较好,而不同品种之间差别较大,品种间以赤霞珠和无核白的效果较好,Canadice,Interlake次之,白香蕉和s9110较差。器官处理上以主芽比侧芽效果好。处理方法上,以浸泡法较好。浸泡浓度和时间上,各品种有各自的最适浓度。处理当代获得的几乎都为嵌合体,嵌合体面积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处理而异。经快速继代转接能得到四倍体细胞不断增多的嵌合体。

  • 标签: 葡萄 试管苗 化学诱变 多倍体育种 培养基 秋水仙素
  • 简介: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是生物诱变育种的一种新的育种技术。离子束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不仅有物理的和化学的,而且还会引起强烈的生物效应,从而促使生物产生各种变异(其中有许多是自然条件下极为罕见或难以产生的),我们可以从中选出所期望的优良变异,经过培育而成为一个新品种。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的主要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变异率高,一般要比自然变异率高1000倍以上;(2)变异谱宽,即变异的类型

  • 标签: 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新品种 育种技术 变异率 生物效应
  • 简介:采用激光照射猴头菌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对猴头菌丝体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以照射12min的处理生长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促进了菌丝的生长;激光照射12min的处理组菌丝体干重最高为0.358g,激光照射18min处理多糖含量最高,达到了9.12mg/ml。

  • 标签: 猴头 激光诱变 菌丝性状 多糖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0.122、0.670、1.219、3.657、10.971和32.91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40d,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其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3.66~32.91mg/L时,铬处理鱼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残留量同其微核率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微核试验 诱变效应 重金属污染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实心莓亚属的浆果类植物,果实多汁、柔嫩,晶莹透亮,呈紫黑色,风味醇美,且具有特有的宜人香味。营养十分丰富,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是Ve和Vk的上等来源。黑莓中的Vc含量在水果中属于中等至中等偏上水平,但是Ve含量较高,是苹果的8~9倍,柑桔的4倍,草莓的3倍,其含量之高是果品中极少见的。

  • 标签: 黑莓 航天搭载 引种 浆果类植物 悬钩子属 Vc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