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据《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第21期《不同幕类型对“摩尔多瓦”葡萄果穗微域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刘笑宏等)报道,为探讨直立幕和水平幕对“摩尔多瓦”葡萄果穗微域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13年对部分篱架栽培的摩尔多瓦进行架式改造,培养为棚架水平幕,与篱架直立幕相比较进行研究,

  • 标签: 葡萄品质 叶幕 《中国农业科学》 摩尔多瓦 果实品质
  • 简介:为了培育优良三草品种,利用高加索三草和白三进行人工杂交,得到的F1代植株移植到田间形成了多个株系。本试验选用了4个结实率较高的F。代株系(分别命名为4-1、1-10、2-4和3-7)和父母本,利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对其种子发芽后进行核型研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均为2n=6x=48,与母本高加索三草的染色体数相同;杂交后代与亲本的核型类型都为1A型,但核型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核型不对称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4-1〉1-10〉2-4〉3-7〉高加索三苹。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株系形态上的差异,不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而是由核型的不同造成的。

  • 标签: 高加索三叶草 白三叶 杂交F1代 核型分析
  • 简介:通过对金叶桃卫矛进行的初步组织培养研究试验,得出的结果表明:最佳的灭菌方法是0.1%升汞6min+70%酒精25s;最佳的外植体是茎段;最佳的初代培养基是WPM;最佳的继代培养基是WPM+2.0mg/L6-BA+IBA(0.5)。

  • 标签: 金叶桃叶卫矛 组织培养 灭菌方法 研究
  • 简介:猪流行性腹泻,有一定的季节性,常见冬春季节。国内流行,以12月至次年的2月,为流行性腹泻的高发期。待到冬春季节,又到预控猪流行腹泻的关键时期,文章就诊治要点做汇总阐述,为今后科学防病做技术指导。

  • 标签: 腹泻 传染 防治
  • 简介:以苦菜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浸提法制备提取物,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测试对象,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苦菜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浓度越高抑菌率越大,且苦菜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大于苦菜根提取物。

  • 标签: 苦菜叶 苦菜根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 简介:大豆卷螟是豆科作物尤其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为验证短稳杆菌杀虫剂对大豆卷螟的防控效果,分别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300、600、900倍液对大豆卷螟2、3、4龄幼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300、600倍液对大豆卷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短稳杆菌 大豆卷叶螟 杀虫效果
  • 简介:运用Fluent流体分析软件,以菜籽油、辣椒颗粒和花生粒构成的多相流属性为研究对象,结合Eulerian多相流模型,研究了单斜桨和组合斜桨搅拌作用下的速度场、密度场和各单相体积分数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当旋转速度为5rad/s时,在组合斜桨作用下,多相流的紊流特性强度增加,整体流动速度提高;近壁区的高密度聚集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混合密度均匀化程度提高;各单相的体积分数分布值与初始设定值较为接近,可以实现多相流物料的均匀性混合。计算结果对相应的多相流混合特性机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油辣椒 多相流 组合斜叶桨 数值分析
  • 简介:了解植物生长及其构成器官的调控机理是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目标。植物的发育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由多种复杂的途径相互作用进行调控。一方面,发育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最终的大小和形态;而另一方面,植物叶片的发育过程普遍地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即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的顶端分生组织周围区起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程序最终发育成成熟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涉及转录因子、小分子RNA及植物激素等多种调控因素的复杂调控作用,最终形成形态大小固定的一片。本综述中主要从植物原基发育、轴性发育、大小发育和形发育等方面阐述了植物发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叶发育 叶原基 叶轴性 叶大小 叶形
  • 简介:海棠是苹果树重要的基砧,以它建立的苹果园具有生长健壮、抗性好、产量高、果个匀、品质优等特点。但繁殖海棠基砧费工费时,用怀莱海棠种子育苗时,在苗床易感立枯病,幼苗栽植时气温高,缓苗时间长,成活率低。因此生产中育苗成为旱塬果农一件头疼的事。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连续2年在淳化县十里塬镇园艺站进行用圆海棠枝条扦插和种子秋播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淳化县十里塬镇园艺站。

  • 标签: 硬枝扦插 基砧 枝条扦插 园艺站 缓苗 旱塬
  • 简介:春季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做好营养补充,为果树开花结果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丰产奠定基础。1处理好病害树剪除病枝、烂根,涂以复方多菌灵、代森锰锌。清理死树,对因病害而死亡的树进行清理,将树穴土清理出去;同时,扩穴至100厘米^2、深60厘米、填入20厘米土杂肥、20厘米新土,以备来年重新植树。

  • 标签: 果树病虫害 复方多菌灵 土杂肥 病虫害防治 背上枝 营养补充
  • 简介:采用营养袋扦插育苗的方法育苗,并将Pt菌剂放入袋中进行菌根化处理,探讨Pt菌剂对尾桉(Eucalyptusurophylla)扦插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尾桉扦插生长的Pt菌剂浓度为10g,尾桉的苗高、地径、干重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8.9cm、1.46mm、6.8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0%、78.0%、94.2%。

  • 标签: PT菌剂 尾叶桉 鲜重 地径
  • 简介:分析了香柚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其他柚类、柑类果树品种的不同之处,以及香柚在不同生长阶段病害、虫害及冻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相关技术措施,特别是在果园冬季管理方面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春香柚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 简介:为探索农抗702防治早稻瘟和穗颈瘟的田间药效。分别以农抗702和水稻品种早杂两优28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农抗702药液进行防治水稻瘟和穗颈瘟的研究。防治瘟试验,在水稻分蘖期喷施药液前1d和后15d分别进行病情调查;防治穗颈瘟试验,分别在水稻乳熟期进行病害调查和水稻成熟测产。并测定相应时期水稻叶片中POD、CAT、SOD、PAL和PPO活力。分别以喷施春雷霉素(45μg/mL)为阳性对照和喷施去离子水为空白对照。喷施15、30和45μg/mL三种浓度的农抗702对瘟防治效果分别为72.14%、80.32%和85.2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08%、84.87%和86.58%;对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17.28%、21.40%和22.57%。由此可见,农抗702能较有效的提高水稻叶片内防御酶活力,防治稻瘟病并提高水稻产量,是防治稻瘟病较理想的新型杀菌剂。本研究可为农抗702的进一步研发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农抗702 叶瘟 穗颈瘟 防御酶
  • 简介:对桑树、菩提树叶片的长、宽、长宽之和、长宽乘积与对应的叶面积和鲜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旨在探寻一种简便的测算桑树、菩提树叶面积和鲜重的方法。将采集的叶片样本按照叶片编号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其鲜重,再运用叶面积测定仪测量叶面积和长、宽,应用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常见桑科植物桑树、菩提树叶片的长、宽、长宽之和、长宽乘积分别与叶面积和鲜重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经检验,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较高的可靠性。桑品种试11的叶面积和鲜重,以叶片宽来估测精度较高;菩提树的叶面积以长宽之和来估测精度较高,而鲜重则以叶片宽来估测精度较高。

  • 标签: 桑树 菩提树 叶面积 叶鲜重
  • 简介:为纪念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王栋先生,激励广大草业科学的青年学生更加勤奋学习,在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的倡导下,由中国草学会主办了王栋奖学金。14年来,王栋奖学金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发展之路。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近20多年来草业科学事业的发展之路。适逢第12届王栋奖学金颁奖,王栋先生诞辰110周年,再加上国家促进草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草业科学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从宏观上看,草业科学从研究到生产,从规模到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未来几十年内,推动草业科学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 标签: 王栋 奖学金 草业科学
  • 简介:本试验采用甜菊组培苗叶片为材料,以RAPD分子标记检验水浴温度与时间、取样重量以及优化步骤等三个DNA提取影响因素,进而以SRA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RAPD结果进行验证,以提高甜菊组培苗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水浴温度、时间为70℃30min(A2),取样量为0.1g(B2)时,提取到常规步骤9的上清液V(C4)即可满足常规分子标记要求,且提取时间可减少1~1.5h。

  • 标签: 甜叶菊 DNA提取 分子标记
  • 简介: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哈素海环路边坡研究了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和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不同比例混播建植护坡植被地上部分茎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披碱草、冰草和无芒雀麦2∶1∶1的配比组合优于其他配比组合,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茎截留量高于其他组合;其草层高度52.10cm,地上生物量干重20.37t/hm^2,持水最大截留率为38.03%、最大截留量5.35mm。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是最优的护坡混播配比组合。

  • 标签: 禾草 混播比例 护坡植被 水文生态效应
  • 简介: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并筛选了25种具有代表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对朱砂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雌成螨的触杀活性,并构建了一个预测能力较强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化合物对朱砂螨均具有触杀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处理48h后,LC50值低于1000mg/L的化合物有8个,分别是3-(2-苯并咪唑)-7-(二乙氨基)香豆素(1)、3-(2-苯并噻唑)-7-(二乙氨基)香豆素(2)、3-氨基香豆素(3)、3-乙酰基香豆素(4)、4-甲氧基香豆素(5)、6-硝基香豆素(8)、6,7-二甲氧基香豆素(13)和7,8-二羟基香豆素(21),其中化合物1、2、3、5和13的杀螨活性优于药剂对照螺螨酯或与其活性相当;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13,处理48h和72h后LC50值分别为284.8和122.2mg/L,其毒力约为螺螨酯的2倍。通过计算得到2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34种物化参数,以此为描述子,经过SPSS相关性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和校正,得到一个以扭转力、取向力、总能量和分子半径为自变量的QSAR模型,该模型复相关系数R达到0.987,复判定系数R2也达到0.967,通过F检验证明上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标签: 香豆素类化合物 朱砂叶螨 触杀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Q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