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建设重庆市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方案、建立以仿真口腔诊室为基础的临床能力实训中心、提升口腔护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落实"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以及提供全面保障等措施逐步建设基地。基地经过6年建设,共完成了139名口腔护培学员的培养,平均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1.21%。92.81%(129/139)的学员从事了口腔专业护理工作,并有14.73%(19/129)的学员成长为护理骨干。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宣传力度,扩大辐射范围。

  • 标签: 口腔护士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基地建设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供血区输血不良反应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2019年~2021年重庆市某供血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相关资料,分析输血不良反应者性别、年龄、 有无输血史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9年~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男女性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40~≤60岁及>60岁人群为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人群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及2020年有无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21年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

  • 标签: 供血区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
  • 作者: 高旭霞 陈粼波 杨敬敏 王念蓉 何春燕 卢大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重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20,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 重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重庆 4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在中国重庆人群的遗传病因及特点。方法选取80例有CH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家系共分离分析进行变异的有害性评估和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分析。结果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每个CH患者约检测到分布在15 671~16 001个基因上的79 202~82 654个等位基因突变。经人群频率和变异类型等过滤后,每个患者筛选到分布在1400~1629个基因上的1691~1987个等位基因变异。在47个CH相关基因中,80例CH患者共筛选到147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DUOX2基因突变的占比最高,为63.75%(51例),且有35例CH患者的临床表型可以被该基因变异解释;TG和TSHR的基因突变比例相对较高。本次检测还发现了15个目前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此外,55%(44例)患者携带单个基因的变异,26.25%(21例)患者携带两个及以上基因的变异。结论DUOX2基因突变是中国重庆地区CH患者的遗传因素之一,同时该地区CH致病基因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WES是CH临床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对CH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变异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估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保健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1—2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重庆市39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青少年保健服务提供情况和人力资源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重庆市39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32所(82.1%)设置了青少年保健门诊,但均不属于独立的科室,以隶属妇科为主(40.6%)。37所机构(94.9%)提供机构内青少年保健服务,其中26所(66.7%)同时提供机构外青少年保健服务。所有机构均能提供常见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服务,但能提供营养评估及常见问题咨询与指导、心理行为筛查及心理卫生咨询与指导、意外伤害预防与指导、暴力伤害预防与咨询、网络成瘾行为评估与指导等服务的机构分别为25所、20所、16所、10所和8所。从事青少年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共有273人,以兼职人员为主(98.9%)。结论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青少年保健门诊建设仍待加强,青少年保健的服务提供和人力资源配置均存在不足。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健康促进 妇幼保健机构 青少年保健 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 标签: 结石 性别特性 年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结石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庆黔江民族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方法:将黔江民族医院2016-2020年院前急救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目标,分析患者男女比例及疾病谱(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出诊月份、出诊时间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总体情况分析,急诊患者男性比例较大,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男性患者比例60.87%、61.85%、59.88%、56.67%、57.77%、59.31%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女患者39.13%、38.14%、40.12%、43.33%、41.81%、40.68%整体呈现不断提高趋势,急救疾病谱为中毒及损伤、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黔江区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多,主要为中毒及损伤、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 标签: 黔江民族医院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出生队列是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对健康结局影响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缺乏有力支撑孕前暴露特别是父系暴露对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影响研究的大型队列平台。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研究是起始于孕前阶段,同等关注男女双方的环境、心理、行为等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计划招募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夫妇20 800人。通过随访,调查志愿者2年内是否自然受孕。对进入妊娠期的女性志愿者,在孕早、中、晚期进一步随访,并对分娩的子代随访至2岁,监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等结局发生情况。各阶段分别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包括精液、外周血、尿液、胎盘、脐带、脐带血、口腔拭子等。截至2022年1月,已纳入志愿者8 698人,分布于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本队列建设目标是成为涵盖父母双方的前瞻性大样本孕前出生队列,将以独特的设计和更加全面的视角阐明全生育周期特别是孕前期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及机制。

  • 标签: 出生队列 暴露组学 自然妊娠 孕前因素 精液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万州区内医疗机构污水的管理现况,为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污水的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第一季度对辖区内99家医疗机构院区进行污水消毒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卡方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万州区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第三检验合格率为73.74%,主要受使用污水消毒器、管理科室、医疗机构等级及使用消毒剂种类的影响(P

  • 标签: 医院污水 消毒 万州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明确重庆市南川区2015-2021年结核病流行特征,提出具体的防治策略。方法:将2015年-2021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650例结核病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基本资料并分析,总结流行特征。结果:在2015-2021年间,农村结核病发生率高于城市,其中青壮年结核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老年结核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糖尿病占比明显高于青壮年组和中年组(P<0.05)。结论:重庆市南川区2015-2021年结核病流行特征为青壮年患病率持续降低,老年患病率持续升高,需重点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 标签: 重庆市南川区 结核病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庆石柱地区孕妇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月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孕检孕妇436例(其中土家族327例,汉族109例),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统计分析重庆石柱地区土家族女性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进行比较。结果:重庆石柱地区土家族女性MTHFR C677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0%、46.2%、13.8%,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1%、36.9%,与柳州苗族、三江侗族、三亚黎族、延边朝鲜族等地少数民族女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柱汉族、巴东土家族、大理白族、银川回族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石柱地区土家族女性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之间比较有一定差异,具有民族特点。 

  • 标签: 土家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8 ~ 10岁儿童及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2018年3 - 11月,按照《重庆市2018年碘缺乏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在全市39个县(区),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孕早、中、晚期均衡)。采集儿童及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和随意1次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选取13个县(区)的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计算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分别检测儿童及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7 973、3 927份,盐碘中位数均为26.20 mg/kg,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9.07%(7 899/7 973)、99.57%(3 910/3 927),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3.72%(7 472/7 973)、95.03%(3 732/3 927)。分别检测儿童及孕妇尿样7 973、3 927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8.60、186.30 μg/L。39个监测县(区)中,无县(区)儿童碘缺乏,有4个县(区)孕妇碘缺乏。共检查2 656名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1.73%(46/2 656)。结论2018年,重庆市8 ~ 10岁儿童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甲状腺肿大率符合国家标准(< 5%);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但部分县(区)孕妇存在碘缺乏风险。

  • 标签: 盐类 尿 儿童 孕妇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重庆市援沪医疗队接到上级通知后经过短时间的集结,立刻奔赴上海,入驻了方舱医院,对各项医疗工作进行规范,理顺方舱运行秩序,提高紧急医学救援队操作的规范化,行动机动更为迅速,快速地控制了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此,本文以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的方舱医院救治医院为基础,探讨了医疗队的救治经验,希望可以为相关医疗活动提供借鉴。

  • 标签: 援沪医疗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救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流感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9年,涪陵区报告ILI 42 169例,平均就诊率为1.22%,高峰期在冬春季和夏季。0~< 5岁组22 788例,占50.4%。2010-2019年共送检ILI咽拭子8 049份,核酸阳性率为14.52%,核酸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甲型季H3型占比37.98%,其次是乙型BV型,占比30.80%,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月份(26.34%),其次为11月份(24.85%)。结论重庆市涪陵区流感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优势毒株是季H3型,幼儿及在校学生是流感高发人群。应继续加强流感毒株的监测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 标签: 流感,人 流感样病例 流行病学 病原体 流行特征 监测 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7—2020年重庆市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医院监测数据,将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所有出生缺陷监测机构监测的1 103例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患儿纳入研究,分别按年份、围产儿性别、产妇常住地(城/乡)、产妇年龄、不同地域等类别分组,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类别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并通过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7—2020年,重庆市共监测围产儿1 022 314例,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儿1 103例,发生率为10.79/万,其中城镇为11.47/万、乡村为9.48/万,城镇发生率高于乡村(χ2=8.424,P=0.004);男性为10.47/万、女性为10.97/万,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6,P=0.436)。不同年龄段产妇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U型分布,年龄段间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65,P<0.001),<20岁产妇及≥35岁产妇组发生率较高,25~29岁组发生率较低。2007年发生率为17.96/万、2020年为7.18/万,2007—2020年下降了60.02%,其中神经管缺陷、染色体综合征、肢体短缩、腹壁缺损发生率分别下降了78.12%、77.38%、80.55%、91.30%,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上升了456.16%。2007—2020年,重庆市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17.046,P<0.001),除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外(χ2趋势=8.744,P=0.003),其余4类病种均呈下降趋势(神经管缺陷χ2趋势=48.618,P<0.001;染色体综合征χ2趋势=50.999,P<0.001;肢体短缩χ2趋势=73.464,P<0.001;腹壁缺损χ2趋势=79.863,P<0.001)。结论2007—2020年,重庆市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出生缺陷 发生率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綦江区高二学生结核病主动筛查及其效果,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主动发现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22年重庆市綦江区对全区8所高二学生开展结核病筛查,2013-2017年采用结核抗体、2018-2022年PPD进行筛查,对结核感染阳性学生再行胸片筛查,胸片检查异常的进一步开展痰涂片、结核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查,统计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2013-2022年高二学生结核感染率为4.53%(2734/60532),发现活动性肺结核29例,发现率为47.91/10万(29/60532)。结核抗体与BCG-PPD( 20U/ml)、TB-PPD(20U/ml)和TB-PPD(50U/ml)的结核感染率(3.73%、4.92%、6.20%和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13、170.169、128.669,P<0.0083)41.60/10万)。结论  在中高结核疫情地区,应主动开展高二学生结核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结核患者。

  • 标签: 高中生 高二学生,结核病 筛查 防控
  • 简介:摘 要: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传统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受社会关注〔1〕。 由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主持申报的“九蒸九晒熟地黄炮制技艺”(下称九制地黄)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标志着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本文从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历史渊源、技艺内容、技艺特征、重要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突出特点优势,为今后的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药炮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綦江区高二学生结核病主动筛查及其效果,为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主动发现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22年重庆市綦江区对全区8所高二学生开展结核病筛查,2013-2017年采用结核抗体、2018-2022年PPD进行筛查,对结核感染阳性学生再行胸片筛查,胸片检查异常的进一步开展痰涂片、结核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查,统计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2013-2022年高二学生结核感染率为4.53%(2734/60532),发现活动性肺结核29例,发现率为47.91/10万(29/60532)。结核抗体与BCG-PPD( 20U/ml)、TB-PPD(20U/ml)和TB-PPD(50U/ml)的结核感染率(3.73%、4.92%、6.20%和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13、170.169、128.669,P<0.0083)41.60/10万)。结论  在中高结核疫情地区,应主动开展高二学生结核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结核患者。

  • 标签: 高中生 高二学生,结核病 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庆某三甲医院门诊健康汉族女性外眼形态特征衰老变化规律,为重庆地区汉族女性眼周年轻化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及整形美容咨询的健康汉族女性眼部清晰正面照片。按年龄段分层(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进行照片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年龄段抽取相同数量的照片。以瞳孔为O点构建坐标轴,双侧瞳孔连线为x轴,过瞳孔中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测量内眦点(A)、下泪点(B)、y轴与下睑缘交点(C)、下睑缘最低点(D)、外眦点(E)、上睑缘最高点(F)、y轴与上睑缘交点(G)的坐标位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年龄段间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共测量500名重庆地区健康汉族女性,每个年龄段各100名。测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A(x)值逐渐增大,A(y)值逐渐减小,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0、7.97,均P<0.001),表明内眦点随着衰老远离瞳孔向鼻侧向下移动;B(x)值逐渐减小,B(y)值逐渐增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2、39.93,均P<0.001),表明下泪点随着衰老向瞳孔向颞侧向上移动;C(y)值逐渐增大,G(y)值逐渐减小,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29、143.98,均P<0.001),表明随着衰老上下眼睑均向瞳孔移动导致眼裂变窄;D(x)值逐渐增大,D(y)值逐渐增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24、259.24,均P<0.001),F(x)值逐渐增大,F(y)值逐渐减小,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03、152.95,均P<0.001),表明随着衰老上睑缘最高点及下睑缘最低点均向瞳孔靠拢移动;E(x)值逐渐增大,E(y)值逐渐减小,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1、21.46,均P<0.001),表明随着衰老外眦点向鼻侧向下移动;内眦点与外眦点的距离(AE)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P=0.41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29岁组与≥60岁组各标志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部分指标在部分相邻年龄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整体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大。结论重庆某三甲医院门诊健康汉族女性在衰老过程中外眼形态特征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整体表现为眼球暴露度缩小,内眦退缩,内、外眦向鼻侧向下移位,外眼形态轮廓由圆润逐渐转向细长外观。

  • 标签: 衰老 健康汉族女性 外眼形态 坐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及疗效等方面的相关性,为重庆地区儿童Hp感染的根除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至7月疑诊为Hp感染并行胃镜检查的156例儿童,均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组织学检测,同时对Hp培养阳性的患儿(102例)应用聚集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及对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耐药性试验,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为纯合子快代谢型(HomEM)、中间代谢型(HetEM)及慢代谢型(PM),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PAC)方案在不同代谢型中的根除结局。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102例患儿Hp培养阳性,13C-UBT阳性率为97.1%(99/102),RUT阳性率为99.0%(101/102),组织学阳性率为90.2%(92/102)。2.102例Hp感染儿童中,HomEM占45.1%(46/102),HetEM占41.2%(42/102),PM占13.7%(14/102)。3.102例Hp感染儿童中,男50例,女52例,年龄3岁~17岁9个月(中位数9岁7个月),CYP2C19基因代谢型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患儿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使用PAC方案者87例,Hp根除治疗初治失败者36例,其中HomEM 18例,HetEM 15例,PM 3例,根除治疗成功者51例,其中HomEM 21例,HetEM 21例,PM 9例,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在PAC方案中的Hp根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7例患儿中,45例患儿对克拉霉素敏感,其中37例患儿根除治疗成功,42例患儿对克拉霉素耐药,其中14例患儿根除治疗成功,克拉霉素耐药性与PAC方案中儿童Hp根除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在PAC方案中根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重庆地区Hp感染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与性别、年龄及目前的PAC方案根除疗效有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CYP2C19基因 三联疗法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