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线性是反映实验方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临床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砝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分析和系统方法已用于线性评价,检测结果的偏差与线性密切相关。用RIA法定量β-HCG在与临床密切结合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方法与待测物浓度常呈非线性关系,出现非线性偏差,导致准确性不高和实用性不强,测定值与真值有较大的偏倚。通过确立实验检测方案回归线性检测可报告范围,达到回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 标签: RIA 可报告范围 线性评价
  • 简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药物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估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大量运用该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整理,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IIF)与线性免疫印迹(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YY/T 1789.4-2022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性能评价方法 第4部分:线性区间与可报告区间》建立N末端B

  • 标签: NT-proBNP 免疫层析 线性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中国,全息投影技术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人们已试着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舞美效果的突出表现。这项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给观众带来富有想象力的虚拟现实立体体验、戏剧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动和有趣好玩的多方位观看感受。本文首先概述了全息投影技术,并介绍了其特点和优势,之后分析了全息投影技术在国内演艺活动中的应用实例,同时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技术用法,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虚拟艺术 全息投影 立体感受 演艺活动
  • 简介:病理实验课包括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的辨认,而镜下标本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学生的组织学基础不扎实的话,就更是难上加难,显微投影的使用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如何运用好显微投影,提高实验课质量,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我们在多年使用显微投影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对提高病理实验课的质量做了一些尝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 标签: 病理实验课 投影 显微 质量 大体标本 组织学基础
  • 简介:目的探讨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在体表的投影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具(40侧)经血管内灌注乳胶颜料的成人尸头,在尸头上标出外侧裂及中央沟的体表标志线,后在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最后划定两支静脉的体表投影区。结果Trolard和Labbe静脉的形态、走行和回流位置存在较大变异,大多数走行于划定的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体表投影区。结论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的变异大,但其走行仍有规律可循,血肿穿刺时避开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区,可最大化避免静脉的损伤。

  • 标签: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体表投影区 临床意义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肝的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肝的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肝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肝上、下界之间的距离平均为3.67厘米。肝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目的:对CoulterLH7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做线性评价。方法:采用原装配套试剂、校准品和室内质控品,以原装线性质控品为样本评价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以及血小板浓度(Plt)4项参数的线性范围。结果:4项参数的检测结果均呈良好线性关系,WBC、RBC、Hgb及Plt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363.5)×10~9/L、(0.00~7.92)×10~(12)/L、0.3~236.0g/L以及(0.3~2511.0)×10~9/L。结论:LH780血液分析仪的线性范围宽泛,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要求。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线性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 简介:摘要全息投影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较为缓慢,也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该项技术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相应的,全息投影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军事领域中,已经迈开了研究和应用该项技术的脚步。

  • 标签: 全系投影技术 军事测绘导航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干预的效果。方法:组资料在院时间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共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采取抽签分组,调查组;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对照组:常规护理,指标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高级中枢损伤指标、满意度以及临床其他指标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调查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为91.23%,与此同时,本组的神经功能损伤、住院时间、满意度评估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义明显(P<0.05)。结论:节点线性引导干预辅助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患者及其家属更为认可,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 静脉溶栓 应用效果
  • 简介:卡方检验(X^2)是临床应用(或滥用)最广泛的统计学检验方法之一,可用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间的关系,也是X^2检验最简单和最为人熟知的应用形式。如果有第3个分类变量作为混杂因素,则可以采用分层X^2检验。但当维度更高,欲同时研究4~5个分类变量间的关系时,X^2检验显得就不够了,难以对多个分类变量间的关系给出一个系统而综合性的评价,也不可能在控制其它因素时估计变量的效应,此时应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

  • 标签: 卡方检验 延续 对数线性分析
  • 简介:目前越来越大的平板探测器尺寸和越来越复杂的扫描轨道使得单次扫描的CT投影数据成倍地增加,这给数据存储和实时传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高效的CT投影数据无损压缩方案,通过整数小波变换、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对投影数据进行去相关,并改进了Golumbo—Rice熵压缩编码方案。该方案在相对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下实现了高压缩比,为实时快速传输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文章对整个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利用Varian2520V平板探测器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分析。

  • 标签: CT投影 数据压缩 整数小波变换 熵编码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全息投影技术概念和特征入手,介绍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分类。从虚拟手术、医学诊断、远程医疗及疾患沟通等方面探讨了全息投影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践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远程教学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可行性。

  • 标签: 全息投影 医学 医学教育 应用
  • 简介:就多投影立体拼接显示墙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影响立体感的两个指标最大视差和正负视差配比,给出了立体视差调节的指导性原则。首次提出了以实时曲线拟合生成边缘融合函数的方法,并基于平行双目投影模型,结合几何校正技术对多通道立体显示拼接墙进行了实现。实验证明,最大视差和正负视差配比对虚拟现实系统的立体感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基于曲线拟合的边缘融合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多通道投影的无缝拼接。

  • 标签: 多投影立体显示墙 最大视差 曲线拟合 平行双目投影模型 几何校正 边缘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