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 3年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和病原属性,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 726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 78.1%)为主,排列在前 5位者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当前临床感染性细菌分布的重要特征是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逐渐代替传统致病菌成为主要病原菌,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 临床感染 病原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离真菌类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患儿所有无菌部位标本初次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检测,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236株真菌,来源于血液标本占64.0%(151株),脑脊液22.9%(54株),骨髓3.8%(9株),腹水3.8%(9株),胸水3.4%(8株)和组织2.1%(5株)。236株真菌中,前3位检出的分别为念珠菌属[175株(74.2%)]、新型隐球菌属[31株(13.1%)]和酵母菌属[9株(3.8%)]。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07株(61.1%)]、近平滑念珠菌[33株(18.9%)]、热带念珠菌[13株(7.4%)]。少见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根霉、外瓶霉均有检出。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100%敏感。结论儿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主要地位。新型隐球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不容忽视。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儿科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抗真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学诊断的肺真菌病的菌种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送检组织标本特殊染色病理诊断肺真菌病的患者187例(包括肺切除或开胸肺活检92例,经皮肺穿刺33例,经支气管镜活检62例),所有病例除常规HE外,均行六胺银、PAS、黏液卡红及抗酸染色;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及真菌培养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87例患者,男103例,女84例;年龄12~70岁,平均(48±14)岁。组织病理诊断的菌种为:肺曲霉病85例(45.5%),其中侵袭性曲霉感染60例,曲霉球25例;肺隐球菌病51例(27.3%),肺毛霉6例(3.2%),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1.6%),肺念珠菌病3例(1.6%),肺孢子菌病2例(1.1%),由于组织少、退变等限制性原因导致镜下不能明确分类的真菌病37例(19.8%);2011—2015年88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真菌病的患者中,35例送真菌培养,送检率为39.9%;培养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的18例(51.4%),病理诊断为真菌病但未培养出真菌的13例(37.1%),病理未能明确分类但培养出真菌的3例(8.6%)。结论经组织标本病理诊断的肺真菌病中,肺曲霉病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肺隐球菌病、肺毛霉病、肺组织胞浆菌病、肺念珠菌病及肺孢子菌病。少部分病例组织化学特殊染色不能分类;病理组织化学特殊染色与培养对常见真菌菌种分型的符合率较高。约37%经病理组织确认的肺真菌病病例培养阴性。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组织化学特殊染色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

  • 标签: 肺真菌病 发病率 组织病理 特殊染色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共1293例,对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红色毛癣菌685株(53.00%)、须癣毛癣菌333株(25.75%)、犬小孢子菌31株(2.40%)、铁锈色小孢子菌37株(2.86%)、絮状表皮癣菌8株(0.62%)、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0.62%)、紫色毛癣菌6株(0.46%)、玫瑰毛癣菌6株(0.46%)、断发毛癣菌11株(0.85%)、念珠菌168株(12.99%).结论: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为检出比例最高的前三种菌种,念珠菌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真菌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真菌及双菌种感染在胃癌,胃溃疡中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病理检查的98例胃病患者,其中胃溃疡和胃癌患者数量分别为49例,办理住院手续之后所有患者都进行病理检查,对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真菌、幽门螺杆菌、双菌种检出率感染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胃溃疡、胃癌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为71.43%,真菌感染检出率为65.31%,双菌种感染检出率为57.14%;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为61.22%,真菌感染检出率为34.69%,双菌种感染检出率为30.61%。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胃溃疡患者真菌、幽门螺杆菌、双菌种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真菌 胃溃疡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尿液标本念珠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临床上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要加强念珠菌耐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真菌分布 耐药变迁
  • 简介:摘要控制好菌种的培养、传代和保存方法就控制好菌种的质量。

  • 标签: 菌种 培养 传代 保存
  • 简介:以林可霉素产生菌82-7#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三重复合诱变处理、筛选耐自身产物的高产菌种,从中获得65-12#菌株.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发酵培养基优化组合后,其摇瓶效价提高28%,应用于30吨发酵罐生产,其发酵指数较出发菌株提高16.8%.

  • 标签: 林可霉素 复合诱变处理 优化组合 菌种选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效佳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便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之用。方法用中药芡实、山药分别加入营养肉汤中作为菌种保存液,对23种细菌进行滤纸冰冻法保存。结果保存2年后取出培养,各菌存活率达100%。结论芡实或山药肉汤作为菌种保存液,用滤纸冰冻法可较长时间保存菌种

  • 标签: 培养基 中药 菌种 滤纸 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菌种保存方法。方法临床分离非苛养菌246株分别用纸片法和半固体琼脂法进行保存,并比较1m、12m、36m两种方法的菌种存活率。结果菌株经保存1m、12m和36m后,纸片法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0%、95.1%和88.2%,半固体琼脂法分别为98.0%、76.0%和42.7%。纸片法保存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36m后,菌株存活达100%,临床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保存36m后,菌株存活率均>88%。化脓性链球菌的保存效果不佳。结论纸片法适用于非苛养菌的保存,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纸片菌种保存法 菌种存活率 简便 低成本
  • 简介:摘要大多数细菌都可用人工方法培养,握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如无菌技术、各种细菌的营养要求和适宜的培养方法及保存、保管等。菌种的保存,特别是标准菌株的保存是细菌学检验,教学科研机构及有关生产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保存菌种的过程中,除了必须保证菌株的存活外,还应要求在保存过程中,保持其固有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及抗原特性等。

  • 标签: 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 保存及保管
  • 简介:本文报道了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后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52只,经鉴定,鼠种类分为2目2科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室外平均鼠密度为6.05%,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6%。为今后深圳机场鼠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目的探索板齿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方法对捕获的板齿鼠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测量统计。结果根据体重的频次划分,将板齿鼠划分成4个年龄组:幼年组(♂〈159.0g,♀〈140.0g),亚成年组(♂∶159.0~290.9g,♀∶140.0~289.9g),成年Ⅰ组(♂∶291.0~389.9g,♀∶290.0~409.9g),成年Ⅱ组(♂≥390.0g,♀≥410.0g)。结论体重法可用于板齿鼠的年龄鉴定。

  • 标签: 板齿鼠 年龄鉴定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方法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用诱鼠笼法采集鼠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对捕获的269只老鼠进行鉴定,共发现老鼠4种,其中褐家鼠142只,占52.75%;黄胸鼠84只,占31.23%;小家鼠33只,占12.27%;黑线姬鼠10只,占3.75%,未发现其它鼠种。

  • 标签: 城市市区 鼠类 种群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媒介按蚊种群构成、分布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科学防控疟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采取灯诱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帐诱法。结果按蚊调查仅监测到按蚊属的中华按蚊,本溪按蚊对家畜具有较强的偏嗜性,按蚊的高密度主要分布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结论本溪市存在疟疾发病媒介,应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加强灭蚊工作。

  • 标签: 中华按蚊 密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真菌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172例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真菌培养后,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真菌病的菌种组成、临床分类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72例真菌病标本真菌培养检出阳性133例,检出率为77.3%。一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34个本研究中致病菌菌株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三者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在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大多数,在酵母菌中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类,在霉菌中曲霉和青霉为常见。皮肤癣菌为趾甲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和酵母菌为指甲主要致病菌,霉菌感染趾甲高于指甲,混合感染很少发生。不同性别之间比较不同致病菌发病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病原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酵母菌,分布较少的为霉菌。其中皮肤癣菌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酵母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和近平念珠菌,霉菌和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培养 结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菌种的保存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从样品中分离出的有价值菌株需要进行分析研究,诊断用品的制备,菌苗的生产,药物的抑菌试验等都需要保存一套比较完整的菌种。现在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有培养基保存法、真空冷冻干燥法等,不论哪种方法均以保存时间长、菌种不变异,操作简便为最佳标准。由于工作的需要于2000年8月-2005年2月,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以棉棒为载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棉棒菌种保存法,同时与冷冻真空干燥法进行了比较,通过不同保存时间对细菌存活率菌落形态、染色、生物反应的观察比较,证实棉棒保存法与真空冷冻干燥法结果相同令人满意,该方法简便,且易于掌握,适用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菌种保存工作,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