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机体病变初期首先表现为组织细胞的代谢异常,而细胞代谢异常一般早于机体器官功能或形态的变化。热层析成像方法通过分析细胞产热导致的温度异常可探测这种变化,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做进一步检查或进行跟踪监控,因此,热层析成像方法适用于体检中的疾病早期筛查。 方法:采用热层析成像系统对1731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摄取乳腺体表温度分布图像,并对其中发现的异常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及追踪。 结果:发现三例乳腺癌患者和一例乳腺腺病患者。结论:热层析成像方法具有易操作、重复性好和非常优良的非侵入性,对乳腺癌筛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未来乳腺及妇科检查非常有潜力的新方法。与钼靶和超声方法比较,更适用于体检科。

  • 标签: 热层析成像 乳腺癌 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扫频源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仪CASIA2与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4至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12例(112只眼),分别采用Pentacam和CASIA2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散光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两组测量结果间差异性分析,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hman分析。结果112例(112只眼)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67±10)岁。Pentacam与CASIA2测量的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的平坦轴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4.24±1.73)、(44.14±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5)。Pentacam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60±0.29)、(-6.34±0.27)、(-6.47±0.26)D,CASIA2测量的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6.45±0.28)、(-6.17±0.25)、(-6.31±0.25)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40,-13.522,-17.186,均P<0.01)。Pentacam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5.08±1.84)、(44.18±1.85)、(44.63±1.82)D,CASIA2测量的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4±1.64)、(43.02±1.64)、(43.48±1.60)D,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6,21.819,22.981;均P<0.01)。两设备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矢量运算结果显示,Pentacam与CASIA2测量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6 D@57°±0.64 D,其中47只眼(41.96%)>0.50 D;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07 D@174°±0.21 D,其中2只眼(1.79%)>0.50 D;全角膜散光差异矢量质心为0.13 D@3°±0.69 D,其中59只眼(52.68%)>0.50 D。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角膜前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70,0.968,0.976,0.697;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18,0.875,0.925,0.517;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的r值分别为0.951,0.955,0.959,0.622(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设备测量角膜前、后表面陡峭轴、平坦轴、平均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度数均有较好的一致性,2.68%~8.04%的测量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95%LoA)外;两设备测量全角膜陡峭轴、平坦轴及平均角膜屈光力的95%LoA范围分别为0.01~2.28、0.06~2.27、0.10~2.20 D,95%LoA范围较宽,一致性较差。结论CASIA2与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及散光,在角膜前表面差异性较小,一致性较好,但角膜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测量结果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不建议互换。(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8-55)

  • 标签: 白内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角膜地形图 散光 年龄因素 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炎性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轴索退行性变,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为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获得扫描区域内各层血管图像,具有无创、快速、可量化等优点。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辅助评估脑部疾病。本文汇集近年采用OCTA观察MS眼部血流改变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认识MS的潜在发病机制和进行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平台的超声内窥镜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降低了超声内镜成像设备的硬件成本,提高了在线信号处理能力。它可以降低超声内镜成像设备的开发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也基于该平台分析了其电磁兼容试验的方法和试验关注点,提高该类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方便医疗设备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对试验结果的判定。

  • 标签: Labview平台 超声内窥成像 电磁兼容
  • 简介:摘要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自问世以来,以其快捷无创获取眼底血流信息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诸多眼底疾病的诊断和随诊中表现出巨大临床价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以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息肉样膨大及异常分支血管网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变。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是其诊断金标准。OCTA在PCV中的应用也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对OCTA中病灶的解读尚存在争议,不同研究中对PCV诊断的准确性差别较大,其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近年来眼底影像学技术不断更新,OCTA达到更深的扫描层次,对血流信号的捕捉也愈加精准,其在PCV中的应用尤其是诊断准确性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本文对OCTA在PCV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解读PCV患者的OCTA检查结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50-955)

  • 标签: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 息肉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层析法对蛋白含量的测定过程和测定效果。方法将蛋白浓度以及蛋白出峰面积,分别作为坐标系的横、纵坐标轴,绘制BSA浓度标准曲线。并以BCA试剂盒法作为参照,对凝胶层析法在蛋白含量测定效果做出评价。结果BCA法与凝胶层析法的相对误差,分别处在7.3%到121.2%,以及0.85%到42.31%之间。凝胶层析法的测定精准度,高于BCA法。结论凝胶层析法,在蛋白含量的测量上,具有测定方法简单、操作便捷、测量精准度高等优点。建议广泛采用。

  • 标签: 蛋白含量 凝胶层析法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层析-比色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比较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评价两方法对测定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的适用性。方法优化比色法O-乙酰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的验证;应用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检测多批次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化层析-比色法准确度回收率均为100%;样品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5.0%;中间精密度RSD均为3.4%;连续5次测定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 0;耐用性RSD为4.6%。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在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05)。结论优化的比色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

  • 标签: 伤寒Vi精制多糖 分子大小 O-乙酰基 层析-比色法 层析-积分法
  • 简介:摘要侧流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层析膜和纳米标记物的即时检测技术,因其简单、快速和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病原体检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传统的侧流免疫层析依赖于肉眼观察,灵敏度较低,只能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结果。随着不同类型标记物和灵敏检测设备的应用,侧流免疫层析实现了对待测物的定量、多组分检测。本文旨在结合纳米标记物、层析膜、条带检测仪,阐述侧流免疫层析检测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标记物的选择,层析膜和检测仪器的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色谱法,亲和 免疫测定 纳米粒子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构建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并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将 FER抗体及兔 Ig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利用荧光微球对抗 FER单克隆抗体及兔 IgH进行标记,并将其作为检测线及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时使用的试纸条。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的灵敏度可以达到 0.5ng/ml,批内 CV达到 3.6-4.6%,批间 CV达到 3.8%-5.0%,平均回收率达到 10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其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相比较时,相关系数可达到 0.8899,。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是 100-350ng/ml,女性是 40-260ng/ml。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验灵敏度较高,且检测十分可靠。

  • 标签: FE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检验
  • 简介:[摘要 ]OCT 是一种 利用 红外光波反射 生物 内部微结构 并 成像 , 是继超声波 、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后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它具有无损伤、非接触、高分辨、 易操作 和实时 测量 性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关于 OCT 在检测和诊断牙体 、 牙周组织及口腔黏膜的早期疾病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OCT) 早期龋病诊断 牙周 口腔癌
  • 简介:摘要当前,分子筛层析法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多门学科中重要的分析纯化工具之一。在生物制药领域,分子筛层析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去热原、脱盐及浓缩等方面。

  • 标签: 分子筛层析 生物制药 应用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ICA)法在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灵敏度及有无“带现象”。方法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与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GICA试条对定值质控品和临床上800份标本进行检测,ELISA法以A值〈0.1为阴性,A值0.1~0.5为弱阳性,A值〉0.5为阳性。再用GICA法对其阳性、弱阳性及随机抽取阴性标本中的80份进行复检。结果在800份标本中经ELISA法检出阳性42份,弱阳性8份,余为阴性。用GICA法复检出阳性45份,弱阳性3份,余为阴性。结论GICA法与ELISA法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抗原过量的影响,即避免产生“带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GICA的灵敏度要比成熟的ELISA法偏低。GICA法检测HBsAg方便、快速。

  • 标签: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简介:手机、电脑、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电吹风等每日与人接触的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被称为“隐形杀手”。然而到底这些家用电器是否存在电磁辐射,辐射量有多大。怎样才能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 标签: 电磁辐射 “隐形杀手” 家用电器 洗衣机 电吹风 电冰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化铝柱层析精制三七总皂苷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总皂苷的含量,考察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的用量和吸附剂用量对工艺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精制工艺为洗脱剂的浓度为55%乙醇,洗脱剂的用量为10倍吸附剂的用量,吸附剂用量为5倍三七总皂苷的用量。结论通过氧化铝柱层析精制后,三七总皂苷的收率大于70%,含量大于80%,说明此精制工艺是可行的。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氧化铝 高效液相法
  • 简介:结果以石油醚-醋酸乙酯(8∶2)为展开剂能将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其他成分完全分离,丹参酮ⅡA对照品与供试品的薄层色谱图,1.丹参酮ⅡA对照品 

  • 标签: 中丹参酮 丹参中 丹参酮薄
  • 简介:为解决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问题,搭建了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免疫层析试条图像的特点,搭建的模型通过学习本文提出的图像灰度特征、距离特征以及差分特征实现准确的图像分割。最后,对分割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实现最终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免疫层析定量检测。

  • 标签: 金免疫层析试条 深度学习 定量检测 图像分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