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尤为突出。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桑植2001~2010年“两纲”中妇幼保健指标的分析,总结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类妇幼卫生报表。结果儿童发展纲要指标中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到指标要求;妇女发展纲要指标中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指标要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婚前医学检查率未到要求。结论桑植县在实施“两纲”中的妇幼保健工作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今后应针对问题寻找相应对策。

  • 标签: 两纲 妇女 儿童 指标 现状 对策
  • 简介: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胁痛的认识,病名上,有胠胁痛、季胁痛、胸胁痛及胁下痛等称法;病因有外邪侵袭、肝郁气滞、瘀血停着等不同;治法上有左右分治法、气血痰食分治法及脏腑分治法.兹加以讨论,以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 标签: 胁痛 病因 证治
  • 简介: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 标签: 针刺手法 源流 发展
  • 简介:和法的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黄帝内经》中虽未明确提“和法”二字,但不乏对以“和”为指导思想的论述,包括人与自然界保持调和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在生理情况下应保持自身阴阳的调和;治疗疾病应调和阴阳,使之趋于平衡等。《伤寒论》吸取了《黄帝内经》中有关“和”的治法精神,将其用于临床,并有发展创新,为和法的形成演变及和法的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和法 伤寒论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 简介:目前临床上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而北方则多以粟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二者虽功效相似,但基原不同。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谷芽和稻芽的源流进行考辨,发现具有现代"谷子"意的"谷"最初写作"穀",指粮食作物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为粟的专名,宋之后在南方也可指稻。而"谷芽"与"稻芽",源起于蘖米,始载于《本草纲目》,两词混用,基原为稻。1963、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谷芽"与"稻芽"仍是混称,基原也为稻。直至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谷芽"始与"稻芽"在基原上明确分开,意指"粟芽"而以"谷芽"命名。但是,由于"谷(穀)"在南方多指稻,导致"谷(穀)芽"这个名称在我国南、北方仍存在歧义。而收录于1963、1985和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粟芽"一词,则可与"稻芽"明确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建议,可以"粟芽"代替"谷芽"之名以避免歧义。

  • 标签: 谷芽 稻芽 源流
  • 简介: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黄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黄疸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 标签: 黄疸 病名 病因病机 证治
  • 简介: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病,就中医学历代医籍和医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考源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医家对咳嗽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重视寒邪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病证分型和治疗方法更为丰富;及至宋金元咳与嗽开始分而论之,辨证论治百家争鸣;明清时期将咳嗽明确分为外感内伤,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统一;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近年来对咳嗽病的认识较前有所创新,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的探索也对其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咳嗽 学术源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 简介:本文以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学科史料为基础,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小儿脾胃学说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包括起源、奠基、成熟、发展4个部分,着重论述小儿脾胃学说的起源、流派及争鸣。目的在于使小儿脾胃学说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试图在中医儿科领域中,较全面地构建小儿脾胃学说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脾胃学说 源流 儿童
  • 简介:摘要逍遥散是临床疗效非常著名的方剂之一。其突出的临床效果,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通过对逍遥散源流考证,进一步深化对逍遥散的理解。

  • 标签: 逍遥散 临床应用 调和肝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针灸、方药并用,肇始于古代,其历史源远流长,代有传承.历代医家根据"针药同源"、"针药治同"的道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宝贵的资料.针药并用的学术理论、临床意义、治疗规律等虽无专门著述,但可见诸于各家论著.为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依据古今文献,初步探索了古今针药并用的源流,旨在使针药并用能推陈出新,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事业.

  • 标签: 针灸 方药 针药并用 源流
  • 简介:咏药诗是古代咏物诗的一类,它以描写药物的形态、特性,吟咏中药给人类带来的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用为主题.咏药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唐宋时趋于成熟.金元以后,咏药诗的世俗倾向增强,所咏之药范围扩大,且风格也变得较质朴自然.咏药诗是古典诗歌艺术与中药完美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认识作用,审美价值也值得关注.

  • 标签: 咏药诗 源流 价值
  • 简介:《咽喉秘集》是具有较高文献与学术研究价值的清代喉科著作,但作者及成书年代难以考据.其书流传较广,版本众多,从同治、光绪、宣统到民国各个时期,屡经翻刻,甚至流传至香港、日本等地.经版本寓目与文献研究后,将其传本系统及源流作一叙述.

  • 标签: 咽喉秘集 版本 文献研究
  • 简介: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六郁 学术源流 朱震亨 戴原礼 王纶 龚廷贤
  • 简介:摘要:如今小麦和浮小麦常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探究其历史源流,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医家经典以及近现代对两麦的临床应用三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小麦 浮小麦 历史源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正常范围。方法采用深圳迈瑞公司BC-5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我院健康体检的11862名正常男女静脉釆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测定。结果男性PLT185.28±48.2,女性175.12±47.3。结论PLT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结果高于女性。

  • 标签: 血小板 计数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考证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和采收加工变化。结果宋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以后栽培品逐渐代替野生品,明、清时期形成药用菊花地道产区。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

  • 标签: 药用菊花 地道药材 本草考证 形成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