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酪性肺炎(cascouspneumonia)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中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在小儿抵抗力非常低下、对结核菌的过敏反应增强的情况下,带有大量结核菌的干酪样物质进入肺组织即可造成干酪性肺炎。临床上分为大叶性及小叶性干酪性肺炎,前者多见于婴幼儿,后者多见于较大儿童。本型病情严重,预后不佳。但如能及时积极进行抗痨治疗,多数患者可吸收好转,后广泛钙化而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少数患者就诊过晚可很快死亡,此即所谓“奔马痨”,多见于青春期少女,目前已少见。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治疗结核干酪样坏死的应用基础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101例。根据冷冻及高频电凝治疗前,钳夹病变气道坏死物难易程度;HE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坏死物结构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质软组(34例,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和质韧组(67例)。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病例为质韧对照组(35例,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病例为质韧实验组(32例,经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治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质软、质韧2种坏死物的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对比3组介入疗效。结果Masson染色定量分析示质韧组的胶原纤维表达高于质软组[(0.155±0.058)μm2比(0.077±0.054)μm2],免疫组织化学示质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蛋白的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质软组(P值均<0.05)。质韧实验组冷冻治疗次数低于质韧对照组[5.0(4.0,5.8)次/例比6.0(4.0,10.0)次/例,Z=2.76,P=0.006]。质韧实验组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短于质韧对照组[8.0(6.0,10.0)周比10.0(6.0,13.0)周,Z=2.49,P=0.013]。结论结核质韧坏死物的炎症及纤维化明显,可能加重气道狭窄。采用高频电凝联合冷冻治疗可加快结核质韧坏死物清除,减少冷冻次数,安全有效。

  • 标签: 结核,肺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溃疡 坏死 瘢痕狭窄 高频电凝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在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44例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 21例与对照组 2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 0.4 g/d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 0.4 g/d治疗,并辅助其他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病灶吸收与痰菌早期阴转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有效且安全。    [关键词 ] 莫西沙星;干酪肺炎型肺结核;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xi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se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44 cases of caseous pneumonia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2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 cases); treatment group (0.4g / D) was given moxifloxacin, control group (0.4g / D) was given levofloxacin, and other similar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used. The absorption rate of focus,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bacteria and side effects of drug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absorption of focus and early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of sputum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xifloxacin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case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相异之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病例40例,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者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临床病例、影像学记录资料、病原学等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等,对其异同点进行探讨。结果相似之处,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均有起病急的表象、还有高热、咳嗽、痰多等症状,甚至影像学的检查也显示为肺内大片状的致密和实变影。不同之处在于,(1)病程长短不同,干酪性肺炎虽有起病急的假象,实际其病程较长,在明显发病之前,有很长一段时期隐匿性的低热咳嗽;而大叶性肺炎病程只有7天左右。(2)影像检查,干酪性肺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不均匀或者有卫星灶或者空洞,多发于双上肺;而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双下肺。(3)检测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阳性强度干酪性肺炎要明显高于大叶性肺炎(P<0.05);咳血和血象的发生率干酪性肺炎明显低于大叶性肺炎(P<0.05)。(4)治疗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渗出和干酪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大叶性肺炎多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P<0.05)。结论不典型干酪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症状表象及影像学检测都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准确鉴别治疗,需要密切询问患者既往症状病情,然后综合判断,降低其误诊率。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 肺炎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病例40例,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者各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似之处,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均有起病急的表象、还有高热、咳嗽、痰多等症状,甚至影像学的检查也显示为肺内大片状的致密和实变影。不同之处在于,(1)病程长短不同,干酪性肺炎虽有起病急的假象,实际其病程较长,在明显发病之前,有很长一段时期隐匿性的低热咳嗽;而大叶性肺炎病程只有7天左右。(2)影像检查,干酪性肺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不均匀或者有卫星灶或者空洞,多发于双上肺;而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双下肺。(3)检测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阳性强度干酪性肺炎要明显高于大叶性肺炎(P<0.05);咳血和血象的发生率干酪性肺炎明显低于大叶性肺炎(P<0.05)。(4)治疗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渗出和干酪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大叶性肺炎多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P<0.05)。结论不典型干酪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症状表象及影像学检测都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准确鉴别治疗,需要密切询问患者既往症状病情,然后综合判断,降低其误诊率。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 肺炎 临床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联合常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采用干酪乳杆菌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短期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95.8%)治疗效果明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便、脓血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极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干酪乳杆菌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临床借鉴。

  • 标签: 干酪乳杆菌 常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人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结核药物全身化疗;实验组应用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全身化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性积液消退程度;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结果治疗4周时,病人症状缓解时间、腹腔分房及包裹性积液消退程度和腹部包块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消退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注射液腹腔置管注药并引流治疗技术可减轻腹腔粘连包裹,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肠梗阻及结核性化脓性腹膜炎的发生机会,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干酪型 腹腔内注药 利福平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克罗恩病的病理确诊率。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符合克罗恩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行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患者199例次,分析克罗恩病患者总体,以及不同发病类型(初发和复发)和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根据内镜下活检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将患者分为检出组和未检出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情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肛周病变、消瘦、发热、肠梗阻)、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全肠内营养)、肠道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内镜下表现(溃疡、瘘管、狭窄)、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活检取材总数和活检部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检出组67例,总体检出率为33.7%;未检出组132例。克罗恩病初发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复发患者[39.9%(59/148)比15.7%(8/51)],活检部位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不包括结肠者[64.1%(25/39)比26.3%(4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3、20.12,P=0.002、<0.001)。检出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检出组,病程短于未检出组,有腹痛、有生物制剂治疗史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检出组,简化CDAI评分高于未检出组,活检取材总数多于未检出组[30.0岁(25.0岁,37.0岁)比32.0岁(28.0岁,41.0岁),1.0年(0.0年,3.0年)比2.0年(0.0年,5.0年)、61.2%(41/67)比75.8%(100/132)、0(0/67)比10.6%(14/132)、5.00分(2.00分,7.00分)比4.00分(2.00分,6.00分)、10块(8块,12块)比6块(3块,9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1.99,χ2=4.56,校正χ2=6.11,Z=-2.05、-5.64,均P<0.05);检出组的活检部位为回肠末端、结肠、回结肠、上消化道、回肠末端+上消化道、回结肠+上消化道者分别为36、4、18、1、5、3例,与未检出组的94、4、8、11、13、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取材总数、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和发病类型是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157、0.979、-0.960,OR=1.171、2.662、0.383,95%置信区间1.067~1.284、1.140~6.214、0.158~0.929,P=0.001、0.024、0.034)。结论对于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内镜检查时应尽可能增加活检取材总数,同时于结肠病变处进行活检,以提高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病理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克罗恩病 内窥镜检查 非干酪样肉芽肿 活检部位 活检取材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试图将人源 A群轮状病毒( HRV)的 VP7和 VP4基因片段串联克隆到表面表达载体 pLA上,构建出重组质粒 pLA-VP7-VP4-LTB,并将其电转化到乳酸菌中,制备出表达融合蛋白 pLA-VP7-VP4-LTB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相关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 ELISA试验等。结论 成功制备出能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 pLA-VP7-VP4-LTB/L.casei,并证明该重组菌既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为进一步筛选制备适用于口服的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疫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轮状病毒 VP7蛋白 VP4蛋白 干酪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