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锥样突起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有对遗传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分析及线粒体基因组等,酶学研究主要是对裂解酶及抑制成分。此外,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及慢性角膜损伤(揉眼、角膜接触镜的配戴、紫外线)等也与圆锥角膜的发病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04-309)

  • 标签: 圆锥角膜 遗传学 酶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通过概述睡眠障碍,进一步阐述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障碍 心理机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选择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函询,并确定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749(>0.70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12(P<0.001)。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3、0.250、0.200、0.108和0.15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多维性,可为将来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有待于在实证中进一步探索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者会出现脑炎、肺炎等并发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麻疹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从各受体介导麻疹病毒感染、病毒入血与播散、免疫抑制与终身免疫,以及麻疹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对麻疹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麻疹发病的认识。

  • 标签: 麻疹 麻疹病毒 受体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的发病原因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纤维细胞外因素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代谢变化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与其相关的TGF-β1/Smad信号通路被认为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文就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外因素、细胞糖代谢、细胞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炎症 糖代谢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细菌的抗菌素耐药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亟需新策略阻控细菌耐药。群体感应是微生物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机制,当环境中群体密度达到阈值后群体感应即被激活,调控下游基因转录。群体感应已被证实可调控生物膜、外排泵、细菌分泌系统等抗菌素耐药机制,有望成为耐药调控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群体感应抑制剂通过降解信号分子、干扰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识别和结合、阻断群体感应信号的合成等方式干扰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阻控微生物耐药的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边界清楚的白斑,好发于全身任何部位,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白癜风的病因复杂,目前研究得知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细胞氧化应激相关的代谢因子、黑素细胞与上皮细胞的粘附及自身免疫相互作用、环境因素等有关,在疾病进展中,免疫 T 细胞发挥着突出的作用。通过自身免疫参与黑色素细胞破坏的免疫细胞包括细胞毒性CD8+  T 细胞和调节性 T 细胞,了解白癜风发病机制的进展对应新兴靶向治疗。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 Janus 激酶 (JAK) 抑制剂,光电联合药物疗法等一系列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 JAK 抑制剂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根内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前期牙本质层受损是始发因素,持续的牙髓炎症刺激是促进因素。牙外伤、牙髓的慢性炎症、活髓切断术和牙再植术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牙根内吸收的发生。本文针对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牙根内吸收的早期阻断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根吸收 牙根内吸收 破牙本质细胞 前期牙本质 牙外伤 牙髓炎
  • 作者: 郑旭 邵丽萍 刘恩才 敖敏高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呼伦贝尔 021008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0 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呼伦贝尔 021008,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呼伦贝尔 021008 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呼伦贝尔 021008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我国公共卫生、畜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然而,对于布病的特异性临床指征、布鲁氏菌的毒力因子以及其致病机制的了解非常有限,这导致临床上对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布病的流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布鲁氏菌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综合概述了布病发病过程中布鲁氏菌在受感染机体内的活动轨迹和状态,为布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诊疗提供全面参考。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致病机制 毒力因子 布氏小体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往往预后较差。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消除、平衡、逃逸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广泛进展和应用,为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带来了明显转机。但同时,药物治疗的耐药性随之而来。肿瘤细胞对药物反应性较差,是严重影响临床预后的一大问题。本文对肝癌免疫治疗中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潜在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抗药性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生长板(软骨组织)是骨骼发育、线性生长的关键,但随着青春期进展,生长板的增殖能力将不断耗竭,最终骨生长板闭合。在骨生长过程中,有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其中,内分泌调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转录因子通过系统调节对生长板调控起重要作用。局部调节因子,如印第安刺猬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骨形成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也对生长板调控起一定作用。现就影响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生长板 软骨分化 内分泌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均可发生肝组织学的逆转与预后改善。肝纤维化涉及多种细胞与多个环节,其逆转机制也十分复杂,主要有肝细胞炎症坏死减轻与肝细胞再生、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与失活、肝窦内皮细胞与微血管的改善、肝巨噬细胞恢复型极化等,且细胞之间相互影响。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多则是肝纤维化逆转的生化学基础。但是,目前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病理机制研究较少,不同病因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逆转的关键靶点群尚不清楚,缺乏相应的转化应用研究。深入系统地了解肝纤维化逆转的特点与机制,不仅可丰富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自然史的认识,亦可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帮助。

  • 标签: 肝纤维化 逆转 机制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肝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摘要小脑对语言进程起潜在调控作用,以小脑为靶点的神经调控技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脑调控语言功能的生理机制及其在失语症恢复中的应用,旨在为小脑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小脑 脑卒中后失语 神经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