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QRS(QRSd)增宽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患有心衰但无房颤病史的患者1098例,将其分为三组:QRSd≤120ms、120ms〈QRSd〈150ms及QRSd≥150ms组,随访跟踪各组新发房颤的概率.通过二元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RS房颤新发概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患者群体的统计表明,房颤的新发概率为35.7%.通过二元分析发现,房颤的新发概率存在组间差别(21.7%、35.9%、42.5%,P〈0.01);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发现,QRS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QRS是慢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QRS时程 慢性心力衰竭 新发房颤
  • 简介:摘要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如错位、感染、渗液、血栓、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尤其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受到广泛关注。UVC置入深度目前并无最佳估算方案。置管操作完成后,可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管端位置,尽量避免移位、错位导致的脏器损伤及并发症。UVC的留置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最佳留置尚无统一结论,需要进一步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肺动态顺应性(Cdyn)确定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个体PEEP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全麻后仰卧位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EEP峰值不超过10 cmH2O,以2 cmH2O进行递增递减滴定,并采集滴定时相应的Cdyn肺部EIT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30):A组滴定时先递增后递减,B组滴定时先递减后递增。个体PEEP确定方法:Cdyn为最大Cdyn相应的PEEP;EIT通过PV500 PC软件分析获得。比较CdynEIT所确定的个体PEEP水平和成功情况,并对其所确定的个体PEEP进行ICC一致性分析。结果与Cdyn比较,2组EIT确定个体PEEP的成功率较高,个体PEEP降低(P<0.05)。A组:EITCdyn滴定的个体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与递增-EIT的ICC值为0.761,P<0.05;递减-Cdyn与递减-EITICC值为0.763,P<0.05)。B组:EITCdyn滴定的个体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与递增-EIT的ICC值为0.809,P<0.05;递减-Cdyn与递减-EITICC值为0.797,P<0.05)。结论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用EITCdyn确定的个体PEEP一致性良好,然而EIT成功率较高,其个体PEEP水平较低。

  • 标签: 电阻抗 体层摄影术 肺顺应性 呼吸,人工 正压呼吸
  • 简介:摘要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在间歇导尿过程中膀胱痉挛的处理方法,通过插管的方法插管前所做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从而增加导尿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膀胱痉挛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噪声习服对豚鼠听力损伤防护效应的变化。方法2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噪声习服组(A组)直接暴露组(B组)。A组动物在声压级为90dBSPL(声压级)、中心频率为0.5kHz的一个倍频噪声下连续暴露10d,每天6h,休息5d,然后与B组动物同时在105dB的白噪声下连续暴露7d,每天4h。每天在强噪声暴露前、后测定两组动物的听觉脑干反应(ABRs)阈值。结果A组动物在接受低噪声暴露后产生了习服效应。强噪声暴露后,A组1-7d的平均阈移逐渐增加,而B组的平均阈移则逐渐减少;除第7天的6kHz频率外,A组在各时点上的click短纯音(4、6、8kHz)的平均阈移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噪声习服对强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 标签: 噪声习服 听力损伤 听觉脑干反应 时程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急性牙髓炎造成中枢致敏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partofspinaltrigeminalnucleus,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利用免疫组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Vc核c-fos蛋白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封药后12h至24h,Vc核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增多。结论: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时与牙髓炎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致敏 疼痛 C-FOS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机械灌注(HMP)肾血管阻力(RR)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弹性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期间脑心双死亡供体(DBCD)中1例左肾肾小球肾血管通畅,右肾血管阻塞;及另一例肾小球硬化的3例废弃肾脏进行机械灌注并检测其血管阻力,同时建立兔肾间质纤维(RIF)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获取肾脏后进行机械灌注,观察灌注前各组的组织形态及记录灌注后血清肌酐值、RR流量值的改变并探讨肾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废弃的3个肾脏在低温机械灌注12 h后,血管通畅肾小球硬化的肾血管阻力明显低于血管阻塞的废肾[0.25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0.40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在动物模型中,出现肾间质纤维急性肾衰竭的兔肾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添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兔肾[(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t=13.17、13.17,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弹性可以减轻低温机械灌注的肾血管阻力。

  • 标签: 肾脏移植 血管阻力 指标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长心肺复苏质量、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临床资料总结,探讨如何切实提高长复苏质量。结果心肺复苏机可以提高长心肺复苏的质量、效果。结论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长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回血揉搓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一年半以上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开始住院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回血,观察组患者进行揉搓,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回血情况,主要有以下指标:凝血状况、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回血时间等。结果:在透析器凝血状况中,两组的数据差异性不大,然而观察组的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回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透析 回血 揉搓法 临床效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的日益加剧,肿瘤、AIDS等免疫缺陷患者不断增多,广谱抗生素常规应用于危重病人及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大量使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酵母菌感染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又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 标签: 纸片法 微量稀释法
  • 简介:目的调查长时间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应用AIS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爱泼沃斯嗜睡、(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量表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睡眠质量情况将患者配对分组为普通透析组(HemodialysisHD)20人长程透析组)6个月的临床试验。结果LSHD组患者Kt/V明显高于HD组患者,P值<0.05,2组患者在PSQI量表、ESS量表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LSHD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HD组,P值<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增加透析剂量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长时程透析 透析剂量
  • 简介:摘要文章以某油田为例,对超深井测井卡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超深井测井卡问题的有效解决预防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超深井 测井 遇阻遇卡 原因 解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指数比值与指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 8月至 2017年 8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 50例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析两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弹性指数,观察组采用超声弹性指数比值,对比两组病理检验准确率。结果:超声弹性指数比值对于判断效果更加理想, P< 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采用超声弹性指数比值,可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诊断效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 指数法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鉴别质量
  • 简介:摘要介绍了通过应用人性排班弹性排班的机制,达到了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的目的,体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 标签: 人性化排班 弹性排班 人力资源 管理
  • 简介:摘要咽鼓管异常开放(patulous eustachian tube,PET)、中耳肌痉挛(middle ear myoclonus,MEM)等疾病的准确诊断相对困难,使用长声导纳监测有助于提高诊断PETMEM等疾病的准确性。本文总结了长声导纳监测在诊断PETMEM等疾病中的流程及其结果判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尖端位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的留置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 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44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接受UVC的3 020例早产儿。收集早产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一般基线数据、UVC留置及拔除原因、并发症类型及发生时间,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低位组(置入深度3~5 cm)高位组(处于靠近右心房入口、第8~9胸椎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组间UVC留置并发症发生率(例次/导管日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特征,Cox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置管的最佳截断值。结果3 020例早产儿中男1 624例(53.8%),出生胎龄29.9(28.4,31.6)周,出生体重(1 264±301)g,高位组2 172例(71.9%)。高位组与低位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不良孕产史、胎膜早破时间>18 h、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母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经UVC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位组UVC的留置长于低位组[7(6,10)比4(3,7)d,U=23.42,P<0.001]。高位及低位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及70.8例次/1 000导管日,高位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导管尖端移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3、3.5、3.0例次/1 000导管日),低位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堵管、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尖端移位(45.8、6.3、5.4例次/1 000导管日)。ROC曲线结果显示,高位组及低位组UVC留置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及4.5 d;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位及低位组均随着UVC留置的延长,堵管、导管尖端移位、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比例升高,其中高位与低位组的堵管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8,P=0.024),导管尖端移位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CU住院早产儿的UVC并发症以堵管为主;低位UVC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建议低位UVC的留置超过4.5 d。留置UVC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婴儿,早产 脐静脉置管 位置 并发症 留置时程
  • 简介:目的观察锂-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各c—losmRNAlos蛋白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os蛋白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los基因蛋白在癫痫持续状态后1h升高,6h同时达高峰。24h表达仍有升高。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后6hfos蛋白mRNA表达同时达高峰。

  • 标签: 癫痫模型 c—fos 实时荧光定量 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