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阿霉素片中控制菌(大肠希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置无菌条件低速(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10ml,用薄膜过滤法过滤,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400ml冲洗滤膜四次,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接入不大于100cfu的大肠希菌菌悬液1ml,过滤后取出滤膜接入100ml胰酪大豆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同时做阳性对照试验、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控制菌(大肠希菌)检查用培养基及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符合要求,加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检出大肠希菌,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均未检出。结论:该检测方法可行,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大肠希菌。

  • 标签: 阿奇霉素 薄膜过滤法 大肠埃希菌。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4期
  • 机构: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逐渐好转,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卫生部门收集的数十万患者样本,一项计划正在酝酿。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召开会议,讨论建造生物样本库,储存取自确诊和疑似埃博拉患者的血液、精子、尿液和母乳样本以及取自死亡患者的标本等,共计约10万份样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大肠希菌采集培养及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杆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很多是条件致病菌,且有许多细菌对很多抗生素天然耐药。有些细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检验 操作方法
  • 简介:总结利比里亚中国ETU医务人员预防博拉病毒感染的综合防护措施。建立感染防控组,设立区域标识目视化,限制医务人员活动路线,制定详细的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物体表面消毒等防护措施落实,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154名医务人员共进入隔离病房6000余人次,无一人感染,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 标签: 病毒 埃博拉 防护 利比里亚
  • 简介:2008年7月30日,法国梅里基金会专家一行六人到我中心进行访问。接待此次访问的领导有许绍发所长,苏跃副所长,参比实验室赵雁林主任、黄海荣副主任以及参比室的工作人员。

  • 标签: 专家中心 中心访问 基金会专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希菌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方法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我院的24例检验标本当作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实施大肠希菌的微生物检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依照微生物检验的方法,24例标本中检验出14例存在大肠希菌菌落,和实际检验结果保持一致。在Mac A平板上,大肠希菌相应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菌落颜色呈现为鲜桃红色,少部分呈现为微红色,菌落中心大部分都是深桃红色,形状呈现为圆形,且较扁平。边缘位置整齐,表面比较光滑,且湿润。结论  依照《中国药典》中大肠希菌微生物检验方法实施微生物的检验具有比较高的精准性,可以给临床医生在用药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希菌临床微生物检验法及其意义。方法:将80例送检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大肠希菌临床微生物检验法开展研究工作。结果:利用微生物检验法,在80例样本中,检出39例包含大肠希菌菌落,与实际检验结果相符;从Mac A 平板上看到大肠希菌的表现形态:在鲜红色的菌落中,少部分表现为微红色,中心以深桃红色居多;圆形,扁平;边缘整齐,外表面湿润且光滑。结论:大肠希菌微生物检验法的检验准确性特别高,可以将准确的依据提供给医师,对其科学用药十分有利。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微生物 检验分析
  • 简介: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的护理管理模式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的关键是全方位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流程、规范,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防护、消毒隔离,以优良的护理技术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埃博拉 留观病区 护理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PBL教学法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目前,国内医学高校的PBL教学现状为学生自学能力较国外医学高校差、教师临床实践能力不高、教学过程受课时约束等。PBL教学的实施要合理地设计问题、有效地组织学习、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标签: PBL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 现状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大肠希菌引起尿路感染的生化反应特征,探讨感染与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的联系。方法分析从2011年元月到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大肠希菌尿路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和同期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结果尿路感染多见女性,大肠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其干化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的值与尿液亚硝酸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大肠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白细胞和亚硝酸盐呈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对大肠希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5个临床科室2019年9—12月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2~67岁)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希菌菌株中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的1株菌进行实验研究。将大肠希菌分别与162.96、81.48、40.74、20.37、10.18、5.09、2.55、1.27、0.64、0.32 μg/mL的次氯酸共培养,筛选次氯酸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大肠希菌与筛选的MBC次氯酸分别作用2、5、10、20、30、60 min,筛选次氯酸的最短杀菌时间。分别于培养6、12、24、48、72、9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肠希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大肠希菌培养72 h后,分别加入1、2、4、8、16倍MBC的次氯酸,筛选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于大肠希菌中分别加入1、2、4、8倍MBEC的次氯酸及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采用活/死细菌染色试剂盒检测活、死细胞数,并计算死菌率(样本数为5)。2020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创面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次氯酸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6±14)岁]和聚维酮碘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19)岁]。2组患者分别用100 μg/mL次氯酸、50 mg/mL聚维酮碘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每天换药1次。首次换药前、第10天换药时,取创面及创缘组织,采用琼脂培养法培养细菌并定量分析组织细菌量。首次换药前和第3、7、10天换药时,肉眼观察创面渗出量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评分。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MBC为10.18 μg/mL,MBC的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最短杀菌时间为2 min。培养6、12 h,大肠希菌处于完全游离状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肠希菌逐渐聚集、黏附,至培养72 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MBEC为20.36 μg/mL。与1、2、4、8倍MBEC的次氯酸作用10 min后,大肠希菌死菌率均明显高于与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t值分别为6.11、25.04、28.90、40.74,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为2.61(2.20,3.30)×104集落形成单位(CFU)/g,明显少于聚维酮碘组的4.77(2.18,12.48)×104 CFU/g(Z=2.06,P<0.05);次氯酸组和聚维酮碘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均明显少于首次换药前的2.97(2.90,3.04)×106、2.97(1.90,7.95)×106 CFU/g(Z值分别为4.02、3.92,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渗出量评分明显低于聚维酮碘组(Z=2.07,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99、-4.12,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54、-3.93,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Z=2.02,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13、-3.67,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12、-3.50,P<0.01)。结论次氯酸对游离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的大肠希菌均有杀灭作用,低浓度的次氯酸对成熟的大肠希菌生物膜可起到快速杀菌作用,且次氯酸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100 μg/mL次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大肠希菌感染创面的细菌负荷,表现为创面渗出的减少、间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传统外用抗菌剂聚维酮碘疗效更好。

  • 标签: 次氯酸 大肠杆菌 生物膜 感染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阿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红霉素组的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鸣音、咳嗽症状消失时间都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8%,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阿霉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痊愈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各类送检标本中大肠希菌的肠道外感染大肠希菌鉴定和肠道内感染大肠希菌鉴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希菌中检出率48%。大肠希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肠道外感染的鉴定是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之一。可引起各种感染,常见的是泌尿系感染。还可引起胆囊炎、菌血症、肺炎及新生儿脑炎等,亦可引起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术后感染或大面积创面感染等,又易混合厌氧菌感染等症。肠道外感染大肠希菌的鉴定。肠道内感染的大肠希菌的鉴定这些菌株可引起轻微腹泻或霍乱样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并发症(HUS),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阿霉素原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薄膜过滤与冲洗液加入增溶剂并保温的方法消除阿霉素的抗菌活性。结果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结果呈阳性。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阿霉素原料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 标签: 阿奇霉素 薄膜过滤 离心 增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项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探索,贯穿于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在理论中针对每章节的特点设计病例,采用以问题、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的方法或引导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验中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考核中尝试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及在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创新能力 理论和实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