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Gli1信号通路在小鼠慢性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10周龄,体重23~25 g。实验Ⅰ 取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S组,n=10)和吗啡组(M组,n=40)。M组和S组分别皮下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10 mg/kg,2次/d,连续7 d。于给药前1 d和每天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M组于给药后1、3、5和7 d热痛阈测定结束后、S组于最后1次热痛阈测定结束后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脊髓组织。实验Ⅱ 取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KU-0063794+吗啡组(KU+M组)、二甲基亚砜(DMSO)+吗啡组(DM+M组)、吗啡+KU-0063794组(M+KU组)和吗啡+二甲基亚砜组(M+DM组)。4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7 d。于第1~3天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时,KU+M组腹腔注射mTOR特异性抑制剂KU-0063794 200 μl(1 μg/μl),DM+M组腹腔注射10%DMSO 200 μl,2次/d;于第5~7天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时,M+KU组腹腔注射KU-0063794 200 μl (1 μg/μl),M+DM组腹腔注射10%DMSO 200 μl,2次/d。于吗啡注射前1 d和每天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计算MPE。最后1次热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mTOR、p-mTOR、S6K1、p-S6K1和Gli1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 与S组比较,M组给药后各时点MPE升高,给药后第3、5和7天时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 与DM+M组比较,KU+M组注射吗啡后第3~7天时MPE降低,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DM组比较,M+KU组注射吗啡后第6和7天时MPE升高,脊髓p-mTOR、p-S6K1和Gli1表达下调(P<0.05),mTOR和S6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mTOR/S6K1/Gli1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 标签: 受体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类 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类 锌指蛋白GLT1 脊髓 吗啡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特需门诊应用6S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我院特需门诊于2019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纳入期间产科就诊的8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特需门诊于2019年7-12月实施6S管理模式,纳入期间产科就诊的8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评价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诊 护理质量 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6S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数据化地分析。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采样对象为该时间段内进入我院进行非传染病以及重大疾病的、需要护理的患者。采集样本60例,为了便于数据的分析与收集将选中的60例样本患者利用奇偶表法,分成数目相等的两组,n=30;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针对研究组进行本次差异性实验中的6S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惯例进行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住院患者的护理基础项目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的评分进行比对。结果:经过数据比对后,观察得知进行差异性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目打分都要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高(P

  • 标签: 6S管理 临床护理模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外科护理管理采取“6S”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区间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治的患者研究,统计92例,以奇偶法原则分组,分为两组,一组常规组(n=46),一组观察组(n=46),常规组辅以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基于此运用6S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如沟通技巧、基础护理及护理安全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高P<0.05。结论:外科护理管理采取“6S”管理模式效果理想,可改善护患关系,优化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管理 “6S”管理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在疗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某疗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82例老年患者,按管理模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比较各组护理应用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观察组满意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0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疗养护理中,采取6S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6s管理模式 疗养护理 应用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6S管理模式于该院门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小组制定并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践研究来得出6s管理模式在妇科不良事件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12月所收治的50例妇科患者作为管理模式的体验对象,并且在实施管理模式的前后,运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观点,分析出6s管理模式在针对妇科不良事件管理当中的应用表现以及效果。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对6s管理模式在实施应用中的内容进行记录,并且针对管理模式在院内妇产科不良事件中的运用进行评价。结果:从妇科患者对于实施管理后的护理质量的观点来看,6s管理模式促进了妇科不良事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质量化。且从6s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内容评价当中得出,该管理模式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力度,且为医院打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结论:6s管理模式在妇科不良事件的管理当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且值得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妇科管理 不良事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A”护理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4月期间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进行分组,按体检时间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人员各100例,共计20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6A”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中,实验组较对比组分数更高(P<0.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满意率也高于对比组(P<0.05),数据之间有对比意义。结论:在体检中心实施“6A”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体检人员对护理的满意率和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检中心 常规护理管理 “6A”护理管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医疗领域革新建设水平逐渐提升,从而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随之提高。而投诉管理部门是专门接受广大群众对医院环境、治疗效果、护理服务质量等不足之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合理的医疗投诉管理不仅能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利益,还能有效改善医疗机构管理情况,促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索创新“1+X”医疗投诉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以供相关管理工作者参考借鉴。

  • 标签: “1+X” 医疗投诉 管理模式 创新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NF1A-AS1对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endothelial cells,HemE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T-qPCR法检测35例血管瘤患者的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HNF1A-AS1、miR-363-3p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瘤组织中HNF1A-AS1和miR-363-3p表达的相关性。体外分离培养HemEC,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NF1A-AS1与miR-363-3p的调控关系。将IL-6分别作用于转染si-NC、si-HNF1A-AS1、si-HNF1A-AS1与anti-miR-NC、si-HNF1A-AS1与anti-miR-363-3p的HemEC后,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Ki67、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血管瘤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增生期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消退期(P<0.05)。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血管瘤组织中HNF1A-AS1的表达升高(P<0.05),miR-363-3p的表达降低(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8,P<0.05)。HNF1A-AS1在HemEC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363-3p的表达。IL-6可促进HemEC中HNF1A-AS1的表达、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数及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而降低miR-363-3p表达(P<0.05)。下调si-HNF1A-AS1降低了IL-6诱导的HemEC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数及Ki67、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P<0.05)。下调miR-363-3p降低了下调si-HNF1A-AS1对IL-6诱导的HemE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NF1A-AS1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363-3p抑制IL-6诱导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血管瘤 HNF1A-AS1 miR-363-3p IL-6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不同类型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以失盐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诊断PHA1并进行分类,同时收集了患儿的诊治经过及随访预后。结果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失盐、脱水及感染表现。根据检查结果3例患儿存在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为继发性PHA1,2例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SCNN1A基因的内含子区域都存在c.1439+1G>C和c.875+1G>A两个杂合突变,并进行了核心家系分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指南诊断为多脏器型PHA1。另1例由于家长因素未能行基因检测协助分型,根据临床诊治经过临床诊断肾型PHA1。结论PHA1是婴儿失盐综合征的少见病因,肾型和继发性PHA1患儿予补钠及解除继发因素后可很快恢复;而多脏器型PHA1失盐表现严重,易发生致死性的心律失常,死亡率高。临床容易误诊漏诊,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并进行分类,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 标签: 低钠 高钾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 泌尿系统畸形 SCNN1A基因
  • 简介:摘要LINC01018和CDK6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下调、CDK6上调,且与恶性程度有关;生物信息学提示CDK6启动子存在E2F1结合位点,而LINC01018与E2F1可能有相互作用。由此推测,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降低,LINC01018与E2F1相互作用后活化E2F1,促进CDK6转录激活,影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从而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证据。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E2F1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肿瘤
  • 简介:摘要LINC01018和CDK6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下调、CDK6上调,且与恶性程度有关;生物信息学提示CDK6启动子存在E2F1结合位点,而LINC01018与E2F1可能有相互作用。由此推测,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降低,LINC01018与E2F1相互作用后活化E2F1,促进CDK6转录激活,影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从而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证据。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E2F1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试试6S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使用6S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结论:6S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S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并对其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完成 护理效果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人员为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共选定患者人数100例,对应时间范围选择在2021年1月-7月之间。根据研究要求,以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患者以50人为一组,分两组进行,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对应6S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结果:针对护理环境、护理效率、消毒管理和护理安全四个方面,观察组对应护理质量评分较另一组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该组患者也做出了较高分数的评价,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6S管理模式较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关于护理细节质量把控、人员管理各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7—9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413例已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者为研究对象,将糖尿病患者203例归入糖尿病组,健康人群210例归入对照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生存质量评价量表(SF-36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的生命质量;应用单因素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711.36±103.40)、(736.72±85.42)分。糖尿病组的生命质量总分、健康变化、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低于对照组(t=-2.712、-2.326、-4.872、-5.509、-3.504,均P<0.05);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职能、心理内容综合测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睡眠质量评分、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t/F=3.373、3.216、5.716、58.146、28.325、14.450,均P<0.05)。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年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t=7.157、4.741、-2.779、2.129,均P<0.05)。结论提示在“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心理内容评分接近健康人群。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年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家庭医生应针对性关注应激事件、患者平时精神状况变化以及对高龄患者的签约服务。

  • 标签: 糖尿病 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7—9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413例已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者为研究对象,将糖尿病患者203例归入糖尿病组,健康人群210例归入对照组。使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生存质量评价量表(SF-36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的生命质量;应用单因素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711.36±103.40)、(736.72±85.42)分。糖尿病组的生命质量总分、健康变化、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低于对照组(t=-2.712、-2.326、-4.872、-5.509、-3.504,均P<0.05);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职能、心理内容综合测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睡眠质量评分、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t/F=3.373、3.216、5.716、58.146、28.325、14.450,均P<0.05)。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年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是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t=7.157、4.741、-2.779、2.129,均P<0.05)。结论提示在“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心理内容评分接近健康人群。应激事件、平时精神状况、年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限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家庭医生应针对性关注应激事件、患者平时精神状况变化以及对高龄患者的签约服务。

  • 标签: 糖尿病 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6S管理模式对提高内分泌科护理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60例,采取6S管理模式),最后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对提高内分泌科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内分泌科 护理质量评分 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