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虽然有很多现代测试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脂肪酸类捕收剂在氧化矿表面的吸附量,但灵敏、方便和实用的方法并不多。燃烧法测定脂肪酸类捕收剂在氧化矿表面的吸附量具有速度快,设备简单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于氧化矿浮选捕收剂的试验研究。主要对燃烧法中差热分析法、载流燃烧法和顶空气相红外分析法的发展现状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 标签: 氧化矿 浮选 捕收剂 吸附量 燃烧法
  • 简介: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聚乙烯吡啶树脂(WH-08).研究了WH-08树脂在不同温度、pH及盐浓度下对苯甲酸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WH-08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是氢键所致,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且能够自发进行.在无机盐存在下,与大孔弱碱树脂D304和强碱性树脂D206相比,WH-08树脂吸附苯甲酸的性能几乎不受无机盐的影响.

  • 标签: 聚乙烯吡啶树脂 苯甲酸 吸附 热力学 无机盐
  • 简介:金属钚为重要的核材料,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很容易与环境中的氢、氧和水汽反应发生表面腐蚀。由于有关Pu金属表面性质以及气体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公开报道较少,且不同作者的结果存在差别,我们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结合平板周期模型对气体原子分子在δ-Pu表面上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对吸附方式、成键过程、电荷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气体分子 表面吸附 吸附行为 第一原理 离解 表面相互作用
  • 简介:研究了一种定容一氧气循环燃烧法测定捕收剂吸附量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溶剂萃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定容一氧气循环燃烧法较溶剂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酸钠在磷矿石表面的吸附量更简便、准确。

  • 标签: 捕收剂 燃烧法 吸附量 脂肪酸 浮选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运用平板模型对噻吩分子在Ni(111)表面的水平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hcpA位的吸附最稳定,以bridgeB吸附最不稳定;噻吩吸附在表面上时,S原子向上翘起,4个C原子与边面Ni原子的作用更紧密,表面原子与噻吩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吸附的强度和吸附后S—C键的活泼性;噻吩以bridgeA吸附时分子与表面之间的电子给予与反馈最多,分子最活泼,而hcpA位吸附后噻吩分子轨道上电子的能量变稳定,分子并不活泼.

  • 标签: 噻吩 吸附 脱硫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GaP(001)面吸附硫原子后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在Ga和P截止的GaP(001)-(1×2)表面吸附两个硫原子后,会形成(1×1)的重构表面,硫原子吸附在桥位置(HB)。电子结构的计算显示,吸附硫原子后,GaP带隙中的表面态密度(DensityofStates)明显减少了,这表明在GaP(001)表面吸附硫原子后达到了钝化的效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GaP硫钝化
  • 简介:采用非极性大孔树脂(D-101)从酸枣仁醇提物中分离酸枣仁皂苷和苷元,采用超声强化、不同温度真空干燥和甲醇中浸渍等方法预处理树脂,并对其分离纯化行为进行分析对比,运用SEM,BET和DSC等手段表征树脂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质谱法等手段确定提取混合物的成分及含量,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操作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树脂的孔径和含水量影响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皂苷和苷元的纯度,同时受皂苷和苷元的空间构象影响,含水21%的树脂在甲醇溶液中175W下超声30min预处理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醇提物的皂苷和苷元的总含量达43%以上.

  • 标签: 酸枣仁皂苷 超声预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 空间构型 分离纯化
  • 简介:建立了香蕉皮快速、高效对重金属离子铅吸附性能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离子铅的浓度,分别研究了7种不同形态的吸附剂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吸附性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重金属离子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83,且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3%。结果表明,香蕉皮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铅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到91.3%。利用香蕉皮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变废为宝,且方法吸附率高、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可用于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铅。

  • 标签: 香蕉皮 铅离子 吸附 分光光度法
  • 简介:通过对分子筛原粉添加黏结剂,制备出了适宜作为吸附材料的成型分子筛颗粒.随后对成型分子筛颗粒进行活性组分的负载,并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对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考察样品对氨气的动态吸附能力,对活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以质量分数为8%的H_2SO_4作为分子筛基氨气吸附材料的配比组成.通过与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对比发现,在低湿度和高湿度2种条件下,分子筛基防护材料对NH3的防护性能均优于活性炭.

  • 标签: ZSM-5分子筛 氨气 吸附 TICS
  • 简介:Tenax树脂吸附一热解吸是目前用于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较好方法之一。有机组分含量很低的气体样品,适宜采用Tenax-TA吸附吸附采样,对有机组分进行富集,以满足定性、定量分析的需要。为此,借助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研究了有机组分在吸附剂上的穿透特性以获得吸附剂采样的穿透体积和安全采样体积等基本参数。

  • 标签: 有机组分 穿透特性 吸附剂 采样体积 有机物分析 树脂吸附
  • 简介:本文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对在普通物理实验中重视开设演示实验进行了讨论,并做了几点尝试。

  • 标签: 物理实验 演示实验
  • 简介:以塞曼效应为例,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中得以实施和优化,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变成了研究性实验。通过实验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实验教学改革 近代物理实验 研究性实验
  • 简介:实验上认真地观察了音叉的齿与弦线垂直时弦的振动实验情况,并对实验现象给出相应的物理解释。

  • 标签: 驻波 受迫振动 频率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免疫遗传算法(MOGA)用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该算法(MOGA)中,使用了高斯变异算子,提高了收敛速度;创建了记忆细胞集来保存每代所产生的Pareto最优解。此算法与NSGAⅡ算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发现,该算法无论是在个体的多样性还是收敛性上都要比NSGAⅡ算法好,表明免疫遗传算法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上具有可观的研究前景。

  • 标签: 多目标优化 免疫遗传算法 高斯变异算子
  • 简介:苯系物作为一类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研究并建立空气中苯系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非常适用于快速的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但用于检测空气中苯系物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多种物质在萃取纤维上也存在吸附材料上常见的竞争吸附效应,从而导致常用的标准曲线法定量可能无法反映实际样品的组成。采用多组分苯系物标准气体分析萃取头的吸附情况,考察各种参数对SPME萃取头上存在的竞争吸附行为。

  • 标签: 固相微萃取技术 快速检测方法 吸附效应 苯系物 竞争 空气
  • 简介:目的:探究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过程温度和CO2浓度等变量对解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空气CO2捕集供给植物增产的耦合方法,降低空气CO2捕集与利用的能耗与成本。创新点:1.基于变湿吸附技术,探究了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2.获得了CO2作为气肥供给植物增产的关键影响参数;3.建立并优化了空气CO2捕集与植物利用的耦合模型。方法:1.通过CO2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实验,获得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参数;2.通过植物CO2吸收实验,获得CO2供给植物增产过程中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吸收速率的影响;3.通过理论推导,构建解吸附CO2浓度与吸附剂质量、温度以及吹扫气流量等的关系,获得空气CO2捕集与植物增产的耦合模型并计算CO2捕集的能耗与成本。结论:1.季铵型聚合物材料吸附CO2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解吸附动力学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CO2供给植物增产的最佳浓度和光照强度为1000ppm和8000lux。3.基于优化的空气捕集与植物利用的耦合算法,CO2的捕集能耗与成本分别为35.67kJ/mol和34.68USD/t。

  • 标签: 直接空气捕集 解吸附动力学 温室 CO2气肥 成本分析
  • 简介: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1,4-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1,4-丁二醇在饱和吸附Sb原子的Pt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0V,峰电流增加了1.5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的S原子抑制了1,4-丁二醇的氧化.

  • 标签: 1 4-丁二醇 PT电极 修饰电极 吸附氧化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电化学循环伏安
  • 简介:目的:探索1T-MoS2(多型结构的二硫化钼)的除汞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Hg~0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机理。2.考察1T-MoS_2的不同吸附位置。3.对不同的吸附构型,研究电子吸附前后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吸附过程。结论:1.化学吸附是Hg原子与1T-MoS_2单层吸附的主导因素。同时,在所有可能的吸附位置中,T_(Mo)(在钼原子上方)的位置是最强烈的吸附构型。2.汞(Hg)原子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受邻近的硫(S)和钼(Mo)原子的影响。3.吸附的汞(Hg)原子在1T-MoS_2的Tmo位置上会被氧化,其吸附能为-1.091eV。4.从局部态密度(PDOS)分析来看,Hg原子和1T-MoS_2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汞(Hg)原子的d轨道与硫(S)原子的s轨道及钼(Mo)原子的p轨道和d轨道重叠所致。

  • 标签: 单层1T-MoS2 汞捕捉 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简介:实验是物理课的主心骨.用心备课,其中包括用心备实验,特别是新教师.有许多小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如果凭感觉或想象行事,在课堂上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课前老师必须先做一做,有时甚至要多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就不能避免“意外”,或者在“意外”发生时不知所措.

  • 标签: 实验 物理课 课前准备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