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江浙向为藏书汇聚之地。清季吾杭大藏书丁申在其《武林藏书录》自序中称:“武林为浙中首郡,天水行都,声名文物,甲于环宇。士多好学,家尚蓄书,流风遗韵,扇送留芬”。近人吴晗先生有《两浙藏书史略》,所。收历代(清季以前)的399位藏书中,杭州占了105人。及至民国,文化兴盛,藏家云涌。但其所藏,因时局动荡,多及身而散,有的甚至昙花一现,令人感叹。

  • 标签: 清季 藏书家 时局 文物 兴盛 天水
  • 简介: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北部,有一座江南历史名镇——南浔镇,在镇西南的鹧鸪溪畔有一个风景优美的江南园林——小莲庄,坐落在小莲庄内有一座享誉海内外、声震学术文化界的嘉业堂藏书楼。

  • 标签: 刘承斡 刻书家 藏书家 嘉业堂藏书楼 江南园林 历史名镇
  • 简介:在我国藏书史上,清代前期,广东有名的藏书寥若晨星,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在近现代,广东藏书却大有崛起之势。在清光绪年间,广东藏书辈出,尤以广州城南孔广陶的“三十三万卷楼”、城北方功惠的“碧琳琅馆”和城西李文田的“泰华楼”最负盛名。

  • 标签: 藏书家 述略 晚清 清代前期 清代中期 光绪年间
  • 简介:乾隆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比其祖父康熙帝少一年而位居第二。乾隆在位期间组织全国学者大量编撰各种经说、方略、官书、续三通以及十三经刻石、翻译佛藏外,最为重要的还是乾隆帝钦定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该书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几乎涉及到秦汉以来所有我国历代典籍文献。

  • 标签: 《四库全书》 藏书家 乾隆时期 私家藏书 乾隆帝 鲍廷博
  • 简介: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宣委特邀研究员洪卜仁编审,是一位学识渊博、著述颇丰的史学家。数十年来他酷爱藏书,善于在沉寂的史料与档案中钩沉,从中发掘珍宝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福建地方史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 标签: 史海钩沉 文史学家藏书家 洪卜仁
  • 简介:“文章多养性,金石足怡情。”袁寒云之五言行书字对悬于书房月余,进来出去看上一眼,常是若有所动,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 标签: 袁寒云 藏书家 昙花 叙录 墨迹 金石
  • 简介:对于清代中叶的扬州藏书焦循(1763—1820),吴晗先生的《江苏藏书史略》、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以及郑伟章著《文献家通考》等书,或者只字未提,或者涉猎太简,因而值得一说。

  • 标签: 焦循 图书收藏 人格修养 雕菰楼
  • 简介:董正贺一九五一年生于北京。承家学,少年起即入顿立夫和徐之谦先生门下,文革中上山下乡在内蒙古农场五年劳动之余,系统学习中国书法艺术并打下扎实的基础。一九七四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更深入了解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在学习、创作中广涉各类书体,且得到了康雍、欧阳中石及故宫的多位专家前辈的指教。八十年代曾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研究室学习。作品曾多次参加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交流展及中国妇女书法篆刻展,并在香港、德国举办个人展览,应邀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讲学。作为中国妇女书法代表团赴新加坡作艺术交流。现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受聘于中国国际教学中心教授书法艺术。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国书法艺术 系统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 伯克利大学 上山下乡
  • 简介:谢方开,字行方,号墨然,1947年1月出生,江苏省灌云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空军后勤部助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事处处长,国家文物局人事处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现任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北京中国书画协会副会长,北京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中国书画院(香港)顾问,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书画院高级顾问等职务。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历史博物馆 文化协会 国家文物局 民族文化交流
  • 简介:<正>清代,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涌现出不少满族藏书。诸如纳兰性德、揆叙、曹寅、昌龄、永瑆、毓本、震钧、盛昱等,其中以曹寅的楝亭藏书最负盛名。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别号楝亭。他是一位具有汉族血统的满洲正白旗包衣,自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其父曹玺初掌江宁织造时,尝於署内植楝树数株,旁筑草堂,颜曰“楝亭”。曹玺命曹寅居此读书,以后又送到宫中做康熙皇帝的伴读。由此,曹寅养成了“一意嗜书”的习惯。清初满族人尚武,射猎之风尤盛,曹寅亦能“间骑快马,拓弓弦霹雳声。”但他更主张“读书射猎,自无两妨”。其友韩菼称他“乃诚善读书者,其取之博,盖七略、四部、十二库,无不窥也。”

  • 标签: 曹寅 藏书家 《全唐诗》 朱彝尊 书亭 书跋
  • 简介:旧时,大凡说藏书丰富,辄用二酉名之,然唐宋及其以前,“二西语亦罕用”(明胡应麟语),是明清之时骤然兴起,诗词歌赋,笔记小说之中与“学富五车”相连如“书通二酉”之类,车载斗量,俯拾皆是,已成熟语。读书人对二酉尤为青睐,以之名书者,有明胡应麟《二酉辍拾》(收在《少室山房笔丛》

  • 标签: 胡应麟 笔记小说 诗词 读书人 唐宋 兴起
  • 简介:80多年前的一天,女作家萧红在上海拉都路吃早点,当店主送上油条时,她一眼瞥见包油条的纸上的字迹很熟悉。顾不上吃油条,她直接翻开包的纸,居然是鲁迅翻译的《死魂灵》的一页手稿.萧红大为吃惊,回去立马给鲁迅写信告知此事。没想到,鲁迅表现得很是轻松平常,不觉得是个事儿。萧红心里更急,只好向许广平告状,事后,据说许广平狠狠地批评了'先生'一顿。鲁迅对自己的手稿就是这样,不怎么在意,在书房乱丢

  • 标签: 作书家 底生 无心作
  • 简介:本文拟从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传世藏书本《方言》提出一点意见。该本是最新的《方言》点校本。事理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式标点,使用简体字,对这部旧本错误很多的古籍进行样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该本对前人成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以致在校点方面出现了一些疏漏。第二,该本在校勘体例上未能一经贯之,以致出现了失校,误校以及改动底本而不出校记等现象。

  • 标签: 传世藏书本< > 古文献整理 校勘 质疑 标点
  • 简介: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璜,字鱼门,号蕺园,是清乾隆时期的著名藏书,有藏书室名“桂宦”,生平聚书5万卷,有3万多册藏于“桂宦”。他以书会友,招致方闻积学之士。著名金石学家吴玉捂、诗人袁枚、小说家吴敬梓、画家边寿民、盐运御史卢雅雨等均曾造访过“桂宦”。程晋芳自己也研经问史,手披口诵,日夜搜

  • 标签: 程晋芳 桂宦 图书收藏 人格修养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三希堂法帖》楷书书家标题的研究,明确了其内容及设计形式,并通过对主持法帖编纂者:梁诗正、汪由敦、嵇璜等人书法遗迹的考述,进一步廓清了《三希堂法帖》楷书书家标题为梁诗正题写,这一成果拓展了《三希堂法帖》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三希堂法帖》 书家标题 梁诗正
  • 简介:明代南京皇室藏书规模和数量远胜前代,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朱元璋继承了历代帝王开国之初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的传统,大力收集四方典籍。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六月,太祖攻克建康(今南京),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阅览。洪武元年(1368)十月,太祖下诏,收秘书监图籍,购求民间遗书。洪武二十三年(1390)又诏购遗书,福建布政司进《南唐书》、《金史》等书。

  • 标签: 皇室藏书 明代南京 文渊阁藏书 《永乐大典》 国子监 中国藏书史
  • 简介: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雨生、持静,丰顺汤坑人。以贡生入仕,曾入曾国藩幕府,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开办江南制造局,任总办兼苏淞太道。同治初迁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光绪元年(1875)改福建巡抚,开办台湾煤矿及电讯事业,后以病辞职,定居并病逝于揭阳榕城。作为洋务派人物,对于推动清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丁日昌有过一定的贡献。

  • 标签: 丁日昌 巡抚 曾国藩 幕府 洋务派 李鸿章
  • 简介:明末清初的战乱,到康乾年间开始稳定。清政府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促使江浙一带的士大夫对书籍收藏更加重视。海宁地处繁华的杭嘉湖平原,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十分便利,文化事业向来比较发达。自清以来,我邑藏书在五千卷以上者就有五十多家,如黄湾马氏道古楼、袁花查氏得树楼、硖石蒋氏来青阁、盐官陈氏香晖堂等等。而新仓“拜经楼”更名闻遐迩。

  • 标签: 拜经楼 吴骞 藏书 生平事迹
  • 简介:晚明书法的关键词中多有"以狂出新"之语,却往往忽略"复古"之词。此古为"魏晋之古",晚明"以狂出新"的诸多书家也受此古风的熏染,尤爱钟繇楷书。他们在此风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迥于前人的浪漫主义书风。

  • 标签: 钟繇楷书 隶意 古拙 晚明书家
  • 简介:日本静嘉堂文库全景我国的私家藏书,肇始于战国,由宋经元明至清代达到鼎盛。以私人藏书为代表的私家藏书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藏书历史中居于主流。可以说,我国悠久的典籍文化遗产得以留传百世,历代的私人藏书是立下了卓卓功绩的。

  • 标签: 陆氏 私人藏书 静嘉堂 藏书楼 陆心源 私家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