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群舒是先秦时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古代族群,研究这一族群是江淮地区先秦民族史的重要内容。群舒的来源是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零散,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不能对群舒的来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分析群舒的来源,应从淮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入手。文章梳理了学界对于淮文化区类型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群舒文化与淮文化各支系的相互关系,对群舒族群来源提出了新观点:群舒族群应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的组成则与史前时期淮居民的迁徙有关。

  • 标签: 群舒 东夷 淮夷 淮系文化
  • 简介:本文提出中國最遲在道安時代已經出現漢文寫本大藏經。最遲在北魏永平(508—512)、延昌(512—515)年間,修造大藏經已經成爲官方的事業。文章從造藏主體與所造藏經兩個方面探討了寫本大藏經的編纂方式與種類。並主張應該依據不同的大藏經種類來研究寫本大藏經的統。

  • 标签: 寫本大藏經 編纂方式 種類 系統
  • 简介:《屈羌钟》铭文记载厩羌随其主君韩虔征秦、伐齐、会平阴、入齐长城、袭夺楚京的战功,时间是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学者对铭文文字训释不一,聚讼纷纭。近年出士楚筒《年》对《历羌钟》铭文的正确解读带来了契机,也丰富了战国初年的列国史料。本文训读铭文的目的在於考史,对《厩羌钟》及楚筒《年》的事件与时间的考证,对修正《史记。六国年表》有一定的帮助。在史文缺佚的战国初年,《厉羌钟》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历羌钟》 楚竹书 《系年》
  • 简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哪方面发展,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教育为本 民国时期 地方官 县长 宁夏 乱世
  • 简介:募捐助学的县长杨力雄杨力雄,1912生于甘肃皋兰。早年在皋兰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26年小学毕业后正赶上冯玉祥在兰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考到讲习所里学习,成为讲习所年龄最小的学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农民运动讲习所被迫解散,杨力雄又考入兰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甘肃民国日报社工作,担任报社本省新闻、国内外新闻编辑。由于杨力雄文字功底好,思想敏锐,不久就承担了报社社论的撰写工作。

  • 标签: 民国时期 农民运动讲习所 县长 地方官 教育 宁夏
  • 简介:山西省汾西县后加楼《陈氏族谱》经编修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体陈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历经三载,大功告成,认真品读,顿觉眼前一亮,这不仅是我县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不仅体现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一部彰显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可喜可贺。家谱,是撑起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 标签: 姓氏文化 山西省 陈氏 品读 族谱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