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为中心或欧美为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全球历史观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新的史学思潮,已经并将继续对当代国际史坛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它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历史观 时代 世界史研究
  • 简介: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世界有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茶叶经历了从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的漫长历程,

  • 标签: 茶叶市场 窥视 全世界 发源地
  • 简介:2002年9月17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7时),在尼罗河畔,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首度向全球进行胡夫金字塔考古探秘现场直播,让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带领观众进入全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王后墓室的那条神秘通道。与此同时,考古学家在胡夫

  • 标签: 胡夫金字塔 机器人 漫游者 尼罗河 考古学家 通道
  • 简介:从"地方"到"全球"是近5年来国际上对产业集群研究视角的新转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学术界强调的"内生生长因素"集群发展观.并揭示现阶段"新区域主义"在产业集群发展出现新状况时,解释力的局限.由此,介绍了目前国际地理学界对"新区域主义"理论的置疑和再思考,同时引入国际上"重视外部资源、把地方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背景"的新集群发展观.并通过对全球价值链(ValueChains)分析框架的介绍,从理论上探讨国际产业集群研究新动态对中国集群研究的启示.

  • 标签: 集群 价值链 升级
  • 简介: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研讨会”于2004年5月27日至29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召开。召开本次会议的原由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2~1983年,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在香港大学合作研究一年,期间和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郭彦弘、叶嘉安教授商讨,觉得中国城市规划及教育刚恢复,西方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有必要召开一次以介绍西方规划教育为主的研讨会。

  • 标签: 中国 城市经济 全球化 城市规划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新中国诞生以来的六十年,先后经历了国际化与全球化各为三十年的两个时期。头三十年是国际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我们采取了消极和抵制态度,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因而丧失了一段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后三十年,国际关系中的国际化已转变为全球化,我们适时采取了积极参与态度,实行对外开放,这才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

  • 标签: 全球化 闭关锁国政策 战略机遇期 三十年 国际化 鼎盛时期
  • 简介:黑颈鹤在世界15种鹤种中,是被动物学家认识最晚的一种鹤。黑颈鹤,学名为Grusnigricollis。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银灰色至近白色,羽缘淡棕色。头顶暗红色,具稀疏黑色发状羽;头、颈的三分之二为黑色:眼下有一白斑。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延长而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尾羽灰黑色。嘴淡绿色,脚黑色。雌乌上背有淡棕褐色的蓑羽。

  • 标签: 西藏 黑颈鹤 栖息地 中国 野生动物保护 生理习性
  • 简介:冷战时代结束后.全世界突然发现蜒美国文化已占定了全球文化输出的高地,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全世界的霸权地位.世界文化已经美国化。美国文化产业这种霸权地位的取得是由商业,外交,政策、技术和文化等各种因素杂糅在一起而共同成就的。

  • 标签: 文化产业 美国文化 全球 霸权地位 文化输出 冷战时代
  • 简介:全球智慧城市研究水平保持着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年出现爆发增长态势,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中国研究实力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比高达45.48%。其中,中国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突出,中国科学院处于领跑地位。智慧城市研究相关热点关键词有:智能城市、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生态城市、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专利产出机构来看,专利族数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思科技术公司与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标签: 智慧城市 智能城市 科研实力 研究热点 专利
  • 简介: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文化全球化”问题,即跨越区域,跨文明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已经出现。历经千年变异沧桑的客家民系所孕育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阵痛与再生的客家新文化的抉择。伴随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伴随着文化的多元与趋同,催化了传统客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裂变。如何承传、弘扬与发展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客家文化 全球化时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 客家精神 传统文化
  • 简介:文化,可从这样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人化,二是化人。人化,就是客体所承载的主体意义,主要是指人对非人因素的影响。化人,就是现时文化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 标签: 本土文化 客家文化策略 全球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2013年11月19日至11月21日,由台湾“客委会”主办的“2013全球客家恳亲大会”在台北举行,来自五大洲的600多位海外客家社团代表以及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客委会主委黄玉振、侨委会委员长陈士魁、“总统府”副秘书长熊光华等台湾官员出席了此次大会。

  • 标签: 台湾地区 客家 副秘书长 马英九 领导人 委员长
  • 简介: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发展战略必须要做重大调整,城乡统筹发展将是中国下一步重要的基本任务,必须要考虑能源和资源支持社会的永续持续,建议扬州率先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城市。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城乡格局 能源 中国低碳经济城市
  • 简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重新反思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成为知识界和学术界的一种“时尚”。在世界史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1990年代和本世纪的头十年里,全球史的思想和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承认”。⑤然而,“何谓全球史”依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史观 历史叙事 民族主义 全球化时代 90年代 学术界
  • 简介:十年前,笔者应邀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文章提出我们在欣赏巴勒克拉夫等人的远见卓识,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的“全球历史观”的同时,不能对“全球历史观”所面临的多种挑战视而不见。这种挑战首先表现在“全球历史观”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没有能够进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第二是时代背景的转换对“全球历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对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的进展视而不见,不能仅仅体现为对非西方国家历史公正阐释的追求,而应该体现为对“西方中心论”和原来意义上“全球历史观”的双重超越;第三是应对当时迅速崛起的全球化的理论探讨对“全球历史观”构成的理论挑战。

  • 标签: 全球历史观 全球化时代 理想与现实 世界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一、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意识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学界并未统一,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全球文化同质化。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既体现民族特性,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共性。全球性问题诸如人类面临的生态、资源、伦理等问题的凸显,迫切要求人类采取一致行动,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此种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表现了人类文化同质性的特点。第二,文化全球化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化。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他甚至认为文化全球化的后果,

  • 标签: 全球化背景 大学生文化 安全意识教育 文化全球化 人类智慧 文化安全意识
  • 简介:3月9日,吉尼斯确认新的“全球在世最长寿老人”和“全球在世最长寿女性”纪录。日本籍老太太田中加子(TanakaKane)在福冈一家养老院里接受了证书,她于1903年1月2日岀也现在已经116岁,有4名亲生子女、1名养子女、5名孙辈和8名曾孙辈。她出生的那一年,全球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刚试飞成功。

  • 标签: 长寿老人 养子女 养老院
  • 简介: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体系的认知;不同时代(如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近代和现代)有着不同的国家观念与内涵。开展国家观念的研究,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国家观念 主权原则 权力位移
  • 简介:世纪交替之际,以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为背景,东亚区域统合问题陡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在谈及这一话题时,普遍意识到在不同政治体制和存在严重历史纠葛的东亚国家间建立共同体的难度,认为这种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将是很遥远的事情.同时,一些以中日两国国民间相互认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也常常得出彼此间存在严重不信任的结论,而罕有亲和之意.但吊诡的是,人们对这一'遥远目标'的热情却未因其实现艰难而减弱.相反近年来关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政坛峰会和学界论坛络绎不绝,这显然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东亚认同 区域统合 区域“空间分裂” 区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