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一浮先生(一八八三——一九六七),号湛翁,晚号蠲叟,浙江绍兴人。近现代国学大师、书法泰斗,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一九五三——一九六七)。时值文史研究馆成立六十周年暨马一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以马一浮先生亲属丁敬涵女士捐赠给文史研究馆的马一浮先生部分遗墨作品举办展览,并结集出版《宗文翰》。谓之“宗”,是因马一浮先生被学界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宗”;谓之“文翰”,则因其诗文与书法饱含丰富的生命底蕴与活泼的精神生气。

  • 标签: 儒宗 文史研究馆 马一浮 浙江绍兴 国学大师 三十周年
  • 简介:秦汉瓦当代表了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一个辉煌时代。汉代以后,瓦当艺术整体上已经开始走向了巅峰之后的衰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纹样的瓦当,佛像瓦当即是一类。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在皇家的大力提倡与积极参与下,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开窟造像,参禅礼之风盛行。佛教的力量不仅开始渗透人心,而且也渗入到了大众生活的许多层面,佛像瓦当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 标签: 瓦当 南北朝时期 大众生活 多层面 艺术
  • 简介: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各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地交流,融合的。这种交流和融合是这样的经常发生,水乳难分,以至我们生活于其中,常常不能察觉文化交流的过程。譬如佛教与中国文化便是如此。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两千年来绵延不绝,中国哲学、文学、艺术、风俗……无不受其影响。甚至,我们的日常口语,也有许多是从佛教里来的:世界、觉悟、境界、天花乱坠、一尘不染……这些词汇,我们天天说,天天用,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原是佛教用语。难怪赵朴初先生说,要是我们不承认

  • 标签: 文化交流 佛教用语 日常口语 赵朴初 中国哲学 乳难
  • 简介:范文澜在北京大学学习时,有三位教师对他的影响较大,一位是黄侃,一位是陈汉章,一位是刘师培。现在,学术界知道黄侃、刘师培者多,知道陈汉章者少。特撰此文,以填补学术空白。

  • 标签: 大学学习 刘师培 学术界 范文澜 黄侃
  • 简介:东汉末年曹操能够在雄豪并起的北方脱颖而出,统一中原,传统观点普遍认为是因曹操擅长法术、善于用兵,与其谥号“武帝”相符。本文推研众多史料后发现,曹操取胜中原的关键是他在东汉末年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了正确的“用”政策,借儒家的大旗笼络了一大批以儒家名士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致使“天下忠正效实之士成愿为用”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得以逐鹿中原。

  • 标签: 曹操 用儒 世族
  • 简介:(一)梵净贡茶名"团龙"从印江上梵净山,进入永义乡团龙村,就会见着村民在山路旁销售"团龙贡茶".团龙村是个小地方,但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出贡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关贡茶的记载,不见于县志、府志,而是出自家谱.

  • 标签: 梵净山 贡茶 溪流
  • 简介:四川北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是著名的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区,第68号龛龛基前浮雕有这样一组图像:一位体态丰颐的妇女头挽圆饼状发髻,穿双领下垂式半袖外衣,外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左右侧各坐四个小孩;小孩个个肥胖可爱,戴项圈、手镯、脚镯。画面看起来象一位多子多福的普通妇女,带着自己的一群小孩子(见题图);南龛第74号龛外龛右壁中部也有同样的一组像。此妇女衣着简单,形态朴实,一般老百姓见其周围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因此称她为“送子娘娘”。

  • 标签: 摩崖石刻造像 小孩 巴中 唐代 衣着 浮雕
  • 简介:土堂怪声名远扬,它怪的出谱,怪的离奇。它怪就怪在不是人文景观,而是因偶然悬崖坍塌的因素,自然形成了一尊十分酷似的大土坎。人们认为是天赐大佛于此,又经人们略加修饰,涂贴金泊,一直流传于今。

  • 标签: 土堂怪佛 净因寺 寺院 太原市 山西 人文景观
  • 简介:沿着如一袭斑斓彩带蜿蜒漂浮于云间的盘山公路飞驰,弥望的是岩壑、林泉、翠峦,车到写有"应梦名山"的御书亭时已近黄昏,极目远眺,仿佛不在人间。此时才真正感觉到是进了雪窦山。雪窦山,好一个名字,这是四明山脉的灵气在这里凝聚,凝聚的山上乳峰呈窦,水如乳从窦而出,仅闭上眼睛幻化,也足够一生的回味和把玩。山尖撑起湛蓝湛蓝的天,林梢裁开一朵一朵的云,又有薄如蝉翼的山岚交织,忽而为云忽而为岚。车子在去到雪窦寺的盘山公路上绕着山腰转来转去,蓝天绿阴中,不知

  • 标签: 蒋介石 佛缘 天王殿 布袋和尚 闭上眼睛 唐宋八大家
  • 简介: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

  • 标签: 社会精神文化 弱势群体 强势群体 先秦时期 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
  • 简介:释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宋儒的语词和概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这些语词和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三是这些语词、概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伊斯兰教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以伊释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借用的儒学概念范畴的思想内涵进行改造;二是这种改造基于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三是这种改造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伊斯兰教的立场坚定不移,对伊思想的异同严格区分,对儒学面对的问题适度同情,对儒学的整体思想全面观照,则是王岱舆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 标签: 以儒诠经 以儒释伊 以伊释儒
  • 简介:<正>1987年,陕西法门寺塔基内出土了大量唐代文物,轰动了学术界,其中以四件舍利尤为珍贵,因为这确系唐朝历代皇帝作为释迦牟尼“真身指骨”多次迎送供奉的舍利。所以法门寺舍利的出土,有认为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 标签: 舍利 法门寺 历代皇帝 佛教界 学术界 释迦牟尼
  • 简介:当初,西天极乐世界的毗户遮那来东土传教,恐东方众生不服、不信、不接受教义,难以度化,于是,以圣化凡,投胎东土,出生在宁武的一个小山庄。他的姥姥家就在禅房山下的三岔村。

  • 标签: 毗卢佛 历史传说 芦芽山 中国 山西
  • 简介:凡人对的仰视是因为是其精神的支柱、心灵的慰藉;智者对的崇敬是因为的从容大度、的超然、的仁慈……那么做一个智者,让我们一起聆听的心音,感受的音韵吧!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 中国 山西 塔院寺 旅行
  • 简介:从杭州去往麦积山,原本以为是趟苦旅。因为说起甘肃,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西北荒漠之地,没想到麦积山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似有一种刚离开江南又回到江南的错觉。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江南 风景名胜区 景区 天水市 奇观
  • 简介:舍利崇拜与遗骨崇拜密切相关,它们影响到纳骨习俗。本文以“舍利”为中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考证了印度、中国及日本“舍利”崇拜的演变传播过程,进而阐明了日本“遗骨崇拜”及“舍利”信仰的关系,并阐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 标签: 圣遗物信仰 佛舍利 遗骨 日本 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