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什么是比较文学?我们一直在提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回答它了吗?我们已经展示的不断积累的材料给人的感觉多样而眩目。为了经得住比较学者所受到的尝胆似的引诱,——应当承认这一点,我想从对象与方法两方面重新把握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象大千世界那样复杂,而且又永远飘忽不定。它目前论述的是什么呢?

  • 标签: 比较文学 比较学 比较研究 对象与方法 文学社会学 文学关系
  • 简介:比较文学的产生至少须先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了解外国,认识世界。不了解、不认识便无从比较。二是要有比较的欲念。没有这种欲念便不可能自觉地进行比较。在中国,这两个条件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不过,中国人对于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起初仅注及工艺,即自然科学及制造技术,搞了几十年,不料甲午一役连重金购置的海军舰队亦一败涂地。于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便奔走呼号,批评洋务运动之失,主张从政治制度及学术思想上学习外国,于是有了中西文化的比较比较文化虽然还不是专门意义的比较文学,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登上政治舞台 海军舰队 中国比较文学
  • 简介: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 标签: 法国人 法国文学 民族特性 宏观比较文学
  • 简介:中国,我们至今还没有一本真正让法语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有效可行的文学教材。而在法国,在法语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法语教材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丰富选择。本文对中法两国的文学教学进行大纲和教材的比较,旨在学习法国文学教材的先进之处,为完善和改进我国的文学教材提供一个参考。

  • 标签: 文学教材 文学教学
  • 简介:回族文学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回族文学 中国文学 丰富 拓展
  • 简介:文学不但反映现实生活,而且也反映人的心灵和梦幻。从文学本文中往往能得到最直接、最深刻、最丰富的关于人的知识。因此,我选择从中国文学本文来讨论中国女性,并展望女性研究的前景。女性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也像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有着极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一向由男性定名、规范和解释。

  • 标签: 当代文学 女性意识 传统文学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文学”
  • 简介:蒙古族当代文学与汉族当代文学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重要构成成员之一,两族文学由于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差异有着不同特点,但由于同属于中国文学中的重要一员,故它们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先从两族各有代表性的大文学家各自的作品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两族各自当代文学发展不同特点进行分,从而来对汉族当代文学与蒙古族当代文学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汉族当代文学 蒙古族当代文学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国文字的构成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起很大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字
  • 简介:丁卯五月,吴文治先生过寒斋,以所撰《中国文学大事年表》一巨帙见示,属为之序。余读而善之,因援笔题其端曰:昔桓君山言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并效周谱。虽今表有旁行而无斜上,已失基旧,而来历固班班可考。其为体也,钩玄提要,以简驭繁,犬牙可接,雁行有序,故自马、班以降,后有作者每则效焉。功用既宏,科条益密。逮及清

  • 标签: 中国文学 大事年表 年表序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馆座落在北京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23日开馆。新馆馆舍设计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标准研究所。建筑设计风格是“中而新”,其中屋顶设计既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建筑符号,又有创新。新馆一期工程中有A、B两座建筑群体和一座大花园。馆名匾额有四个:江泽民主席、巴金先生、冰心先生、叶圣陶先生各题写一幅,刻在主体建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墙上。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 机构设置 藏品
  • 简介:<正>我多年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我也曾在很多地方说过: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条件之一。这里面当然包括文学方面的交流。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的研究,我们过去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总觉得其中似有偏颇之处。说清楚一点就是,研究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影响者多,而研究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影响者少。这就是我所说的偏颇之处。这样一个偏颇,看似微末,影响实大。它至少会对外国文人和中国文人,甚至中外的老百姓,提供不真实的信息。外国人由此会产生自高自大的想法,而中国人则会由此产生某些自卑的心理。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不利的,都不是实事求是的。

  • 标签: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影响 文化交流 外国文人 中国文人
  • 简介:<正>一本名为《中国旅游文学新论》的新书,日前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通过收入该书的系列论文,该书作者刘德谦教授对中国旅游文学史和中国旅游史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多与他人有异的结论.诸如学者和读者都感兴趣的这样一些问题——我国的第一篇游记是哪篇?《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旅游指南”吗?《山海图》是不是古代的导游图?我国在秦汉时代有没有出自旅游动机的旅游活动?黎民百姓在那时能否也享受有旅游的欢乐?秦汉时代用什么词语来称呼旅游?史称“凿空”的张謇是否真是开通西域道路的第一人?《史记》中的条支“弱水”在哪里?“不甚可解”的曹操《步出夏门行》的“艳”,为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内容?谢灵运是否真是我国旅游文学的开山鼻祖?《文心雕龙》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指的为什么不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始源?

  • 标签: 旅游文学 《文心雕龙》 《山海经》 秦汉时代 《史记》 山水文学
  • 简介:长期以来各种冠以“中国文学史”名称的文学史,其实基本上只是汉文学史。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史”,必须是收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从而反映出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写入“中国文学史”既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又有实在的理论根基,还有中外经验可鉴。只要真正更新了观念,正解了标准,放大了编写队伍,它就是现实可行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重写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经典
  • 简介:<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有关中外文化关系的研究也随之日益深入。文学研究领域也是如此,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包括渊源、流播、影响、接受、变形、误读、文化过滤现象等方面的讨论也愈来愈广泛。如果说过去人们比较重视的是发达世界文化对第三世界文化的影响,较感兴趣的是追踪西方文化以何种方式渗入、延展于第三世界文化的脉络之中;那么,现在人们已注意到从相反方向进行对应的工作。如研究非洲音乐、雕塑对欧美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工艺、建筑、文学、哲学对西方文化的渗透等等。这种双向的影响研究无疑将会对被研究双方的文学艺术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和更深刻的开掘。

  • 标签: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 中外文学关系 第三世界文化 文化过滤 现代艺术
  • 简介:2018年3月31日下午,惊悉雷达先生猝然仙逝,万分悲痛!虽然从事文学创作,但与雷达先生相识很晚,2005年6月,在兰州。那时,耗时八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修改七次,定稿,向雷先生求序。那部小说70多万字,又有很强的实验性,读起来费劲。让雷先生看完这么多文字,实在太辛苦。但先生爽快答应了,断断续续阅读大半年,写了序言《敦煌:巨大的文化意象》,并推荐给《文学报》刊发。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卫士 纪念 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 简介: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这样一种现象。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

  • 标签: 阮籍 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学 陶渊明 登高 山水
  • 简介:<正>在去年台北欧洲汉学史国际学术会议上,加拿大M.Dolezlova女教授的《欧洲现代中国文学之研究》指出:第一个在欧洲介绍及评介中国现代文学的是俄国著名汉学家阿列克塞耶夫(A.M.Alexeev)院士。这对我及其他参加该会的俄国汉学家启发很大。

  • 标签: 胡适 俄国 白话诗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作品
  • 简介:2015年,应《传记文学》主编郝庆军先生之约,经雷达老师同意,我创作了《雷达传记》。惊闻恩师仙逝,万分沉痛,谨提炼此文纪念恩师雷达先生。1946年,雷达父亲因肺结核逝世,39岁的母亲为实现父亲魂归故土的遗愿,带着一双儿女扶柩还乡。3岁的雷达和母亲、姐姐迎风站在装着父亲灵柩的道基卡车上,从兰州过定西、华家岭、通渭,直到秦安,向南翻过一座高山,就到达雷达的家乡——新阳镇。那座山岩壁陡峭,常有人悬崖丧命。这段艰难的路,成为雷达一生的梦魇。“我陷身在满目荒凉的千山万壑中,夕阳西下,风过处,满山的草木悲鸣,我紧贴岩壁,脚下是仅容一只脚踏的窝窝印,稍一不慎,将会掉入万丈深涧。”这个场景在雷达梦中萦绕近70年,伴随着他走出孤独无助的童年,走向学校,走出甘肃,以作家、评论家的姿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传记文学 肺结核 父亲 评论家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文学院曹胜高教授的《中国文学的代际》2013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直接关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文学变革期的研究作为关节点,选择了周秦、汉魏、唐宋、元明与近代五个历史节点,

  • 标签: 中国文学 出版 代际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