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概括地讲,一是保持农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力争2000年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二是保证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本世纪末,使绝大多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到小康,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 标签: 农牧民 小康 农畜产品 脱贫致富 农牧业 收入
  • 简介:西藏农牧民收入相对较低,是新时期西藏发展进程中最受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民生问题,更是西藏实现既定小康目标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本文依据统计数据并结合第一手资料和长期的调查积累,围绕现阶段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构成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等问题,就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追赶的速度、追赶方向和追赶方式开展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伴随着西藏农牧民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只要有国家各种投入,尤其是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保障,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前景乐观。与此同时,文中也提出了两个担忧:一是如何统筹西藏不同地区农牧民收入的共同提升,二是如何保持西藏社会的持续稳定。

  • 标签: 西藏 全面小康建设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增收的机遇与挑战
  • 简介:1911年,阿沛·阿旺晋美出生于拉萨市以东一百多里路,有个叫做甲码沟的地方的贵族世家。这里有过着恬静的农牧生活的一百四、五十户人家。阿沛·阿旺晋美从小聪慧过人,在别的藏族小孩还在玩一种叫做羊拐骨头的玩具时,他就被送到拉萨的一家私塾学习藏文去了。14岁时,阿沛·阿旺晋美拜佛学大师喜饶嘉措为师,学习文法、诗学、历史、哲学。喜饶嘉措大师学问渊博,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为人刚直,在西藏享有盛名。

  • 标签: 西藏 和平解放 平叛 拉萨市 学习 大师
  • 简介:西藏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评介杨公素八十年代初,我应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邀请,先后给国政系的学生讲授中国外交史.其中涉及到中国周边关系和民族问题。同学们对西藏问题很感兴趣。其中一个就是本书作者张植荣。后来他成了我的研究生,便将西藏问...

  • 标签: 西藏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周边关系 外交史 民族问题 政治系
  • 简介: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是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出现早期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在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5-2015年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与此同时,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领域.本文在尽可能全面搜集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又分析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 标签: 当代中国 西藏治理研究 综述
  • 简介: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冠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最高的珠峰(海拔8844.43米),一个是世界最深的河流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达6000多米)。

  • 标签: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
  • 简介:自从去了西藏之后,我便走上了摄影这条不归之路;自从买了哈苏、林可夫的那一天起,我便不再认为摄影只是附庸风雅的娱乐,而是将摄影当成为一种事业的追求,将摄影看作是一种人生的梦想。

  • 标签: 西藏 旅游业 旅游经济 旅游景点
  • 简介:1.四川成都的王涛读者在来信中说:编辑同志:您好!很高兴看到贵刊在今年第三期上刊载的关于西藏江孜帕拉庄园概况介绍,因为我也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 标签: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西藏信箱
  • 简介:1.吉林的读者来信希望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于跑马山脚下索道下站处,占地面积为771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一共有三层楼。其建筑古朴而雄伟壮观,文化气息浓厚,融会了康藏地区艺术文化和民间工匠独特智慧,是民间"崩科"建筑的典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观的体现。博物馆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开馆。馆内展示的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展览、销售、休闲于一体。

  • 标签: 主楼建筑 民族服饰 藏民族 占地面积 物质文化遗产 雄伟壮观
  • 简介:这里是很多人心神向往的地方。有人说它是圣地,有人说它是净土,可即使词汇用尽,也无法完整描述出它的美。看看那里人民的面容啊,就会知道,发自内心的幸福写在脸上。

  • 标签: 旅游 旅游景点 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 简介:艺术衍生品同时具有艺术特性和商品特性,以特定的物化形态面向市场,其中蕴含的艺术特性使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西藏艺术衍生品是将西藏地区独特文化作为产品的灵魂,形成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西藏衍生品及品牌出现,是西藏市场朝着审美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对于西藏的传统文化、市场经济、艺术家等都有促进作用。虽然艺术衍生品具有商品的特性,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价值,这才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因素,蕴含西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出现说明艺术家在思想上的变通和开发,传承传统的同时认同传统的创新发展,这也是当时代传统能够长久保留,并为更多世人所了解的必然途径。

  • 标签: 西藏市场 艺术 衍生品
  • 简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西藏基层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思想观念滞后、基础设施简陋、发展资金短缺、队伍建设薄弱、居住分散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促进西藏基层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 标签: 西藏 基层文化 和谐社会 正能量
  • 简介:西藏治理研究历来为我国学界和政府所重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有关研究更是如此,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下面就近30多年来西藏治理的研究做一初步梳理,试就其主要研究成绩、存在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方面加以探讨,以更好地明确今后研究的重点,更好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 标签: 西藏治理 综述 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
  • 简介:吕岩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西藏题材的摄影从一开始就涵盖了众多身份的拍摄者,也为其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西藏题材的影像最早要追溯到1890年左右,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出现一些小型照相馆,有极少量的藏族肖像照被保留下来,主要拍摄者为约翰斯顿和霍夫曼。目前研究者针对作品与西藏社会、政治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例如百年来同类题材作品中民俗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往往涉及西藏民俗和西藏近现代史的诸多问题,只有在熟悉和深刻了解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系统考察摄影与图像表征以及社会人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西藏民族学院 题材 摄影 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 综述
  • 简介: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特别是其四周,横亘着世界闻名的一些高峰或者被河流深切,这使得高原与外部世界的交通困难重重。不过,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人民,很早以前,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开辟和建设了沟通各地的人畜小道和骡马驿道。

  • 标签: 图说西藏 西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