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黄宾虹艺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书画同源”由同源关系与书为主画为辅的教化功能,强调笔法的重要性以书入画始有雅格,而书之精妙彰于金石,故进而强调笔法最高层当以金石文字为依据由精研古文字到读古今书,增内涵,拓视野,不断发掘并表现他人未尝发现之美,故其书终成大美。

  • 标签: 黄宾虹 书法思想 绘画思想 金石文 笔法
  • 简介:今存王僧虔《论书》,实为王僧虔与萧子良二人相互论书答启。齐武帝水明年问书学著述共有八种,创造了中国古代书学史上“六个第一”,即书法评论专著、书法理论专著、书体研究专著、异体书法专著、书法史专著、书法著作注释等。永明书学可以永明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为“美学化”研究倾向,后期为“小学化”研究倾向。其最高成就为王僧虔“美学化”研究,即《答竟陵王子良书》、《书赋》。“小学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为王倍《文字志》。王俭、萧子良为前后期过渡的关键人物。这两种倾向在唐代书学中得到综合。永明书学标志着中国古代书学研究达到自觉,诚可谓古代书学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对以后书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书学研究 书法理论 书法评论 书法史 书体 集大成
  • 简介:清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经过嘉道变革,书法呈现出缤纷多彩,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家辈出的“中兴”景象,给中国古代书法史画上了一个华美的句号。而阮元在其中是一位极有作用的人物,他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法史 风格 景象 流派 人物
  • 简介:明代中叶,阳明心学的崛起给明代思想界、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书学思想的演进和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心学对书学的影响:“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书与心的关系。“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对规模“二乇”的质疑。“出乎己而不由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标签: 明代中叶 思想界 晚明 阳明心学 学术界 觉醒
  • 简介:针对南宋书风流弊,赵盂顺力倡“古意”,奠定了自己的书学主旨;他推崇王羲之为百世楷典,并能于识其“清真”之韵,规范自己的审美祈尚;他不仅钟情《禊帖》,更融会百家,于诸家笔法中,求其“不易”,廓清了用笔规律;并于前贤古质盎然的书作中,悟其“通变”,领会其一开新体的契机所在。这些构成了赵盂頫书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标签: 书学思想 赵孟頫 书风 用笔 笔法 王羲之
  • 简介:沈尹默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书家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书学思想是对清初中叶以来阮元、包世臣等人碑学理论的最大改变,是对古代帖学的重新认识和发展。他严谨的法度和创作实践.开一代书学新风气.对当代书坛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沈尹默 书学思想 碑学理论 古代帖学
  • 简介: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金代的文字学是以北宋时期的文字学成就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与南宋时期的文字学成就相比也毫不逊色。

  • 标签: 文字学 书学
  • 简介:在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盛行的背景下,翁方纲提倡尚古、尚质厚的审美观,极力推崇学习汉碑、唐碑,开启了乾嘉崇唐学欧之风。同时翁方纲一再肯定北碑作为欧、褚楷书源头的重要地位,对于碑学书风的形成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但是,翁方纲的师古主张存在泥古不化的缺陷。翁方纲与阮元、伊秉绶等人均有密切的交往,对当时的碑学书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金石学 古朴 唐碑 北碑 翁方纲 书学思想
  • 简介: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在书法创作上,高举“尚意”大旋,为宋代书法有别于唐代开辟丁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他的出现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巾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座醒目的里程碑。本文试就《东坡题跋》所体现的书法美学思想作初步探讨。

  • 标签: 苏轼 题跋 笔法 笔势 史论
  • 简介:清代碑学理论的建立与金石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陈介祺作为金石学中的代表人物,其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对陈介祺书学观点及其根源、得失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探析,并结合其书法进行了考察。

  • 标签: 陈介祺 书学思想 金石学 书法 碑学 钟鼎文字
  • 简介:刚田是一位书法篆刻家,他的艺术成就并不以理论研究为标志,他的主要志趣和精力投注于创作。然而正是在深入创作的实践中,他对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理论的起点是创作-归依仍然是创作。当然,这不等于说刚田的理论研究是浅层次的,他的研究涉及了书法篆刻的史学、美学、批评、技法、教育等各个领域,不但具有相当的深度,且还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特。

  • 标签: 创作 刚田 研究 理论 书法
  • 简介:有人问我:“艺术以什么最难?”答曰:“书法最难。”何以故?难在点画黑白直达天人宇宙,难在矻矻以求几十年竟茫然不获。当今书坛,聪明者多矣!依赖传媒手段的高度发达,一些不容易见到的珍贵遗迹已变得垂手可得。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历史

  • 标签: 自然 读书
  • 简介:在现当代书法史上,沙孟海先生卓然独立,气度非凡,是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之一。今天,当我们重述先生艺术风格和历史贡献之时,有必要循着先生的家世生平、书学源渊及气质修养作一考察,以期得到全面展示。或许,借此可以对当代纷繁芜杂、人文伦丧的书法思潮产生某种警觉,从而回归书法的本位立场,通向书学的人文大道。沙孟海先生原名文若,以字行。别署不荒、沙村、兰沙、泱明。1900年6月生于浙江鄞县塘溪沙村。其父沙孝能是一位儒医,酷爱书画,多有收藏,行医之余常舞文弄墨,这一嗜好对年幼的沙孟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06年沙孟海入本村安房书塾就读,1910年转入邻村邹溪钟山小学住读,1911年进入慈溪东山头锦堂学校附小五年级学习,初习篆刻,即识得许多篆文。据有关资料记载,12岁时沙孟海能识得“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的篆文。1913年沙孟海入本乡花溪小学,后由父亲教读功课及摹篆刻印,这是沙孟海走向艺术之途的一个起点。然好景不长,14岁时父亲去逝,家境顿时陷入窘境,遂由舅舅带至慈溪庄桥集成小学就读,此年暑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宁波第四师范学校。艺术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自小就对某种门类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和信心,失去父亲之后的沙...

  • 标签: 一代书学 书学大师 大师沙孟海
  • 简介:吴大澂一生深研金石文字之学.于书法取得了较高成就,“写金文为开山鼻祖”,治印率先从钟鼎、古玺取法,对当时及后世的书坛、印坛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拟就其金石研究与书学成就作专题研究,并借此以对金石学与书法的内在关系窥视一二。

  • 标签: 吴大澂 成就 书学 金石文字 专题研究 内在关系
  • 简介: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黄庭坚无疑是一个最值得关注的核心人物。康有为不仅用黄氏的书论替自己的碑学理论张目,而且还遮遮掩掩地把他推举为碑学实践的先驱人物。本文通过对黄庭坚书学与康有为碑学理论的分类、排比和分析后认为,山谷书学与碑学之间的联系绝非偶然,《广艺舟双楫》正是严重地借鉴了其书学理论来构筑自身的碑学大厦的。黄庭坚对于碑学的启蒙与影响,不仅反映了山谷书学的前瞻性,而且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对清代碑学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碑学的实质有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

  • 标签: 黄庭坚 书学 碑学
  • 简介:有些人认为演戏是演戏,读书读书,两者之间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书籍者,信息的载体,知识的结晶,而演戏实际上就是在舞台上演绎书籍。演绎书籍者,自己不读书,那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在戏曲界有一批有识之士很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他们非常爱读书,在爱读书的京剧艺术家当中,梅兰芳和周信芳也可算是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 标签: 周信芳 演戏 戏曲 舞台 梅兰芳 书籍
  • 简介:明代中期社会经济得以提高,文化生活有了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大的变化。在生活上由明初的“尚简”之风交为趋向豪奢,“民日滋繁,俗日滋降。虽平日号士大夫者,矜夸矫作,相习以非,相尚以利”,在思想上对孔孟提出了怀疑。物质基础不断增强,使得人们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和收藏。到了明代晚期,尽管社会已经千疮百孔,可是从家居园林、到饮茶,到书画鉴藏,早已经被纳入士大夫文化体系之中,深入人们的生活。晚明文人的生活艺术不具有宗教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体现的是精致温和的生活气息。

  • 标签: 明遗民 文化生活 傅山 美的 书学 社会经济
  • 简介: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赞天

  • 标签: 张怀Guan 书法艺术 书学理论 学术研究 创作模式
  • 简介:在中国古文物的鉴定当中,古书画是众所认定的最难的一门。青铜器、瓷器、木简大多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年代,再考诸文献资料或比勘,伪造易识,而书画则不然,古来作伪者代不乏人,移花接木手段之高明足以以假乱真。书画家又直接参与做假,故留下的名迹往往真假莫辨。美籍书画鉴定家方元曾说:“鉴赏这个东西非常的难。作为一个鉴赏家首先对历史要了解,艺术的学养不够也不行,没有哲学的思辨也不行,没有把这三点立体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能力更不行,达不到这四点你要来鉴定一张古画谈何容易!(《边缘》2002第8辑),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帖,大多处在这种悬疑未决当中,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更多人为的因素。名帖的归属直接影响了书法的研究与深入。书法家兼鉴定家穆棣先生,数十年孜孜兀兀,爬疏抉别,以其如炬之目光辨别舛错,廓清迷雾,还名帖的本来面目,功莫大焉

  • 标签: 穆棣 书学 鉴定学 名帖 多历史性 装裱方式
  • 简介:读书偶译——古代西域音乐名词辩析关也维近年来,浏览古代音乐文献之际,常见一些来自西域的乐舞名称和音乐术语。由于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隔阂,在某些名词无法意译时,遂采用音译。这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后人见之不解,因而望文生义。如《乌夜啼》,历代多以“...

  • 标签: 古代西域 突厥语 维吾尔语 中原地区 西域传 吐火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