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清咸丰三年(1853)二月初九日夜,太平天国军攻陷金陵,一位身处城中的诗人,紧紧关上了房门。耳中充满了各种鼓角呼喊,大火借着风势肆虐开来,屋檐下的人们,在死亡的迫近中,反而有了如归的平静:“心揣贼所为,残命万难贳,母呼坐近床,儿女各牵袂。阿嫂将一绳,系婢还自系。谓死亦同归,神定都不涕。”

  • 标签: 诗人 咸丰 晚清 太平天国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一个"话语形构"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的操作模式:"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的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的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一种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的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的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与清廷上层对话的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一个被建构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的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一途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乌托邦想象 国家叙述 新小说 话语形构
  • 简介:薛绍徽(1866-1911)是晚清福建女诗人,曾得到姚华、严复、陈衍、陈宝琛、林纾等学界名流的赞誉。她的诗词文造诣颇深,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赞曰:“好学淹博,日拥百城,益以善病,足迹罕出户外。撰述甚富,诗词骈体文裒然。”(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五)薛绍徽是典型的闺秀诗人,并不以激进思想附和时代主题。然而,在近代中国新旧嬗变的过程中,薛绍徽的文化心态和文学创作却折射出保守阵营的价值选择。

  • 标签: 薛绍徽 女诗人 诗词 晚清 隐逸 想象